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加入創新工場。在此之前,我曾在易觀做咨詢業務,給中國移動做移動互聯網發展戰略的分析。當時我就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有發展前途。
之後,我開始更加關注移動互聯網,也開始訪談一些投資機構的人。有一次來創新工場,在一個透明玻璃門後面,我看到李開複博士的身影時格外興奮……在人大讀研時,我就在網上看到過《李開複給大學生的七封信》。
創新工場有這麼厲害的人,又對大趨勢洞若觀火,等它對外招分析師時,我就毛遂自薦進來了。
剛到工場的前兩年,我每天的工作職責是不斷地看榜單,發郵件聯系項目,做研究分析報告,還常幫領導做PPT。直到2012年,孩子的出生讓我産生新的想法。我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對移動互聯網那麼“感冒”的人。我的特點是有更好的專注力和持久性,運動愛好上,我偏愛長跑;投資偏好上,我需要一個能看得更遠、更深的賽道,然後持續積累。
2013年,工場很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包括開複也有教育情懷,就同意我專注看教育。從而,我比其他投資人專注看教育的時間要長一些。同時,“媽媽視角”讓我對産品和教學本身格外地關注。
現在有人喊“資本寒冬”來了,但根據我的經驗,教育行業相對來說不太受資本環境的影響。
首先,教育是很穩健的。需求一直在那裡,并且需求會越來越旺。比如,孩子的輔導培訓屬于剛需,不會受經濟環境的影響,縱使經濟下滑,孩子也是該上課上課。
其次,教育行業和資本市場甚至可能是反周期的。當經濟環境不好,人們找不到好工作,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比如,很多人在經濟下滑時選擇去讀MBA。在吃喝玩樂等領域,消費肯定會下降。
當然,資本環境确實會影響教育創業,比如融資會比以前慢一點,估值會比以前低一點。但這不一定是個壞事,教育需要沉下心來去做,把基礎打牢再去做增量才是對的。之前好多企業基礎還沒打牢,或因為競争的原因,或因為資本的關注,就變得很浮躁。現在,大家對資本環境未來的預期沒那麼好,反倒有好處,倒逼着企業練内功重口碑,把自有流量做好,把團隊管理做好。
另外,“資本寒冬”主要會影響後期項目融資,早期項目的融資不會受太大影響。因為一級市場錢的數量不會少,隻是在決策上會慢一點,會觀望久一些。
表面上看,教育科技項目的出現是技術推動的結果。
比如互聯網直播技術的出現,拉近了家長、學生、老師之間的距離,使得好的資源以更高的效率傳遞到更多的人。
技術的叠代是一層一層的,單拿直播技術來看,就經曆了從一個人對數百上千人的實時單向直播、一對一實時互動直播,後到多人實時互動的班課直播的形式出現,再到後來通過遠程高清大屏的雙師直播。技術的叠代也使得不同的科目,從英語開始,再到數學、語文、畫畫、鋼琴、編程,未來,舞蹈、體育等科目也将通過軟硬件和技術的叠代升級,逐漸地觸網實現遠程教學。
但技術隻是應用層的原因,教育行業更底層的變化源自需求和供給兩端。其中,教育行業首先受需求的刺激,接着巨大的需求導緻供給産生很大的缺口,進而技術、資本等解決方案就都湧入進來。
需求的變化,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社會結構的變化、産業結構的變化、教育政策的變化。
第一個方面,社會結構的變化。中産階層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中産家庭想把孩子送出國,就會思考什麼時候出國,以及怎樣出國。此外,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低财富階層的家長也非常焦慮,他們不想讓孩子喪失優質的教育資源。現在由于包括直播技術在内的技術推動,使得一二線城市的頂尖師資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有了可能,從而打破教育不均衡。
第二個方面,産業結構的變化。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信息時代,産業不斷發展,導緻對人才需求也随着變化。現在,我們國家高等教育和用人單位的對接差距太大了,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用人單位找不到員工。
第三個方面,教育政策的變化。2017年9月1日,民促法修正案正式實施,這意味着所有的教育項目有了退出機制,以前是民非,不能上市。現在有了退出可能性,我們投資機構開始敢投高思、傳智播客等項目。此外,還有三塊變化也比較明顯,一是學前政策不斷變化,二是新高考、新中考政策相繼出台,三是針對中學畢業後,政策開始重點扶持職業型教育。
我們判斷,教育接下來主要有兩大趨勢,一是K12培訓将進一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二是素質教育将迎來黃金發展期。
先說K12培訓下沉模型。它主要有兩種場景,一種是通過直播方式進入到家庭場景,另一種是通過雙師課堂進入到線下孩子聚集的場景。這個場景可能是幼兒園,可能是公立校,也可能是培訓機構。
場景之下,是一個老師是對一個班,還是一個老師對很多個班,這是不一樣的模式。場景的不同,模式的不同,都會産生一些不同的商業模式。比如,我們投的高思教育,高思主體做數學和語文,對接着線下培訓機構,并且是一個老師對十個以上的地面班級。再比如我們投的外教易,主要做外教雙師,一個外教老師對一個班,因為外教要強互動。
