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語文古文兩課時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古文兩課時教學模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31 06:07:01

小學語文特别是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就是識字教學,要想有效克服這個難點,準确把握這個重點,就必須深入研究漢字的學習規律,發現和創新更好的教學方法。比如拆字法,運用得當就可以創造出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

小學語文古文兩課時教學模式(拆出情趣 悟出道理)1


一、拆出情趣,讓漢字有滋有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作為小學語文基礎課程的識字教學,更需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剛剛開始學習語文的低年級小學生而言,識字教學是相當枯燥乏味的,需要反複地認讀和機械地抄寫。因此,識字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學生的興趣問題。拆字法運用得當,能讓漢字變得有趣、變得有滋有味,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學《識字1•春天、春風、春雨》一課,是以“春天”為主題的一堂識字課,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導入部分首先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做一番巧妙的設計。有學生就從“春”字入手,把“春”字拆分成了三個字,一個“三”字、一個“人”字和一個“日”字,三個“人”加一個“日”字,這是一種什麼意象呢?于是,結合這三個字的字義,就組成了一個字謎,讓學生猜,“三個人,曬太陽。這是什麼字呢?”學生經過聯想和比畫 ,很快就猜出來,異口同聲答出“春”。這麼簡單的小技巧,就讓“春”字變得有形象、有生命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春”字。非常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很容易引發學生聯想,很自然地就把“人”“太陽”和“春天”聯系了起來,不但能加深記憶,更能增強學生識字的興趣。

拆字也是一門學問,要想拆出趣味,需要長期學習和積累的過程。拆字也有其規律性,有時候機械地拆、生硬地拆,往往适得其反,非但起不到吸引學生的作用,反而會弄得學生一頭霧水。


二、拆出聲音,讓漢字有聲有色

在漢字當中十之八九是形聲字,形聲字往往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意符,一是音符,意符表示意義,音符則表示讀音。在形聲字當中,有左右結構、有上下結構、有内外結構,教師在進行拆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加法”“減法”“換法”等方法,在認識一個字的基礎上,通過讀音,舉一反三,可以認識更多的同音字。


形聲字的學習離不開字音,掌握了音符的規律,識字就會變得輕松而快樂。比如:教學《識字7·青》一課時,為了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遊戲中達到識字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内容設計一個識字轉盤,把“青”字放在中心位置,然後在周圍分别填上“氵、日、蟲、忄、讠”等偏旁部首,讓學生轉動轉盤,進行識字。當指針指向某一個偏旁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組字,當“青”遇到了“三點水”,就變得幹幹淨淨;當“青”遇到了“太陽”,就變了大晴天;當“青”遇到了蟲子,就變成了蜻蜓;當“青”遇到了“心”,就變得有感情;當“青”遇到了“說話”,就變成了請坐、請客……然後再讀出來——“清”“晴”“蜻”“情”“請”。于是,這些字的共同特點就凸顯了出來,那就是它們擁有同音的特征,不過隻是聲調不同而已。通過這種方式,就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了同音字的變化規律。舉一反三,通過“青”字,讓學生認識了好幾個同音字。

識字一是寫,二是讀,兩者同樣重要。隻會寫不會讀,或者隻會讀不會寫,都不可取。在運用拆字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發音進行拆解是一個簡單高效的教學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拆出動感,讓漢字惟妙惟肖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又是小學生的天性,以單一的形式進行教學,難以維持學生的有效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根據漢字的成字規律,以遊戲等形式讓漢字和教學過程“動”起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探求知識的内生動力,讓他們主動和愉快地學習。


在漢字當中,很多字是非常有動感的,深入挖掘和運用這種動感,是教師進行識字教學有效的手段。比如,在教學第三冊《識字4》一課時,以“苗”字為基礎,結合“找朋友”的遊戲,組織學生在遊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讓每一個字“動”起來,效果很顯著。首先,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幹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名學生扮演“苗”,讓其他學生分别扮演口字旁、目字旁、金字旁、提手旁、犭字旁,然後開始做“找朋友”的遊戲。當扮演“苗”字的同學找到犭字旁的時候,兩個人就組成了一個“貓”字,然後根據字意,進行表演,模拟“貓”的形象,看誰表演得更形象逼真。以此類推,讓學生在遊戲中很快樂地就學會了很多字,并且理解得更深,記憶得更牢。“禾苗秧苗小苗苗,苗的朋友真不少。伸手提筆把字描,睜大眼睛向前瞄,看見門口有隻貓,張大嘴巴喵喵叫。貓說船上有鐵錨,隻能停船不會叫。”最後,以一首兒歌結束教學,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鞏固。在識字教學中運用遊戲的方式,讓抽象的文字符号“動”起來,把課堂變成一個學習的樂園,才能讓學生主動投入漢字的學習中去。


四、拆出意理,讓漢字有根有據

漢字充滿了智慧,每一個漢字都不是憑空而來的。簡簡單單的一個漢字,往往是音、形和意的有機組合,有着其内在的聯系。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找到這種漢字内在的機理,讓每一個漢字都有根有據。抓住了這個規律,生字就不再是筆畫的堆積、枯燥的記憶,而成了一個個源遠流長的故事、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和一個個簡練而精辟的道理。


剛剛進入二年級的第一節語文課《識字1》,就是一堂以“秋天”為主題的識字課。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文中就有一句是“秋收忙”,并且這個“收”字也是本課需要學習的一個生字。關于秋天,對很多學生來說有相似的生活經驗。比如,在農村的同學,參加或者看到過家長們的秋收勞動,或者是在秋季參加過采摘類的活動,可以說秋收能引發學生很多的聯想。由此,可以從這個“收”字入手,在拆解“收”字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秋天和秋收的理解。這個“收”字的“反文旁”是由“攴 ”字演變而來的,再來拆分這個“攴 ”字就會發現一個手形的“又”字,而上面的豎橫又多麼像是一件工具,一個人手裡拿着工具在勞動,這就是“收”。由一個“收”字,讓一堂識字課變得主題鮮明和生動有趣了。


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指導學生按照字理識字,把一個個由簡單筆畫構成的漢字變成有根有據的意義和道理。這些看上去四平八穩的方塊字就會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讓學生過目不忘,學而不厭。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認字識字,其樂無窮。教師隻有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掌握漢字的認知規律,把一個個漢字拆出盎然的趣味、拆出生動的形象、拆出内涵和道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識字教學就不再難教難學。

作者:王嬌(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