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呂不韋的春秋記載了什麼

呂不韋的春秋記載了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2:29:26

呂不韋的春秋記載了什麼?“以吾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子思這話應該是對公丘懿子說的子思是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姓孔名伋字子思,《中庸》的作者公丘懿子是誰?我不知道,問度娘,度娘也不清楚瞎猜一下,應該是子思的學生,或是衛國的大臣吧,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呂不韋的春秋記載了什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呂不韋的春秋記載了什麼(讀通鑒9子思為什麼說衛國是)1

呂不韋的春秋記載了什麼

“以吾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子思這話應該是對公丘懿子說的。子思是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姓孔名伋字子思,《中庸》的作者。公丘懿子是誰?我不知道,問度娘,度娘也不清楚。瞎猜一下,應該是子思的學生,或是衛國的大臣吧。

(圖片來自網絡)

聽到如此嚴厲的批評,公丘懿子自然是要問為什麼了。于是子思講出一番道理:“君主若總是認為自己正确,臣子就無法貢獻自己的才智。即使事情辦得正确圓滿,衆人貢獻的才智卻得不到彰顯,更何況,君主明明做錯了事,衆臣還要齊聲附和,使後果更加嚴重。不管言行對錯都樂于聽人贊揚自己,這是極端昏暗;不論事理正誤而一味阿谀奉承,這是極度谄媚。君主昏暗,大臣谄媚,又要居上位來領導百姓,是不會得到百姓支持的。要是這種狀況不改觀,國家就危險了。”

接下來,《資治通鑒》又寫到:子思言于衛侯曰:“君之國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對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為是,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如此則善安從生!《詩》曰:‘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這件事列在周安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377年,這年衛國執政的是第38代國君衛聲公衛訓。)

子思對公丘懿子說話時還算客氣,隻是說“君不君,臣不臣”,對衛聲公說話就更直接了:“我看你們衛國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國君您說話辦事自以為是,卿大夫中沒人敢指出您的錯誤;卿大夫說話辦事也自以為是,士人百姓不敢糾正他們的錯誤。你們君臣都自視賢能,下面的人又異口同聲地稱贊你們賢能。凡是稱贊你們賢能的都會因順從而獲福,指出你們錯誤的都會因忤逆而受禍,這樣的國家怎麼能好呢?《詩經》上說:“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說的不就是你們君臣嗎?

衛聲公對子思這番話有何反映、如何對答,《資治通鑒》沒有交待。而在《曾子·任賢》一章中有相關叙述——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無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對曰:“希旨容媚,則君親之;中正弼非,則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貴貧賤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見親而取所以見疏乎?是故競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謂‘無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過也,今知改矣。”

翻譯過來就:衛君問子思:“寡人的國政怎麼樣?”(子思)回答:“無非(沒有人說不好)。”衛君說:“寡人自知不才,也希望真的是這樣。”子思回答說:“順從您意,逢迎谄媚的,您就親近他;中正不阿,批評您錯的,您就疏遠他。能夠使人富貴或者貧賤的,是您這個君主,誰會舍棄能獲得君主親近的做法,而選擇可能被君主疏遠的做法呢?因此,群臣競相揣摩您的心思,沒有人指出您的錯誤。這就是我所說的‘無非’。”衛君說:“原來是這樣啊,這是寡人的過失,今天我知道了就要加以改正。”看來衛聲公也是能夠知錯就改的明君。

《資治通鑒》還寫到了衛聲公和子思有關招攬人才的讨論,但隻提到了苟變一個人。在《曾子·任賢》中則說到了兩個人,摘抄如下:

君謂思曰:“賢固寡人之所願也,必用以治政。”思曰:“衛國非無賢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賢才不見用故也。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實取士耶?”曰:“必以實。”思曰:“衛之東境有李音者,賢而有實者也。”問曰:“其父祖何也?”曰:“世農夫也。”衛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農夫之子,無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思曰:“臣稱李音,稱其賢才也。周公大聖,康叔大賢,今魯衛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雖善農,則音未必與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臣之問君,固疑君取士不以實也。今君不問李音之所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夫,因笑而不愛,則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者也。”衛君屈而無辭。

子思言于衛君曰:“苟變,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軍旅,率得此人,則無敵于天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變也,嘗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聖人之官人,猶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何也?知其所妨者細也,卒成不訾之器。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幹城之将,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臣聞明君之政,尊賢以崇德,舉善以勸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衛君再拜曰:“謹受教矣。”

衛聲公對子思表達了自己求賢的願望,子思說:“你們衛國不是沒有賢才,是你們沒有良好的國政,賢才沒有被重用罷了。”子思這話說得不假,戰國名人商鞅、吳起、呂不韋都是衛國人,但都沒有留在衛國任職。

子思向衛聲公推薦李音,說李音是個賢能并有實際才幹的人。衛聲公卻問:“他的父親、祖父是什麼人?”子思說:“他家世代務農。”衛聲公大笑道:“寡人不喜歡農家子弟,沒地方用他們,更何況還有很多世家子弟沒有安排呢。”衛聲公的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想到過了兩千多年,衛聲公的鐵粉還真是多得很呢!子思對衛聲公的話回答得毫不客氣:“我本來就是懷疑您選用人才不看實際才能,現在聽您嘲笑李音家世代務農,說明您選才真的是隻看出身名聲而不問實際才能了。”

子思又向衛聲公推薦苟變,說苟變的才能可以統帥五百乘戰車,若選拔軍隊人才,得到這個人,就會天下無敵了。五百乘什麼概念?按古時軍隊配置,“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合計起來共一百人,五百乘戰車就是一支五萬人的隊伍。而當時衛國全國隻有一千乘戰車、十萬人隊伍的軍事實力。但衛聲公卻提出,苟變這人不能用,當年他當基層幹部,向百姓征稅時白吃了人家倆雞蛋。子思繼續勸說衛聲公:“如今正處于戰國亂世,需要能臣良将來發展實力保衛國家,您卻因兩個雞蛋而放棄保家衛國的大将,這種話可千萬别讓鄰國聽見。我聽說,聖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是通過尊重賢能來崇尚道德,通過舉薦良才來激勵民衆,若果這樣,四境之内,誰不來投靠呢?”衛聲公聽言向子思再拜說:“我聽從您的教誨。”

衛聲公還算是個能聽得進好話的人,即使這好話說得比較尖銳,但聽得進并不意味就會照着做。事實上衛國後來并沒有按照子思的建議進行改進。看來重視實力不帶框框選才還真是很難,以緻于過了2000多年到清代,還有人在呼籲:“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