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原文賞析在線閱讀

詩經原文賞析在線閱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1:41:30

詩經原文賞析在線閱讀(詩經全文鑒賞大辭典)1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稱為《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方稱《詩經》。因其書為毛公所傳,又稱《毛詩》。其創作年代,距今約二千五百年左右,大體産生于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它是奴隸制時代的詩歌,為我國詩歌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對我國文學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詩經》共三百零五首,簡稱“詩三百”。按其内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類。“風”乃風土之曲,即民間歌謠,共一百六十篇,總稱為十五國風。“雅”乃朝廷之樂,多為京都一帶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為《大雅》和《小雅》。“頌”乃廟堂之音,是王侯舉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專用的樂歌,共四十篇,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 對于《詩經》的解釋,兩千多年來衆說紛纭,有的很難達成共識,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謂”。為了文學愛好者閱讀方便,這裡隻是博采衆長,作一般性的簡釋和介紹。對于生僻和古今異讀的字,由于種種限制,不能詳細诠釋,但盡可能地注音。 愚之見,《詩經》不宜翻譯,任何譯文都不如原文;同樣,也不宜對其進行評說,任何評說都難免主觀色彩。對于《詩經》的理解,因人因時因環境之不同而迥然有異,這正是《詩經》的妙處。如果僅從字面理解,一覽無餘,那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讀《詩經》,重在讀、貴在讀、趣在讀。在注音注釋的幫助下,流暢地熟讀,在誦讀的同時去理解、去感悟,這是學習《詩經》最好、最聰明的方法。 小雅 雅:《雅》是周代朝廷貴族用的樂歌,包括《小雅》和《大雅》兩部分。《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也有東周的作品。以厲、宣、幽時期為最多。内容包括祭祀、宴飨、諷刺、歌頌、戒勉、紀事、抒情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社會的現實。詩的作者多數是上層貴族,少數是勞動人民。其中《黃鳥》《我行其野》《谷風》《蓼莪》《都人士》《采綠》《隰桑》《綿蠻》《瓠葉》《漸漸之石》《苕之華》《何草不黃》十二篇,風格上和《國風》相近,龔橙《詩本誼》以為“西周民風”。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雅-011】南有嘉魚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題解】貴族宴會的樂歌。主人有酒,客人暢飲歡樂。 【注解】 1、烝(蒸zhēng):衆。罩:捕魚工具。罩罩:多貌。 2、燕:通“宴”,宴飲。 3、汕:捕魚工具,抄網。 4、衎(看kàn):樂。 5、樛(揪jiū)木:向下彎曲的樹。 6、甘瓠(滬hù):《集傳》:“瓠有甘有苦,甘瓠則可食者也。”累:《毛傳》:“累,蔓也。” 7、綏:《鄭箋》:“綏,安也。” 8、鵻(錐zhuī):鹁鸪,一種短尾的鳥。 9、又:勸酒。《鄭箋》:“又,複也。” 