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6 05:57:47

三峽水庫是我國蓄水量最大的人工水庫,庫區下起宜昌市三鬥坪,上至重慶市,中間覆蓋了六百多公裡的峽谷河道。在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等方面,三峽水庫發揮了巨大作用,創造了可觀的綜合效益。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

三峽大壩于2003年6月1日下閘蓄水,至今将近20年。受到攔河大壩的阻擋作用,壩前水流變緩,水位變深,蓄水量變大,為發展漁業創造了基礎。為利用好一庫好水,國内專家還曾建議将三峽水庫發展成淡水漁業基地,打造成“長江魚庫”!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2

例如:熊天壽等學者就曾建議,在三峽庫區建立漁業管理機構,發展名貴、優質的特種魚。陳昌齊等人也提出見解:不妨在三峽水庫的消落帶發展天然漁業。專家組還考察了重慶江段的自然條件,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那麼,在三峽庫區養魚真的可行嗎?

從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來看,三峽漁業确實大有可為。

1,三峽水庫體量巨大,水資源充沛。在175m蓄水水位下,庫區水面超過10萬公頃,總庫容達393億m³,魚類資源的承載量超乎想象。國内學者曾做過估算:在145m的蓄水條件下,三峽庫區每年可産出野生魚1.9萬噸,比曆史捕撈量多出1倍;而在175m水位條件下,漁産力則高達3.75萬噸,比捕撈量提高了4倍多。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3

2,三峽水庫建成後,生産力進一步提高,食物資源豐富。資料顯示,蓄水前庫區的浮遊植物有80多種,蓄水之後增加到150多種,生物量由0.15g/m³增加到0.8g/m³。浮遊動物則由0.1g/m³增加到0.5g/m³,底栖生物也增多了4倍。這說明,蓄水後三峽水庫的基礎生産力更高,魚蝦不愁餌料資源。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4

3,三峽水庫魚類結構變動較大,但資源總量依然可觀。三峽庫區的魚類約有200種,經濟魚類有20多種,銅魚、圓口銅魚、大口鲇、長吻鮠四大家魚是最常見的漁獲品種,曆史占比高達90%左右。三峽大壩建成後,水文特點發生變化,四大家魚等洄遊性魚類減少,鳤魚、鳡魚、鳊魚等在漁獲中基本消失,白甲魚、岩原鯉、銅魚等占比下降。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5

鳤魚

空出的生态位則被其他魚類占據,定居性的魚類明顯增多,比如:大口鲇、鯉魚、黃颡魚等。因此,水庫的魚類此消彼長,有增有減,魚類資源整體上仍很可觀(損失的資源可通過人工放流的方式彌補)。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6

長江禁漁以來,三峽水庫的生物多樣性呈現恢複态勢,“魚群躍水”的景象開始出現。在重慶萬州區河段,護漁員驚喜地發現魚群大量出現,目測每群有一兩百條魚,長約10~30cm。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7

面對魚群增多的現象,護漁員譚世權忍不住感歎:“魚群出現這麼頻繁,魚的個頭這麼大,還是我們第一次看到。”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8

總體而言,在三峽庫區發展漁業确實可行。該水庫本身就是一座“魚庫”,也是淡水漁業的種質基因庫,野生魚可作為親本繁育,因此發展漁業有先天優勢。

三峽水庫為何不能“圈水養魚”?

2008年,中科院的專家在《人民長江》上發表了專述文章,明确指出在三峽庫區養魚有利也有弊。好處是能充分利用廣闊的水面和豐富的餌料,還有助于解決三峽的移民問題。但弊端也很明顯:在庫區養魚将面臨環境壓力,水庫富營養化的風險将增加。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9

早在2005年,水利部就開展了淡水質量評價,結果不容樂觀:全國131個有養魚活動的大型湖泊中,達到富營養化的湖泊就有67個,比例超過50%。

比如:南京玄武湖、雲南滇池、合肥巢湖、武漢東湖都達到了高度的富營養化程度,藍藻過度繁殖,埋下了巨大的生态隐患。為治理水華,國家投入的治理成本堪稱天文數字,以滇池為例:截至目前,其治理成本已高達500多億元,生态罰單不可謂不高。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0

