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家裡排行老三,稱劉季。現在的話,就是不務正業街裡的二流子、社會人。年輕時曾經投靠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公子無忌,想求個出身,混些富貴,那時四公子就如同社會大哥,廣招小弟,供吃供住,幫着擺事。秦國統一後,這些大哥都塵歸塵,土歸土了,劉邦就回到了沛縣,謀了個亭長的差事。薪資不高,卻行俠好交,地位不高,說話辦事卻高高在上,盛氣淩人。
沛縣裡豪強,多是劉邦的朋友。沛縣縣政府秘書長蕭何,看守所所長曹參,車隊隊長夏侯嬰等等。
劉邦的嶽父呂太公,可謂縣裡的頭面人物,沛令的好友,在老太婆極力反對的情況下,拒絕沛令所求,堅持把自己女兒,嫁給了這個大近二十歲的老男人,後來又把小女兒嫁給了殺狗的樊哙,兩個女婿後來一個當了皇帝,一個封了侯,可見這個老頭的眼光。這兩個女兒後來也在大漢建立之初,掀起了風雲。
話說劉邦帶着弟兄到了城下,沛令反悔了,緊閉城門。城裡的衆人殺了沛令,迎劉邦入城,推為沛公。縣城子弟紛紛響應從軍,怎奈沛縣人口太少,隻聚集三四千人。劉邦遂決定投靠項梁。
在投奔項梁的途中,劉邦一生最大收獲就是遇到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張良同志。
張良,韓國貴族潇灑公子,因為秦始皇滅了韓國而失去了崇高的地位和優渥的生活,帶着憤怒和仇恨組織力量和收買殺手刺殺秦始皇失敗,隐姓埋名逃亡。遇到了黃石公,磨砺了張良的心性,傳授張良黃石公略,使得張良脫胎換骨,成為沉穩淡定富有謀略的大家。讀書改變命運,這絕對正确,但命運改變要看讀什麼書,讀到什麼程度。很多人讀成了傻子呆子,而張良把一本書研究透就成了千古帝師。
張良帶着幾百弟兄,投靠了多支起義軍,但一個個讓張良失望,張良出謀,這些頭領或者不聽,或者根本聽不懂,而獨獨遇到了劉邦,不僅聽從張良的意見,而且馬上就懂張良的意思,堅決把謀略執行到位。士為知己者死,認同、肯定和尊重讓張良死心塌地決定跟随劉邦,而劉邦尊重的人就是沒當皇帝時也沒有幾個,“媽的”口頭語對誰都有過,而對張良即使當了皇帝也一直稱作先生。
劉邦的投奔,讓項梁壯大了力量,項梁便又分給劉邦些兵馬,與項羽,各自負責一方攻守,此時劉邦與項羽同為楚王庭中之臣,共為項梁麾下之将,意氣相投,以兄弟相稱,有戰友情誼。
打了幾次勝仗、有點忘乎所以的項梁親自帶兵迎擊章邯,不想被一擊即潰,統帥項梁被陣前斬殺,楚軍大敗,四散潰逃。自古洎今,驕兵必敗,何況面對強大的對手。
秦軍所至,起義軍如烏合之衆。章邯放下不堪一擊的楚軍,直撲尚可稱強的趙軍,圍趙王及張耳于巨鹿,居于别處的陳馀率數萬趙軍,幾次沖擊秦軍,都如螞蟻撼樹,損失了不少人馬不說,全無一點效果。
趙王遂派使者向各地求援,各地紛紛派兵前來。這不是他們哥們夠意思人講究,陳勝、吳廣、項梁的故事就在眼前,大家要是不團結一心,很快自己也是前輩的下場。這點形勢判斷,讓他們想到了自己,别等章邯打到自己,這樣自己才有存活發展的可能。面對雄獅,最佳的鬥法是群起而攻之,可惜都是家狗而非鬣狗,但捧場是必須的。
楚王雖是項梁所立,但也不希望項氏再掌權,雖不至于感覺如芒在背,但意思差不多。項梁死後,擇将就是一個首要問題,總不至于自己親自挂帥吧,那也是危險的工作。排除了項氏,楚王想到了曾經預言項梁敗仗的宋義,倒是知兵,可為将,于是以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率領楚軍援救巨鹿。
編輯于 2022-04-10 09:23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分享給好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