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它的功能是排除機體代謝的有害物質,維持内環境的恒定。
一、腎
腎是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前後略扁,左、右各一。位于腹後壁上部,脊柱的兩側。左腎上平第12胸椎上端,下平第3腰椎上端;右腎上、下各平12胸椎和第3腰椎下端。右腎略低于左腎半個椎體的高度。
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腎髒一側有一凹陷,叫做腎門,它是腎靜脈、腎動脈出入腎髒以及輸尿管與腎髒連接的部位。這些出入腎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合稱腎蒂。由腎門凹向腎内,有一個較大的腔,稱腎窦。腎窦由腎實質圍成,窦内含有腎動脈、腎靜脈、淋巴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
左腎毗鄰關系:前上部與胃底後面相鄰中部與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觸下部鄰接空腸和結腸左曲。
右腎毗鄰關系:前上部與肝相鄰下部與結腸右曲相接觸内側緣鄰接十二指腸降部。
腎外緣為凸面,内緣為凹面,凹面中部為腎門,所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均由此進入腎髒,腎盂則由此走出腎外。腎靜脈在前,動脈居中,腎盂在後;若以上下論則腎動脈在上,靜脈在下。
腎表有三層被膜,由外向内分别為,腎筋膜、脂肪囊、纖維囊。
二、膀胱
膀胱空虛時呈錐體形,充滿尿液時變為卵圓形。
膀胱底部有一個三角區,稱為膀胱三角,指膀胱底内面,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内口之間的區域;為腫瘤和結核的好發部位。
三角的尖向前下方,尿道内口開口于此。膀胱三角的兩側後兩角是輸尿管開口的地方。膀胱壁由内向外為黏膜層、肌層和外膜。肌層由平滑肌纖維構成,稱為逼尿肌。
三、輸尿管
輸尿管上接腎盂、下連膀胱,是一對細長的管道,呈扁圓柱狀,管徑平均為0.5-0.7厘米。成人輸尿管全長25-35厘米,位于腹膜後,沿腰大肌内側的前方垂直下降進入骨盆。輸尿管有三個狹窄部:一個在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一個在越過小骨盆入口處,最後一個在進入膀胱壁的内部。這些狹窄是結石、血塊及壞死組織容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輸尿管則越過子宮頸外側至膀胱。
輸尿管、膀胱連接處有一種特殊結構,即瓦耳代爾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返流到輸尿管。
四、尿道
尿道是從膀胱通向體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細長,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尿道外口,行程中通過前列腺部、膜部和陰莖海綿體部。
女性尿道粗而短,起于尿道内口,經陰道前方,開口于陰道前庭。
來源:世界微創醫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