【翻譯】 南方江漢有好魚,成群結隊水中遊。主人設宴有美酒,貴客暢飲樂無憂。 南方江漢有好魚,遊來遊去在水中。主人設宴有美酒,貴客暢飲樂融融。 南方有樹枝兒彎,葫蘆藤兒把它纏。主人設宴有美酒,貴客暢飲樂且安。 翩翩飛來鹁鸪鳥,成群結隊集樹巅。主人設宴有美酒,貴賓舉杯不斷勸。 【雅-012】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萊。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樂隻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隻君子,邦家之光。樂隻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隻君子,民之父母。樂隻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隻君子,遐不眉壽。樂隻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隻君子,遐不黃耇。樂隻君子,保艾爾後。 【題解】歌頌統治者德高長壽,是國家的基石和光榮。 【注解】 1、台:通“苔”,莎草。《集傳》:“台,須,即莎草也。” 2、萊:《毛傳》:“萊,草也。”《鄭箋》:“興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蓋,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賢臣以自尊顯。” 3、隻:感歎詞。 4、杞:《釋文》引《草木疏》:“其樹如樗(初chū),一名狗骨。” 5、栲(考kǎo)、杻(扭niǔ):《毛傳》:“栲,山樗。杻,檍(意yì)也。” 6、眉:《傳疏》:“《方言》:‘眉,老也。東齊曰眉。’或三家詩有眉為老者矣。” 7、茂:《鄭箋》:“茂,盛也。” 8、枸(舉jǔ):《正義》引《詩意疏》:“枸樹高大似白楊,有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寸,啖之甘美如饴。” 9、楰(餘yú):《毛傳》:“楰,鼠梓。”《正義》引《詩意疏》:“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也。” 10、黃耇(苟gǒu):老人。黃,指黃發。耇,高壽。《毛傳》:“黃,黃發也。耇,老。” 11、艾:養育。《毛傳》:“艾,養。” 【翻譯】 南山有莎草,北山長野藤。君子真快樂,國家好基石。君子真快樂,萬壽永無期。 南山有樹桑,北山長白楊。君子真快樂,為國增容光。君子真快樂,萬壽永無疆。 南山有杞木,北山長李樹。君子真快樂,愛民如父母。君子真快樂,美名永記住。 南山有山樗,北山檍樹長。君子真快樂,福壽永無疆。君子真快樂,美名四方揚。 南山有拐棗,北山長苦楸。君子真快樂,黃發有高壽。君子真快樂,子孫得保佑。 【雅-013】蓼蕭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沖沖。和鸾雍雍,萬福攸同。 【題解】諸侯在宴會中歌頌周天子,祝他令德長壽,萬福俱集。 【注解】 1、蓼(路lù):長且大。《毛傳》:“蓼,長大貌。蕭,蒿也。” 2、湑(許xǔ):清澈。《毛傳》:“湑湑然,蕭上露貌。” 3、寫:傾吐。《鄭箋》:“既見君子者,遠國之君朝見于天子也。” 《毛傳》:“輸寫其心也。” 4、燕:《集傳》:“燕,謂宴飲。” 5、譽:歡樂。蘇轍《詩集傳》:“譽、豫通。凡《詩》之譽皆言樂也。” 6、瀼瀼(嚷rǎng):盛貌。 7、龍:寵,榮。《毛傳》:“龍,寵也。”《鄭箋》:“為寵為光,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己也。” 8、忘: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亡猶己也。作忘者假借字耳。” 9、泥泥:《毛傳》:“泥泥,露濡也。” 10、孔燕:《鄭箋》:“孔,甚。燕,安也。” 11、豈弟(凱替kǎitì):和易近人。 