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氣象局宣傳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綜合整理自中國氣象報、北京日報、水潤京華
小寒時節
北方很多河湖開始結冰
不少人動了“上冰”的心思
不乏“膽大”的市民
不顧危險去“滑野冰”
近日有幾例痛心的墜冰事件
為大家再次敲響了安全警鐘
1月2日淩晨,北京通州2名男子掉入冰窟窿遇難
那麼
氣象條件與水域結冰情況有何關系?
怎樣的情況才能安全“上冰”?
冰面落水時如何自救或施救?
氣溫與風速影響水域結冰情況
在北京,正規冰場都安排有專門人員留意氣溫變化,監控冰層厚度。按照北京市相關規定,冰層平均厚度至少要達到15厘米,才能允許遊客上冰;當氣溫升高,冰層厚度不足,承載力有限時,冰場會暫停營業。
從氣象因素上看,河流、湖泊結冰一與氣溫有關,對純淨的淡水而言,氣溫達到0℃時出現相态變化,開始結冰;二與風速有關,當氣溫低至0℃以下後,風可以加快水冷卻,加速冰層發展。
然而,單憑借氣象條件是無法判斷湖泊、河流結冰以及冰層厚度發展狀況的。它還與水溫、水質、水的狀态、明渠的容積、水面面積大小、地形地勢等有關。因而,同在一個城市,不同水域的結冰情況有很大差别。譬如,靜止的水比流動的水更容易結冰。北京車道溝橋上車來車往,橋震動影響水面穩定性,所以橋下河流不易結冰;頤和園、紫竹院公園湖泊的水流動性差,因而比河流更易結冰。
據估算,水面冰層達到10厘米以上時,可以承載成人行走,但仍存在危險性。同時,冰層承載力不僅與冰的厚度有關,也與冰層結構有關。氣溫轉暖時冰層緩慢融化,承載力就有所減弱。
冰層厚度及增長速度難以計算
對于能否安全“上冰”,低溫持續時間的長短,比某一日平均溫度高低更為重要。低于冰點的氣溫持續多日,才為冰層增厚創造條件。
淡水在4℃時密度最大,當水溫降到4℃時,表層水下沉,下層水被迫上升。這種對流作用一直持續到上、下層的水溫都達到4℃時為止。此後,表面水溫繼續下降,但冷水不再下沉,到0℃後開始結冰,并浮于水面。
由于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冰面又能阻礙冰下水流失熱量,因而隻有氣溫持續偏低,冰層厚度才能緩慢增加。 這是一個低溫的累積過程,因而關注日氣溫變化意義不大,而要留意旬平均氣溫或月平均氣溫。
至于“冰凍三尺”究竟需要“幾日之寒”,由于不同水域的流水速度、水深、水溫等差異很大,尚無法用模式進行測算,因而也無法進行預報服務。不過,以觀測情況來看,日均氣溫為0℃以下日數持續近一個月,松花江冰層厚度可以達到較為安全的30至50厘米。
目測冰層厚度不可取!
既然尚無法通過數值模式測算湖泊、河流結冰厚度,“目測法”能靠譜嗎?通常整片水域的冰層薄厚是不均勻的,加之水中有水草等雜質,目測冰層厚度幾無可能。
冰場工作人員一般會用鋼釺在冰面上砸出一個小洞,将鐵鈎伸進去,勾住冰層底部。取出鐵鈎後,再用卷尺直接量鐵鈎在冰面以下的距離。每次測量需選向陽面、背陰面等五六個測試點,以确保安全。
正規冰場會設專職人員全天候巡視,嚴格執行“冰面平均每10平方米承載1人”的規定;堅持每天早、中、晚對冰層厚度進行測量,随時關注天氣預報信息,适時增加冰層測量次數。
冰面落水時如何自救或施救?
專家提醒,滑冰者一旦不小心掉進冰窟,首先不要驚慌,要一邊雙腳踩水,一邊呼救;其次,雙手不要亂撲打,以免導緻冰面斷裂的面積加大,要及時找到破裂冰層最厚處,設法攀爬出水;離開冰窟後,不要馬上站起,而要趴在冰上,滾動或爬向岸邊求救。注意:掉入冰窟窿切勿下潛遊泳,人在冰面下很難頂破冰層。
施救者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及時報警,不貿然下水救援。盡可能尋找手邊的杆子、繩子或者救生圈,抛給落水者,如果對自身和冰面有專業判斷,救援時一定要匍匐前進,增加受力面積,有梯子的話,可以借助梯子靠近落水者。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
野冰有隐患,切勿“滑野冰”
滑冰請選正規冰場
冰上安全需時刻牢記
避免墜冰事件再次發生
來源:中國氣象局宣傳科普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