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膽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疾病譜也在擴大,其中尤以膽囊炎、膽囊結石最為常見。每天門診上都可以見到不同年齡、性别、結石大小的患者。
膽石症的發病和肝髒密不可分,膽石症和脂肪肝常合并發病、相互影響。原因在于,脂肪肝患者的肝細胞内甘油三酯合成與排洩之間的失衡可能會影響膽汁的形成異常,導緻膽汁中膽鹽、磷脂、膽固醇的組成發生變化,容易形成膽囊結石。因而在治療膽石症時,亦應同時考慮如何治療脂肪肝,如果肝髒處理不好,膽石症治療很難取得滿意療效。因此,我院肝病科提出 “從肝論治”肝膽同治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膽道病。
病例1
劉××,男,31歲,2019年1月27日主因“右側上腹部疼痛不适1周”就診,2019年1月曾因腹痛就診于大同某醫院,診斷為膽囊結石,患者拒絕手術治療,遂來到我院就診。當時患者右側上腹部疼痛不适,無惡心、嘔吐,體溫不高,舌淡紅,邊齒痕,苔中根部薄膩,脈滑。腹部超聲提示:膽囊結石(泥沙型,大小2.2*0.4cm)。根據患者病情,結合理化檢查及患者意願,嘗試中西醫結合肝膽同治,西藥溶石,中藥溶石、排石治療,予熊去氧膽酸膠囊(3粒,日1次)及中藥疏肝利膽大柴胡湯加減口服。服藥後後患者腹痛明顯緩解,經中西藥反複調治5月,複查提示肝功能、澱粉酶、血常規:正常;腹部超聲提示:膽囊壁毛糙增厚。膽囊結石痊愈。予中藥小柴胡湯加味7劑,以鞏固療效。
病例2
閻××,女,50歲,2019年6月5日首診,主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兩年加重一月就診。患者症狀為腹痛,反酸、燒心,舌質紅,苔薄少,脈弦滑。腹部超聲提示膽囊體積大伴泥沙樣結石(頸部1.1*0.5cm;體部2.1*0.6cm)。予熊去氧膽酸膠囊(3粒,日1次),雷貝拉唑膠囊(10mg,日2次),及中藥疏肝利膽和胃降逆大柴胡湯合六君子湯加減口服。治療期間曾腹痛發作1次,複查超聲提示膽囊隆起性病變,膽囊内沉積物。予熊去氧膽酸膠囊減至1粒日2次,及中藥大柴胡湯加味鞏固治療月餘。12月複查超聲顯示膽囊結石治愈。
類似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肝病科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采取中西醫結合的辦法,通過肝膽同治,西藥溶石,中藥溶石、排石的辦法,保守治療中、小膽結石臨床療效确切,副作用小,得到患者一緻好評。
肝病科簡介
肝病科是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建院初即成立的特色專科之一。科室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堅持個體化、精準化原則,尤其應用中醫藥抗肝纖維化,阻止肝病慢性重症化,是治療優勢所在。
肝病科以各類型肝髒、膽道疾病為診療重點,并對同屬于消化系統的食管、胃腸疾病具有獨特的診療方法。此外,根據中醫理論,“從肝論治”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病、甲狀腺疾病、代謝綜合征、圍更年期綜合征、急慢性咳喘病、焦慮抑郁症等臨床疑難雜症效果顯著。
門診電話:0351-86186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