12、壽豈:《集傳》:“壽豈,壽而且樂也。” 13、濃濃:《毛傳》:“濃濃,厚貌。” 14、鞗(條tiáo)革:皮革所制的缰繩。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鞗革,辔也。以絲曰辔,以革曰鞗。鞗之有餘而垂者曰革。……革末以金飾之。” 15、沖沖:垂飾貌。 16、和鸾:《集傳》:“和、鸾皆鈴也。在轼曰和,在镳曰鸾,皆諸侯車馬之飾也。” 17、攸:所。《集傳》:“攸,所;同,聚也。” 【翻譯】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最清涼。如今有幸見君子,我的心情真舒暢。舉杯飲酒又笑談,快樂相處喜洋洋。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珠晶瑩落葉上。如今有幸見君子,受寵沾榮臉有光。君子盛德無差失,祝君長壽永無疆。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水沾衣。如今有幸見君子,心情安詳又歡喜。宜作兄長宜作弟,美德高尚樂無已。 香蒿長得高又長,露落葉上水汪汪。如今有幸見君子,金飾馬勒閃閃亮。車上鈴兒叮當響,福祿聚集你身上。 【雅-014】湛露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題解】周天子夜宴諸侯的樂歌。《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于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 【注解】 1、晞(希xī):幹。湛湛(占zhàn):《毛傳》:“湛湛,露茂盛貌。陽,日也。晞,幹也。” 2、厭厭:安樂貌。《毛傳》:“厭厭,安也。夜飲,私燕也。” 3、豐草:《鄭箋》:“豐草,喻同姓諸侯也。” 4、考:成。此指舉行宴會。《鄭箋》:“考,成也。夜飲之禮在宗室,同姓諸侯則成之。” 5、杞棘:《鄭箋》:“杞也棘也異類,喻庶姓諸侯也。” 6、顯:高貴。允:誠實。《集傳》:“顯,明。允,信也。” 7、離離:《毛傳》:“離離,垂也。” 8、令儀:《集傳》:“令儀,言醉而不喪其威儀。” 【翻譯】 濃濃露珠沾草間,不是太陽曬不幹。夜間飲酒多安閑,酒不喝醉人不還。 濃濃露珠亮光閃,沾在豐茂野草間。夜間飲酒多喜歡,宗廟成禮鐘聲連。 濃濃露珠晶晶亮,降在枸杞酸棗上。君子光明又誠實,無不美好有德望。 桐樹椅樹長得高,果實累累枝彎腰。君子快樂又平易,無不端莊有禮貌。 【雅-015】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贶之。鐘鼓既設,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鐘鼓既設,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賓,中心好之。鐘鼓既設,一朝酬之。 【題解】周天子以彤弓賞賜有功諸侯。《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忾而獻其功,王子是賜之彤弓之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玈:盧lú,黑色。) 【注解】 1、彤(銅tōng)弓:《毛傳》:“彤弓,朱弓也。” 2、弨(超chāo):放松弓弦。《毛傳》:“弨,弛貌。” 3、贶(況kuàng):愛戴。 4、《通釋》:“贶,古通作況。……《廣韻》:‘況,善也。’中心況之,正謂中心善之。” 5、飨:《鄭箋》:“大飲宴曰飨。” 6、姚際恒《詩經通論》:“一朝飨之,謂既錫彤弓之日即飨之,同在一朝也。” 7、載:《鄭箋》:“出載之車也。” 8、右:通“侑”,勸酒。 9、櫜(高gāo):隐藏。《毛傳》:“櫜,韬也。” 10、酬(仇chóu):《鄭箋》:“飲酒之禮,主人獻賓,賓酢(做zuò)主人,主人又飲而酌賓,謂之酬。酬猶厚也,勸也。” 【翻譯】 朱紅漆弓弦兒松,請君接受把它藏。我有許多好賓客,衷心誠意來贊揚。鐘鼓都已陳設好,同日開宴行慶賞。 