滇池藍藻爆發

三峽水庫同樣如此,網箱養魚也可能釀成生态危機。一方面,三峽水庫庫容量大,水體交換量多,但是下閘蓄水後,淨化能力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三峽水庫地跨20個縣市區,分屬湖北、重慶兩省市,沿線人口多,環境壓力大。如果大規模放置投餌式網箱,水庫的水質将逐漸惡化,氮磷污染也将難以避免。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1

事實上,三峽水庫确實經曆過網箱養殖的熱潮,巅峰數量發展到數萬隻,并且還引發了生态災難。

環保部門在一次例行調查中發現,三峽水庫有11條次級河流設置了網箱,水質明顯變差,糞大腸杆菌最高超标了11倍。

2008年春季,重慶雲陽的澎溪河因網箱養殖污染過重而出現了水華,藻膜和浮萍覆蓋了40多公裡的河段。在最嚴重的水域,浮萍的密度高達5kg/m³,水色變黑,水質發臭,引起了當地的高度重視。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2

澎溪河浮萍爆發

網箱養魚屬于開放體系,為何會帶來污染?從來源看,污染體現在兩個方面:1,投放的餌料直接造成有機污染;2,魚類吃食後産生糞便,造成二次污染。

有科研團隊曾抽樣檢測了三峽庫區的7000個網箱,評估結果令人震驚:估計每年産生的魚糞多達63萬噸,殘餌量估計有2萬噸,網箱區域的總磷是大庫平均值的10.9倍。這無疑為浮萍和藍藻提供了絕佳的“溫床”。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3

對于網箱養魚的污染,重慶和湖北高度重視并聯合行動,全面開展網箱的清除、清退工作。其中,重慶市在2010年初共清除1.7萬隻網箱,面積45萬㎡;湖北省在秭歸縣拆除7509個網箱,在巴東縣拆除33.3萬㎡的網箱。

直到現在,三峽庫區已“無箱運行”13年,水質又回到了“活、嫩、爽”的狀态。網箱養魚曾在千島湖、三峽水庫、滇池、密雲水庫、長壽湖等愈演愈烈,但最終都悉數清除,這也充分體現“綠水青山”的重要性。

最佳方式:投放鲢鳙,人放天養?

有專家指出,三峽水庫的水質淨化也應該與時俱進,最好的方式就是“人放天養”的模式:全程隻放流魚苗,讓其自然生長,改善水質。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以魚養水”在理論上行得通。在水環境中,不同食性的魚類充當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不乏“淨水魚”,例如:雜食性的鯉魚、黃尾鲴可攝食底層的有機碎屑和腐殖質,利于改善水質;濾食性魚類可攝食懸浮狀有機物、細菌絮凝物和浮遊動植物,利于提高透明度。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4

黃尾鲴

研究表明,每生産一公斤魚相當于消耗28克的氮、5克的磷。如果在三峽水庫每年由國家放養各類魚苗1.5億尾,按畝産13~15公斤計算,一年就可吸收總氮560噸,總磷100噸,這筆生态賬相當劃算。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5

需要說明的是,配合長江禁漁的政策,放流的魚類不一定捕撈,但隻要體重增加、放流量增多,客觀上就能減輕氮磷污染。

具體到品種選擇上,鲢魚和鳙魚堪當主力(自然壽命遠超10年),此二魚具有一系列優點:首先是餌料系數高,可達40~50;其次,鲢鳙是長江的土著魚,不存在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再有,三峽大壩建成後,三峽水庫的鲢鳙種群有所消退,每年定期放流能鞏固魚種結構,還能延長食物鍊,提高魚類的完整性指數(F-IBI)。

三峽水庫為什麼蓄水(三峽水庫蓄水近20年)16

此外,也可在三峽庫區加大濕地建設,利用好消落帶的生态空間,改善栖息環境。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