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曾分析了谷歌方面剛剛發布的Pixel 7系列機型。當時我們指出,由于Pixel 7系列的用料、硬件配置非常“将就”,這使得它對于消費者來說顯得誠意不足。而落後的處理器架構,以及與下一代Android大版本更新不匹配的技術特性,也意味着其已然放棄了作為“開發參考設備”的職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體現了谷歌如今的短視和(硬件)影響力的缺失。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把産品做成什麼樣、賣給什麼人,這都是廠商(谷歌)的自由。可一個新的問題也就随之而來,如果谷歌已然放棄了其硬件設備對于開發者、對于整個業界的領導地位,那麼對于如今的Android陣營來說,又是誰承擔起了這份職責呢?
一款折疊屏商務旗艦機型,引來了滿堂喝彩
2022年9月26日,vivo方面發布了新款折疊屏機型X Fold 。作為該品牌推出的第二款折疊屏手機,X Fold 一經公布就赢得了業界的一片好評。其實這并不奇怪。畢竟曆數vivo X Fold 的設計與功能特質不難發現,這款機型在很多方面都格外“出挑”。
比如說在顯示部分,X Fold 擁有時下折疊屏機型中頂級的内外雙120Hz高刷面闆,并且内外屏幕均經過出廠前校色,其柔性大屏更是支持LTPO可變刷新率,在提供流暢的大尺寸觀感的同時,還兼顧了專業的顯色指标與出色的省電能力。
又比如說安全方面,X Fold 一方面擁有當前折疊屏機型裡極為少見的内外雙屏下指紋識别模組,在識别速度、準确率上遠超側置式小尺寸指紋識别模塊。另一方面更是内置了獨立的SPU安全加密芯片,并通過“原子隐私系統”、“機主識别”等一系列功能,實現了敏感數據與主系統的高度隔離,以及隻有機主才能操作、訪問特定APP的貼心體驗。
并且作為一款展開後僅6.28mm的超薄折疊屏機型,X Fold 甚至還填補了當前折疊屏手機普遍“影像體驗不太行”的短闆。其5000萬像素廣角 4800萬像素超廣角的“雙主攝”配置、具備極強追焦性能的1200萬像素人像鏡頭,以及主攝 長焦的“雙光學防抖”配置,即便是放到非折疊屏機型裡也稱得上是頂級水準,更不要說是因為機身厚度因素、本身相機模組設計就更為困難的折疊屏機型了。
出衆産品力的背後,是vivo與高通的共同努力
很顯然,vivo X Fold 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都稱得上是當前市面上難得“全能”、且将優雅造型與頂級體驗完美結合的折疊屏旗艦機型之一。而能夠做出這樣的産品,當然也證明了vivo的設計、工程團隊今非昔比的水準。
但進一步深究X Fold 的軟硬件功能會發現,在其此次的諸多出色配置與體驗背後,其實還有着一份别樣的“助力”。
舉例而言,X Fold 的8.03英寸柔性大屏支持LTPO可變刷新率,很顯然這是一項能夠兼顧流暢與省電的關鍵技術。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曆數目前市面上的頂級旗艦手機,無論折疊屏還是非折疊屏産品,似乎都隻有搭載高通骁龍平台的機型才會配備LTPO屏幕。
在此基礎上,X Fold 的内外雙屏下指紋也是個很特别的配置。畢竟折疊屏手機因為厚度的關系,注定用不了帶有透鏡的屏下光學指紋,而X Fold 卻不僅用上了屏下指紋識别模塊,而且是内外屏兩塊面闆下方都各有一個指紋識别模組,從而避免了其他同類機型上要想用指紋識别、就隻能先展開屏幕的尴尬。很顯然,要做到這一點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更為先進、體積也更薄的超聲波指紋模組,就成為了唯一可行的方案。
當然,既然提到了安全特性,也就繞不過X Fold 所搭載的移動平台了。是的,大家都知道如今骁龍8 成功實現了頂級性能與出衆能效比的兼顧,它顯然為X Fold 的輕薄體型和長續航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此之外,vivo還通過與高通的深度合作,對X Fold 所配備的骁龍8 進行了至少三個方面的“特殊聯調”。
首先,與普通的骁龍8 相比,X Fold 使用的這個版本擁有更高的CPU小核頻率,這使得其能提供更好的低負載性能,在日常使用中進一步優化了流暢度。
其次,X Fold 還定制了骁龍8 平台的SPU獨立安全單元,将其加密、存儲、主動安全防護能力與軟件系統進行打通。正因如此,才造就了X Fold 上獨特、且人性化的種種隐私保護功能,可以更好地滿足商務人士的需求。
最後,作為一款頂級折疊屏商務旗艦,X Fold 更是将骁龍8 的5G性能發揮到了極緻。借助最新版固件和反複調優,vivo方面率先在這款機型上實現了目前折疊屏機型裡的首個“5G雙卡雙待雙通”功能。換句話說,它不止可以實現雙卡5G在網,而且還能完美做到電話不漏接、通話不斷網。
然而優先選擇骁龍移動平台的,又何止是vivo