朱紅漆弓弦兒松,請君接受載車間。我有許多好賓客,心中是在很喜歡。鐘鼓都已陳設好,同日開宴把酒勸。 朱紅漆弓弦兒松,請君接受置囊中。我有許多好賓客,心中喜愛樂融融。鐘鼓都已陳設好,同日開宴頻舉盅。 【雅-016】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題解】貴族宴請賓客的樂歌。表示見到客人十分快樂。 【注解】 1、莪(俄é):莪蒿,野草名。 2、《毛傳》:“菁菁,盛貌。莪,蘿蒿。” 3、《集傳》:“大陵曰阿……或曰:以菁菁者莪比君子容貌威儀之盛也。” 4、君子:《集傳》:“君子,指賓客也。” 5、沚:《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 6、朋:貨币單位。百朋:言财多。 7、錫我百朋:《集傳》:“古者貨貝,五貝為朋。錫我百朋者,見之而喜,如得重貨之多也。” 8、載沉載浮:黃震《黃氏日鈔》:“載沉載浮者,言舟泛泛水中,或上或下,不定之貌。” 9、休:欣欣然。 10、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我心則休,休亦喜也,語之轉耳。” 【翻譯】 抱娘蒿兒青又齊,長在高高山窩裡。如今見了君子面,實在歡樂有禮儀。 抱娘蒿兒青又長,叢叢長在沙洲上。如今見了君子面,我的心裡真歡暢。 抱娘蒿兒密又鮮,叢叢長在土山邊。如今見了君子面,有幸賜我百串錢。 楊木舟兒水上漂,時沉時浮随波搖。如今見了君子面,我的心中樂陶陶。 【雅-017】六月 六月栖栖,戎車既饬。四牡骙骙,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骊,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裡。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于泾陽。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轾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禦諸友,炰鼈脍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題解】玁狁入侵,形勢危急。周王命尹吉甫率師出征,驅逐玁狁,勝利歸來,接受賞賜。 【注解】 1、栖栖:忙碌貌。 2、饬(赤chì):修整。 3、骙骙(葵kuí):《集傳》:“骙骙,強貌。” 4、常:畫有日月的旗幟。服:泛指衣服、車馬之類。《毛傳》:“日月為常。服,戎服也。” 5、玁狁(險允xiǎn yǔn):見《采薇》篇(Y-007)注。 6、熾:《毛傳》:“熾,盛也。” 7、我是用急:《鹽鐵論?徭役篇》引作“我是用戒。” 8、匡:《通釋》:“匡亦救也。” 9、比物:《集傳》:“比物,齊其力也。” 10、閑、則:《毛傳》:“則,法也。”《集傳》:“閑,調息也。” 11、于三十裡:《鄭箋》:“日行三十裡可以舍息。” 12、颙(喁yóng):大貌。《毛傳》:“修,長;廣,大也。颙,大貌。” 13、膚公:大功。《毛傳》:“奏,為。膚,大。公,功也。” 14、嚴、翼:《毛傳》:“嚴,威嚴也。翼,敬也。” 15、共武之服:《集傳》:“共,與供同。服,事也。言将帥皆嚴敬以恭武事也。” 16、茹:度量。 17、整:訓練軍隊。居:同“據”,占據。焦獲:地名。《毛傳》:“焦獲,周地,接于玁狁者。” 18、侵鎬及方:《集傳》:“鎬,劉向以為千裡之鎬,則非鎬京之鎬矣。方,疑即朔方也。” 19、至于泾陽:《鄭箋》:“來侵至泾水之北。” 20、織文鳥章:《集傳》:“織,幟同。鳥章,鳥隼之章也。” 21、白旆(佩pèi)央央:《毛傳》:“白旆,繼旐(兆zhào)者也。央央,鮮明貌。” 22、轾(至zhì):車行向前傾。軒:車行向後仰。如:或。 23、佶(吉jí):強健。 24、大(太tài)原:“大原,後魏原州,地在今平涼。” 25、吉甫:《毛傳》:“吉甫,尹吉甫也。有文有武。憲,法也。” 憲:楷模。 26、祉:福祉。《毛傳》:“祉,福也。” 《詩緝》:“即王之賞賜也。” 27、禦:進獻。 