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潮人恐懼症?走在路上,遇到迎面而來的“潮人”,不自覺想回避;進入網紅店,看到衣着時髦的櫃哥櫃姐,下意識想遠離在許多人趕潮流的當下,也有一些人,在潮人紮堆的地方感到難以适從、怯于與之為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樣的“潮人恐懼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為什麼有潮人恐懼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走在路上,遇到迎面而來的“潮人”,不自覺想回避;進入網紅店,看到衣着時髦的櫃哥櫃姐,下意識想遠離。在許多人趕潮流的當下,也有一些人,在潮人紮堆的地方感到難以适從、怯于與之為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樣的“潮人恐懼症”。
我們生活在一個潮流元素濃度很高的時代。國潮、日系工裝、未來機能、美式街頭……潮流派系林立,每種都能找到同好,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時尚宣言;街拍文化流行,大街小巷都是潮人秀場,潮流不隻是小圈子内“自嗨”;“OOTD”充斥着社交網絡、内容平台,潮牌在熱門商圈加速布局,潮流人人觸手可及。如今,人們經受着越來越廣泛的潮流文化沖擊。當那些曾經現于時尚雜志、電視熒屏上的潮流突破圈層壁壘,越來越高頻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帶來的可能不隻是審美上的沖撞,有時候還是融不進的無力、适應不了的尴尬。
互聯網是一個熱衷造詞、玩梗的場域。無論是“潮人恐懼症”,還是此前我們聊過的“社交恐懼症”,在多數語境下,并非醫學意義上的,隻是精準地對應擁有某種共同情感體驗的人群。有人曾這樣概括“潮人恐懼症”:看到打扮得過于潮流的人會害怕,下意識想躲,并且還有點若有若無的尴尬。害怕眼神交流,避免主動搭話,保持社交距離,“潮人恐懼症”捕捉的正是這些不由自主的身體反應、無處安放的焦慮不适。這一稱呼也令許多人對号入座、直呼“是我是我”。
“恐懼”從何而來,答案五花八門。“時尚霸淩”的陰影揮之不去;潮流的堆砌、元素的拼湊讓人犯了尴尬;想要模仿改變卻始終不得其法。時尚絕緣體和崇尚個性的弄潮兒并肩而立或許不會相形見绌,卻總覺得格格不入。衣着前衛、打扮時尚,會不會個性張揚、不好相處?“潮人恐懼症”的背後,有對潮流文化的不解和反抗,也不乏偏見和刻闆印象。因為這種“恐懼”,有人拒絕走進裝潢前衛的店鋪,害怕穿過街拍盛行的商區。
物随心轉,境由心造。在多數情況下,“潮人恐懼症”看似關注他人,實則是向内的自我審視。素顔出街、打扮随意,會不會被輕視?大衆着裝、缺乏個性,會不會給人留下衣品不好、不懂時尚、老派落伍的印象?那些焦慮、不适,往往源于對他人目光的想象、關于自我形象的心理暗示,關注“别人會如何看我”,而非“我究竟是什麼樣”。從這個意義上,克服“潮人恐懼症”的良方,恐怕不是緊緊追随潮流。建構正确的自我認同,拒絕被定義,才能萬般自在。
也不可否認,在“潮流是一種生活方式”“衣品見人品”的時尚宣言和消費營銷下,“視覺文化”正在越來越廣泛地侵蝕我們的生活。《景觀社會》一書提到,在這個視覺愈發成為主要感官、由無數圖像與景觀堆積而成的社會裡,人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觀看”與“被觀看”的環境中。這種社會凝視的壓迫感在闖入潮人聚集地時尤為凸顯。
何為潮流,并無定于一尊的标準;如何着裝,純屬個人自由。近些年,關于容貌焦慮、穿衣自由的讨論越來越多。當很多人在“潮人恐懼症”中對号入座,聚集在“土味穿搭踐行者”小組戲谑“潮到風濕”,自嘲“土到極緻”時,也在一點點拓展全社會的寬容度。“潮人恐懼症”無傷大體,但我們也期待,更多人在找回穿衣自由的同時,充盈着一份由内至外的穿衣自信。
每年的回家團聚,常常是潮人的“破功”時刻,因為家是一個可以卸下所有負擔和包袱的地方。的确,真正的時尚,從來不是束縛。普通也好,潮流也罷,不妨各享其樂、各美其美。活出自己的精彩,何嘗不是一種時尚!
最後,也祝屏幕前每一個獨特的你在新年虎虎生威!
這正是:
我即潮流,随心所愛。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轉自|人民日報評論
來源: 人民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