不難發現,在vivo X Fold 大量獨特且領先的體驗背後,源自骁龍移動平台的各種深度合作特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如果将目光投向整個手機行業就會看到,這種對骁龍移動平台的“深挖”,其實并非vivo的“獨門秘籍”。
比如就在前段時間,小米12S Ultra憑借着首發1英寸的索尼IMX989超大底、與徕卡聯合設計的鏡頭結構和成像算法而名聲大噪。但其實早在近一年前,高通就與索尼成立了聯合實驗室,隻要是配備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都能夠優先拿到索尼最新款CMOS的适配數據。并且差不多就在同時,高通與徕卡旗下專門負責算法的LEITZ公司也公布了合作事宜,為新一代骁龍移動平台适配徕卡的影像算法打下了基礎。
又比如說,許多玩家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目前市面上的高性能、遊戲向的産品中,采用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在一些新發布、或是更新了大版本的遊戲适配上,總是會比其他平台要做得更好一些。
與此同時,在遊戲設備關鍵性的“觸控采樣率”指标上,近年來但凡是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高端機型,總能有着明顯更好的表現。比如部分并非“硬核遊戲手機”的骁龍移動平台旗艦機型,屏幕觸控率往往都能輕易達到1000Hz,甚至遠超過一些基于其他平台的掌機設備。
當然,類似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在WiFi方面,哪怕是搭配相同的路由器,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也往往有着更快的網速;比如在音頻特性上,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旗艦産品如今普遍都支持“Hi-Res”高解析音頻,而且能夠适配更多的TWS降噪、遊戲耳機,在音質和延遲上有着更好的表現;甚至在快充方面,如今市面上絕大多數品牌最新最強的自研快充技術,也通常會在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上首發。
骁龍的優勢到底在哪?這三個方面是關鍵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背後所反映的,正是高通方面在骁龍移動平台上所秉持的幾點非常重要、而且可以說是決定性的戰略優勢。
首先第一條,就是高通非常重視與其他廠商的“技術合作”。比如前文曾提及與索尼、徕卡在影像方面建立的聯合實驗室;比如骁龍SPU安全核心與Android系統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深度聯調;比如Adreno GPU與業内幾乎所有頂級遊戲工作室、遊戲引擎廠商都有深度合作關系。
大量這些的技術合作也就意味着,當手機廠商選擇骁龍移動平台打造産品時,可以很自然而然地受益于高通與第三方合作夥伴的技術成果,從而在開發獨家功能、體驗時不需要自己去聯調,更少地顧慮軟硬件兼容性方面的問題,從而加快了産品研發成型的速度。
其次,與其他的大型半導體企業一樣,高通雖然不止擁有“骁龍”這一個産品線,但他們顯然更重視不同産品線之間的生态打通。
在這方面,骁龍移動平台與骁龍暢聽TWS方案之間的深度聯動,以及骁龍移動平台與高通Networking Pro專業聯網平台之間的協同發展,顯然都是很好的例子。當用戶購買了一款“骁龍手機”後,他們并不需要非得購買同品牌的TWS耳機,因為隻要是具備“骁龍暢聽”技術的TWS耳機,就能在手機上開啟96KHz的高清音頻、并具備遊戲低延遲功能。同理,用戶也不需要擔心路由器和手機不兼容,因為隻要是高通方案的WiFi6增強版路由器,在旗艦骁龍移動平台機型上都能跑出近3000Mbps的握手帶寬。
最後,身為一家上遊芯片企業,高通的業務盡管并不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但他們卻非常重視對于産品的長期支持和功能更新。而這一點,也同時為手機廠商和消費者帶來了諸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好處。
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來說,這就意味着使用骁龍移動平台的機型總能更快地适配新版系統,也可以通過獨立的GPU驅動更新、在第一時間兼容新遊戲,而這顯然可以減少自身的工作量,有利于用戶口碑的提升。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隻要是基于骁龍移動平台的旗艦機型,系統維護時間就能更長一些”這個事實,顯然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産品長期性價比、以及手機和芯片廠商“誠意”與“技術力”的判斷。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