28、炰(刨páo)鼈:清蒸團魚。脍鯉:細切鯉魚。 29、張仲:《鄭箋》:“張仲,吉甫之友,其性孝友。” 【翻譯】 六月裡來人心惶,修整兵車備戰忙。四匹馬兒真肥壯,旌旗軍服載車上。玁狁入侵太猖狂,我軍形勢很緊張。王命出兵去征讨,挽救王朝保家邦。 四匹黑馬有力量,練習戰陣有規章。在這盛夏六月裡,已經備好我戎裝。我的戎裝已備好,日行卅裡赴疆場。王命出兵去征讨,輔佐天子保國防。 四匹馬兒高又長,身高體大氣軒昂。趕快前去打玁狁,建立大功理應當。将帥威嚴又恭敬,供職軍旅守邊防。供職軍旅守邊防,保衛國家安我王。 玁狁猖狂不自量,集結焦獲搞擴張。侵占鎬地和朔方,一直深入到泾陽。我軍旌旗繡鷹隼,白綢飄帶映日光。大型兵車有十輛,當先開路上戰場。 兵車開動很安全,或低或高都自然。四匹馬兒都健壯,既很健壯又熟練。努力齊心打玁狁,長驅直入到大原。文武雙全尹吉甫,萬國榜樣人人羨。 吉甫宴飲喜洋洋,接受賞賜有多樣。凱旋歸來自鎬地,路上行軍太久長。飲酒舉杯敬朋友,蒸鼈燒鯉味道香。座上客人還有誰?張仲孝友美名揚。 【雅-018】采芑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畝。方叔莅止,其車三千。師幹之試,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鈎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方叔莅止,其車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約軧錯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方叔莅止,其車三千,師幹之試。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陳師鞠旅。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阗阗。 蠢爾蠻荊,大邦為雠。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題解】叙述和贊美周宣王大臣方叔征服荊蠻,軍容顯盛。 【注解】 1、芑(起qǐ):苦菜。 2、菑(茲zī)畝:開墾一年的土地。《毛傳》:“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奢shē)。” 3、莅(立lì):《集傳》:“莅,臨也。” 4、師幹之試:《集傳》:“師,衆。幹,扞(漢hàn)。試,肆習也。” 5、骐:有青黑花紋的馬。 6、翼翼:《鄭箋》:“翼翼,壯健貌。” 7、奭(試shì):赭(者zhě)紅色。 8、簟茀(墊福diànfú):蔽車的竹席。《鄭箋》:“茀之言,蔽也。車之蔽飾席文也。魚服,矢服(箙)也。” 9、膺:馬帶。《鄭箋》:“鈎膺,樊纓,馬帶也。”鞗(條tiáo)革:革制的缰繩,末端以金為飾。見《蓼蕭》(Y-013)篇注。 10、旂旐(兆zhào):《鄭箋》:“交龍為旂,龜蛇為旐。” 11、軧(齊qí):車毂兩端有皮革裝飾的部分。《毛傳》:“約,束。軧,長毂之軧也。朱而約之。錯衡,文衡也。” 12、玱玱(槍qiāng):玉聲。 13、命服:《鄭箋》:“命服者,命為将,王命之服也。” 14、朱芾(塗tú)斯皇:《集傳》:“朱芾,黃朱之芾也。皇猶煌煌也。” 15、珩(橫héng):佩玉。 16、鴥(玉yù):疾飛的樣子。 17、戾:《毛傳》:“戾,至也。” 18、钲(章zhāng)人:擊鼓傳令者。鞠:宣告。《毛傳》:“钲以靜之,鼓以動之。鞠,告也。” 《鄭箋》:“钲也鼓也,各有人焉。言钲人伐鼓,互言爾。……陳師告旅亦互言之。” 19、顯允方叔:《傳疏》:“言有顯德者,方叔也。” 20、淵淵:《毛傳》:“淵淵,鼓聲也。入曰振旅。” 21、阗阗(田tián):擊鼓聲。《集傳》:“阗阗,亦鼓聲也。” 22、蠢爾蠻荊:《集傳》:“蠢者,動而無知之貌。蠻荊,荊州之蠻也。” 23、雠:通“仇”。 24、《集傳》:“元,大;猶,謀也。言方叔雖老而謀則壯也。” 25、訊:間諜。醜:醜類,對敵人的篾稱。 26、焞焞(屯tún):盛貌。