在素質教育的項目選擇上,我們認為可以區分為K12端和成人端。在K12的模型上,更适合高客單、重服務的産品和服務。在成人的模型上,更适合低客單、互動類的産品和服務。當然,本質上還是跟需求剛性有關。整體上來說,需求越剛需,越需要更重的服務模型來去形成一定的壓力系統,讓學習者能夠堅持下來,達到教學目标。
在教育行業裡面,到現在為止,商業模式并沒有發生本質變化。信息化提供工具,類出版社做内容,類學校提供服務。這三個模型的根本商業模式并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但是什麼在變呢?它們之間的邊界在不斷融合,我認為本質性的變化會發生在AI時代。内容跟服務之間的邊界會進一步模糊。
随着越來越多互動化的工具出現,一部分老師的工作可以被互動化的内容取代,這個趨勢是必然的。但老師這個身份也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的,這個也是很确定的。
在未來教育業态中,預計最有錢的人買面授的服務。中間群體可能會大量用直播、雙師等遠程方式,來接受一些教育。收入更低的群體,可能付不起服務的費用,就會完全采用互動式的、免費式的内容。
一個項目來了之後,我們要把它放在“教育地圖”某一個位置,放到用戶、交付、模式、科目等四個緯度上去分析,我們就能很清晰的看到項目有什麼特點,是否抓住了所在細分領域的痛點問題。
第一個維度是用戶。首先要明确項目的用戶是誰。學前?K12?成人?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素。接着要明确項目的需求層次。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收入高還是收入低?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任何一個項目過來,我們首先要判斷它的用戶是誰以及什麼需求層次,這是第一個維度。
第二個維度是交付。即具體的産品和服務的交付方式。這裡面就涉及很重要的交付場景,比如為了提升小朋友的英語,就要想清楚在哪個場景下去吸引住他,具體是幼兒園,還是家裡,還是公立校?幾個老師給幾個學生上課?以什麼樣的方式上課?通過場景的構建,可以把教育劃分成1對1、小班課、大班課等很多類型。
第三個維度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to C還是to B?還是B2B2C或者C2C?目前來看C2C,還沒有太大可能性,當下主要三種,to C、to B或者B2B2C。當然,更多的模式結構還在探索。
第四個維度是科目。也就是這個項目主要做哪個科目。目前英語和數學是兩個市場最大的科目。每個科目也都有獨特的優勢和天花闆。
通過四個維度,我們能很快地定位一個教育項目。同時,我們還經常提“三位一體”,其中“一體”是創新工場在過去九年來最大的抓手——技術。“三位”則是指“内容、場景、數據”。
教育本身的發展叠代受技術的影響很大,但歸根到底,它并不完全依賴技術。教育真正的意義是把對的内容放到對的場景裡面,來去産生對的效果。
在内容側,所有的項目都必須真正意義上找到方式,以更快速的方式利用新的技術和手段去生産優質的内容。在任何一個教育企業裡面,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做平台的,還是做B2C,它本身要能夠帶來有價值的東西。
所有的内容都不是空的,它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定是依托特定的服務場景。場景就是時間、空間、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不同的人可以組成各種各樣的一對一,一對多,一對一千人的大課,線上課、線下課、雙師課。
數據也是我們特别強調的,所有的項目都必須注重數據。首先,教學過程真正意義上實現數據化,才能更快地叠代,才能獲得更高效率;其次,自己内部教務流程數據化,管理效率才能提升,人力密集型的教育行業才有可能做大。
除了看項目本身,因為投資偏早期,我們也會注重創始人和團隊。
最開始,是兩撥人湧入到教育科技創業項目中,一撥是互聯網從業者,一撥是教育從業者。但在2013年之後,兩撥人開始互相滲透,互相學習。這兩撥人的優勢都很明顯,一類偏教學教研,更懂線下,更擅長重服務和運營的教育項目;一類更懂互聯網,懂産品,懂數據,更擅長重交互和産品的教育項目。
但其實,無論是哪一類人主導,這件事都有可能做起來。比如VIPKID米雯娟就屬于線下教育從業者的代表,The One智能鋼琴葉濱就是互聯網和技術從業者的代表。所以,最關鍵的不是哪個背景才能做的問題,關鍵是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彼此尊重對方的專業性,坦誠地溝通和解決問題。繼而,真正地針對自己的用戶,構建合适的場景,設計創新的産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轉自微信公衆号“火柴盒觀察”。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火柴盒觀察;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隻呈現有價值的内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