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的各項指标怎樣解讀?TT3測定是診斷甲亢最敏感的指标,甲亢時血清TT3可高于正常人4倍,而T4僅為2倍半,根據T3測定結果,較易将甲亢和正常人區分開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甲狀腺功能的各項指标怎樣解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TT3測定是診斷甲亢最敏感的指标,甲亢時血清TT3可高于正常人4倍,而T4僅為2倍半,根據T3測定結果,較易将甲亢和正常人區分開來
甲狀腺髓樣癌細胞幾乎均有降鈣素及CEA共同表達。
甲狀腺結節的惡變率是不高的,因此在甲狀腺結節随訪的過程中需注意下列幾點惡變的可能影響因素∶
①有甲狀腺癌的近親家族史;
②兒童時期有頭頸部放射性外照射病史;
③兒童時期或青少年時期有輻射照射史;
④實質性結節有明顯增大;
⑤在既往甲狀腺手術史中曾有甲狀腺癌的病理診斷;
⑥有甲狀腺癌或多種内分泌腫瘤家族史,或者家族性甲狀腺髓樣癌相關的突變,或降鈣素>100pg/ml;
⑦頸部有異常淋巴結。
甲狀腺惡性病變多表現為結構緻密的低回聲區或結節,且形态不規整、邊界不清晰或毛糙不規則,可對周圍組織産生擠壓。超聲檢查結節中微鈣化診斷甲狀腺癌的特異性為85%~95%;結節邊界不規則或不清楚診斷惡性的特異性83%~85%;結節内部血管紊亂診斷的特異性為 81%。但是上述征象的敏感性不高,分别隻有 29%~59.2%,55.1%~77.5%,74.2%,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必須注意各個征象相結合,而非依靠某一征象。
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可探及血流信号,結節越大、血流信号越豐富,且分布淩亂。
超聲陰道下的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US-FNA是細胞水平不是組織水平的檢查
臨床上區别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及決策總結如下
1.年齡和性别。甲狀腺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雖多見于年齡大的人,但是對于年齡<35歲的年輕患者也應保持足夠的警惕性,發病數以女比男多。
2.甲狀腺癌的發病在單個結節遠比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多見。
3.結節的大小與癌的發生之間沒有必然關系,在多發性甲狀腺結節中,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對象的确定應依據超聲影像學特征而非結節的大小。
4.一個質地較軟、光滑、可活動的結節,大多為良性(未分化癌如有壞死或出血,可相當軟)。一個堅硬、固定、不痛的結節,當以惡性的機會大(但有例外)。
5.長得快的結節提示為癌腫,但急驟長大伴疼痛的甲狀腺腫系腺瘤内出血或急性甲狀腺炎,而非癌腫。
6.甲狀腺腫,而同時鄰近頸淋巴結腫大者,應考慮為癌。
7.甲狀腺結節引起顯著壓迫症狀或聲音嘶啞者,應考慮惡性病變可能大而行手術治療。
8.甲狀腺核素顯像示單個“熱結節”,常為良性伴功能亢進;“溫結節”多見于良性腫瘤,單個“冷結節”,癌的可能隻有20%。如結節内發生出血、囊腫性等改變,也可為“冷結節”。甲狀腺癌一般不像正常甲狀腺組織那樣能濃集131I,因而在甲狀腺掃描圖上常呈現為低或無功能的“涼”或“冷”結節,但極個别由于甲狀腺癌可發生于高功能性的結節中,因此,存在高功能的結節,并不能完全除外惡性的可能性。
9. 其他特殊檢查。血清降鈣素升高,常見于髓樣癌;
抗甲狀腺球蛋白和抗微粒體抗體滴度升高有利于診斷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具有相對特異性。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RIA對診斷甲狀腺癌轉移有重要參考價值。
甲狀腺癌手術治療後的處理主要是放射性碘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甲狀腺癌患者服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抑制TSH促甲狀腺激素,高危患者∶TSH<0.1mU/L;低危患者∶TSH 0.1~0.5mU/L;臨床痊愈患者∶TSH 0.3~2.0mU/L。全切除術後,血清甲狀腺球蛋白仍增高,提示有殘餘癌組織。
L-T; 甲狀腺素的起始劑量因患者年齡和伴發疾病情況而異。以甲狀腺已完全清除者為例;年輕患者直接啟用目标劑量;50歲以上的患者,如無心髒病及其傾向,初始劑量 50μg/d;如患者有冠心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初始劑量為 12.5~25μg/d,甚至更少,增量更緩,調整間期更長,并嚴密監測心髒狀況。L-T;最終劑量的确定有賴于血清 TSH 的監測。L-T;劑量調整階段,每4周左右測定 TSH,達标後1 年内每2~3個月、2年内每3~6個月、5年内每6~12個月複查甲狀腺功能,以确定 TSH維持于目标範圍。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