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啴啴焞焞,如霆如雷,皆車聲也。” 27、威:畏。《集傳》:“是以蠻荊聞其名而皆來畏服也。”《通釋》:“威,猶畏也。” 【翻譯】 急急忙忙采苦菜,熟地都已采摘完,又到這塊新墾田。大将方叔親來到,檢閱兵車有三千,戰士扞敵勤操練。大将方叔親率領,駕着骐馬行在前。四匹骐馬真健壯,朱漆戰車紅豔豔。鮫皮箭袋花竹簾,銅飾帶鈎與辔連。(鮫:交jiāo,鲨魚。) 采摘苦菜急忙忙,熟地都已采摘光,又到這塊地中央。大将方叔親來到,檢閱戰車三千輛,龜蛇龍旗齊飄揚。方叔率領奔前方,車毂纏皮轅飾文。八個鸾鈴叮當響,奉命穿上大禮服。朱黃蔽膝閃閃亮,青色佩玉響玱玱。 鹞子展翅疾如箭,高飛直上九重天,忽而停落在地邊。大将方叔親來到,檢閱兵車有三千,戰士扞敵把武練。大将方叔親率領,敲钲擂鼓聲相連,集合隊伍宣誓言。方叔英明有威信,擂鼓進軍響淵淵,班師敲鐘聲阗阗。 荊州蠻子蠢無邊,敢與大國結仇怨。方叔本是元老臣,雄才大略計謀遠。大将方叔率大軍,抓拿間諜俘敵頑。戰車開動聲啴啴,啴啴焞焞起塵煙,勢如雷霆聲震天。方叔英明有威信,北征玁狁得凱旋,蠻荊聞風心膽寒。 【雅-019】車攻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 田車既好,田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 之子于苗,選徒嚣嚣。建旐設旄,搏獸于敖。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射夫既同,助我舉柴。 四黃既駕,兩骖不猗。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徒禦不驚?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聞無聲。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題解】 這首詩記周宣王東巡田獵,會合諸侯的事。 【注解】 1、攻:修治。《石鼓文》有“吾車既工”句,字作“工”。這句說車子已經加工秀麗,堅固可用。 2、同:齊。這句說拉車的馬已經過挑選和訓練,跑起來快慢相齊了。 3、龐龐(龍lóng):軀體充實。駕:駕車。言:語助詞,無義。徂(cú):往,到。“駕言徂東”言駕好車往東方去。東:指東都雒邑,在鎬京之東。(雒:同“洛”。) 4、田車:打獵時所乘的車。 5、孔阜:很高大肥壯。 6、甫草:甫田之草。甫田一名圃田,一名原圃,宣王時其地在王畿之内,後歸鄭國。行狩:進行田獵。冬獵為狩,這裡用來指一般田獵。這兩句說駕車往甫田行獵。畿(基jī):國都附近的地區。 7、之子:那些人(指随從周王出獵者,實即指周王,古人對尊貴的人往往不直接指稱,而稱其臣屬以代本人,如陛下、殿下、閣下、左右等都是)。于苗:往獵。“苗”本是夏獵的專稱,這裡指一般田獵,因押韻而換字,正如上句之用“狩”字。 8、選:讀為“算”,點數的意思。徒:步卒。嚣嚣(蕭xiāo):衆多。 9、旐(兆zhào):古代一種畫有龜蛇圖案的旗。旄(貓māo):旗杆頭上用旄牛尾做裝飾的旗。 10、搏獸:一作“搏狩”。敖:地名,和“甫田”相近。今河南成臯縣西北有敖山。這兩句說前往敖地打獵。 11、奕奕(益yì):盛貌(形容車馬絡繹)。 12、赤芾(扶fú):諸侯朝服的一部分,見《曹風·候人》。金舄(細xì):黃朱色的鞋。會同:諸侯盟會的專稱。有繹(益yì):猶“繹繹”,盛貌。這兩句說諸侯聚會。 13、決:射時鈎弦之具,用象骨制成,戴在左手拇指。拾:又名遂,就是射韝(韝:音勾gōu。射韝是用熟制獸皮制成的臂套,著在左臂)。佽(次cì):利。調:指箭的重輕和弓的強弱配合得當。 14、射夫:射手。夫是男子的總名。同:聚齊。柴:堆積物,這裡指堆積動物的屍首。這兩句說參加打獵的射手都已集合來相助獲得禽獸。 15、四黃:四匹黃馬。兩骖(參cān):左右兩側的馬。“猗”,當作“倚”。“不倚”指方向不偏,和中間兩馬一緻。 16、不失其馳:指禦不違法則。禦和射相配合,有一定法則。舍矢:言放箭。如:猶“而”。破:指射中。