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

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0:45:11

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端午節與中秋、春節并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我國作家肖複興在他的文章《端午五談》中為我們講述了吃、玩、裝飾等方面的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1

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與中秋、春節并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日,我國作家肖複興在他的文章《端午五談》中為我們講述了吃、玩、裝飾等方面的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

如今,世界上任何一個節日的内容,幾乎都和吃相關。由于長期處于農業社會,我國的傳統節日帶有強烈的民俗色彩,更是離不開吃,而且,會講究不同的吃食,所謂“不時不食”。端午節的形象代表,無疑是舉世聞名的粽子。

其實,端午節除粽子之外,還有很多别的食物的講究。汪曾祺先生在他的《端午節的鴨蛋》一文裡說,在他的家鄉高郵,端午節講究吃“十二紅”,其中一紅,便是鹹鴨蛋。鹹鴨蛋黃,油多,浸出紅色,浸透着端午節的喜興。

旅美作家張北海是老北京人,他寫過一部長篇小說《俠隐》,其中有一章“端午節”,裡面寫到端午的吃食肯定離不開刻有“五毒”的核桃酥。這一天要喝雄黃酒,要吃櫻桃和黑白桑葚。這些都是老北京講究的風俗。

端午節一到,夏天就來了,蚊子、蒼

蠅開始出沒騷擾人,人們稱為“毒五月”。包括桑葚在内的這些吃食,便有了驅蟲辟邪之意。可以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節。

除“吃”之外,端午節還有由來已久的民間祭祀儀式。其中,常見的是門前要插艾草和菖蒲,門上要貼朱砂黃紙繪就的鐘馗和張天師等神符,目的也是為了辟邪。其中艾草和菖蒲,取艾虎蒲劍之古意,和鐘馗打鬼一樣,有驅邪之意。端午節午後,粽子等食品一旦吃過,神符要揭掉,艾草、菖蒲統統要丢到大門之外的當街上,這叫“扔災”。

民俗,在漫長的曆史演進過程中,寫出一首首節日的抒情詩。端午節,和其它節日一樣,祈福的心願在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中彰顯。

在南方,端午節有龍船競渡和投粽江中的傳統,其中有祭祀屈原之意。在老北京,沒有這樣的傳統,但和南方一樣,會剪紙、折紙,或采絨、編草,做成虎或蝠的樣子,都是為驅邪祈福。其中,最簡單的是用黑白黃紅綠5種顔色的細線,編成線繩,舊書上說是“可避鬼,不染瘟”,還給它起了個好聽文雅的名字叫“長命縷”或“五福绫”。

端午節,吃可以有粽子為代表,玩可以有走馬天壇、飲醵金魚池為代表,裝飾可以有五福绫為代表,民俗可以有賽龍舟、插艾草菖蒲為代表,但不要忘記端午節還有一個女兒節之意。如果端午女兒節也有自己的标志的話,那便是石榴花——它是其它節日裡無可比肩的火紅喜慶之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