“舍矢如破”和《秦風·驷驖》“舍拔則獲”句意同,就是說箭一離手就中的。 17、蕭蕭:馬長嘶聲。悠悠:閑暇貌。這兩句寫大獵後整隊等待着下令返歸時的靜肅景象。 18、徒:指步行者。禦:指在車上駕駛者。驚:當作“警”。徒禦不驚:是用诘問語氣說明車上車下都在警戒着(等候周王)。大庖:指周王的廚房。這句說大庖充實,獵貨物很多。 19、征:行。有聞:言車行馬鳴的聲音有所聞。無聲:言沒有人聲。二句說歸途中隊伍嚴肅。 20、允:惬當,指周王指揮措施得宜。展:誠。末句稱頌這次會合諸侯,選徙行獵,十分成功。 【餘冠英今譯】 我們的車兒制造精細,我們的馬兒動作齊同。四匹雄駒肌肉飽滿,駕起車來奔馳向東。 我們的獵車全都完美,四匹馬兒高大雄偉。大塊草澤就在東邊,駕起車兒前去打圍。 那位君子出發打獵,清點步卒人聲喧喧。龜蛇旗竿上挂牛尾,為了打獵要上敖山。 那些車子駕着四馬,四車的馬兒絡繹紛纭。金色的鞋子紅皮蔽膝,諸侯們紛紛前來會盟。 扳指和射韝全都便利,弓兒和箭全都相配。弓箭手們會合攏來,幫我們獵獲禽獸成堆。 駕起四匹馬毛色金黃,兩旁的馬兒沒有偏向。四馬的步兒一絲不亂,箭才離了弦就有殺傷。 聲蕭蕭馬兒嘶喚,輕悠悠旌旗招展。車上車下誰不警戒?大廚房裡怎不充滿? 那位君子走上歸程,隻聽見車馬不聞人聲。君子的措施果然得當,如今真個是大功告成! 【雅-020】吉日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醜。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從,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以禦賓客,且以酌醴。 【題解】記述周宣王在西都狩獵。擇吉日,選車馬,追趕禽獸,獵後宴會賓客。 【注解】 1、戊:《集傳》:“戊,剛日也。……是日也,其戊辰與?” 2、伯:古代軍中祭名。禱:古代馬祭。《毛傳》:“伯,馬祖也。” 3、醜:群。《鄭箋》:“醜,衆也。……從禽獸之群衆也。” 4、差:《毛傳》:“差,擇也。” 5、同:《鄭箋》:“同,猶聚也。” 6、麀(有yǒu)鹿:母鹿。麌麌(雨yǔ):獸群聚貌。《毛傳》:“鹿牝(聘pìn雌性)曰麀。麌麌,衆多也。” 7、漆沮(居jū):古水名,在今陝西省境内。《毛傳》:“從漆沮驅禽而緻天子之所。” 8、祁:《傳疏》:“祁與颀同,都訓大。……原田之中,其地廣大,物又甚有。” 9、儦儦(标biāo):衆貌。俟俟(是shì):獸行走貌。《毛傳》:“趨則儦儦,行則俟俟。獸三曰群,二曰友。” 10、以燕天子:《毛傳》:“驅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 11、挾:《詩緝》:“方持弦矢曰挾。” 12、豝(八bā):母豬。《集傳》:“發,發矢也。豕(史shǐ,豬)牝曰豝。” 13、殪(益yì):死。《毛傳》:“殪,壹發而死。” 14、兕(似sì):《集傳》:“兕,野牛也。” 15、賓客:《鄭箋》:“賓客,謂諸侯也。” 16、醴(裡lǐ):甜酒。《集傳》:“禦,進也。醴,酒名。《周禮》五齊,二曰醴齊。注曰:醴成而滓(子zǐ)汁相将,如今甜酒也。” 【翻譯】 吉日良時是戊辰,祭祀馬祖祈禱頻。田車已經修整好,四馬高大有精神。驅車登上大土丘,往來奔馳趕獸群。 吉日庚午時辰良,挑選馬兒多壯強。查看野獸聚居處,鹿兒成群來又往。便從漆沮水旁地,趕到天子狩獵場。 瞧那無邊大草原,地廣物豐樣樣全。野獸或跑或慢行,三三兩兩随處見。左邊右邊盡趕出,為讓天子心喜歡。 我的弓兒已拉滿,我的箭兒握在手。射死那條小野豬,擊斃這頭大野牛。做成佳肴獻賓客,用來佐餐酌甜酒。 ★最好的資源獻給最好的您,精心編排。各級專家和超級高手請略過此文,本文僅獻給有需要的朋友。整理排版非常辛苦,讓我們一起來弘揚正能量,期待您能喜歡并收藏轉發給其他需要此材料的您的朋友。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請大家諒解,有需要其它經典的請點擊我的頭像并關注,其它國學經典會陸續更新,祝大家學習愉快。如您喜歡,請 關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