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全文注音完整版

大學全文注音完整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6 15:04:12

大學全文注音完整版?【導讀】 要實現“平天下”的目标,重在能治理好邦國要治理好邦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講求“挈矩之道”;二、赢得民心;三、以德為先;四、正确用人;五、正确理解“利”與“義”的關系 所謂“挈矩之道”,就是要懂得權衡度量的道理,相當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赢得民心是治國的首要任務,得民心則得國,失民心則失國如何才能赢得民心呢?這就是,要真正做百姓的衣食父母,要與百姓同好惡,急其所急,想其所想隻有這樣,百姓才會支持你,擁護你,才會聽從你的召喚,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大學全文注音完整版?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學全文注音完整版(大學第十一章)1

大學全文注音完整版

【導讀】

 要實現“平天下”的目标,重在能治理好邦國。要治理好邦國,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講求“挈矩之道”;二、赢得民心;三、以德為先;四、正确用人;五、正确理解“利”與“義”的關系。 所謂“挈矩之道”,就是要懂得權衡度量的道理,相當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赢得民心是治國的首要任務,得民心則得國,失民心則失國。如何才能赢得民心呢?這就是,要真正做百姓的衣食父母,要與百姓同好惡,急其所急,想其所想。隻有這樣,百姓才會支持你,擁護你,才會聽從你的召喚。

要治理好國家,還必須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身正才能教人,才能得人。在對待“德”與“财”的問題上,一定要正确把握。“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如果将本末倒置,就會和老百姓争奪利益。君王聚斂财貨,民心就會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會凝聚在一起。

在用人的問題上,要謹慎行事,要任用那些有器量的人。這樣的人,他不會妒忌别人的才能,别人有才能,就如同自己有一樣,而且打心眼裡表示贊賞;如果别人有才能,他妒忌厭惡,想方設法排擠打擊,無論如何容忍不得,任用這樣的人,對百姓、對國家是非常危險的。 “利”與“義”,是儒家哲學一對重要的範疇。儒家曆來主張重“義”輕“利”,反對見“利”忘“義”。治理國家強調的就是“不以利為利”,要“以義為利”。

【原文】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後;所惡于後,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詩》雲:“樂隻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雲:“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奪。是故财聚則民散,财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财恒足矣。仁者以财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财非其财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甯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利也。長國家而務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譯文】

所謂平天下在于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位者敬重老人,民衆就會崇尚孝;在位者尊重長輩,民衆就會盛行悌;在位者憐恤孤幼,民衆就不會背棄。因此,君子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凡是厭惡的在上者的行為,不用來對待在下者;凡是厭惡的在下者的行為,不用來對待在上者;凡是厭惡的在前者的行為,不用來對待在後者;凡是厭惡的在後者的行為,不用來對待在前者;凡是厭惡的在右者的行為,不用來對待在左者;凡是厭惡的在左者的行為,不用來對待在右者。這就叫做推己心以度人心的原則。

《詩經·小雅·南山有台》說:“快樂的君主啊,你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愛的,你就喜愛;老百姓厭惡的,你就厭惡。這樣的君主才稱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詩經·小雅·節南山》又說:“高大的南山啊,岩石巍峨聳立。顯赫的尹太師啊,老百姓都看着你呢。”握有一國大權的人不可不慎重,行為邪僻悖謬就會被天下人誅戮。《詩經·大雅·文王》還說:“殷朝未失去民心時,還是能夠與天帝的要求相符的。應該以殷朝的滅亡為借鑒,守住天命實在不容易。”

有了人民的擁護,才能保有國家;失去人民的擁護,就會失去國家。所以,君子總是首先認真修養好(自己的)品德。有德行就有了民衆的擁護,有了民衆的擁護就有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用度的保障。道德是本,财富是末。重末輕本,就會使民衆争奪财富。因此,聚斂财貨民衆就會離散,施予财富民衆就歸聚。所以,說出違背情理的話,也會有違背情理的話“回敬”;不正當得來的财富,也會不正當地失去。

《尚書·周書·康诰》說:“天命是無常的。”這就是說,為善才能得到天命,為不善就會失去天命。《楚書》說:“楚國沒有什麼是寶貝,隻把為善當成寶貝。”舅犯說:“流亡在外的人沒有什麼是寶貝,隻把仁愛親情當寶貝。”《尚書·周書·秦誓》說:“假如有這樣一位大臣,為人忠厚卻沒什麼本領,但他有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别人。别人有才能,就如同自己有一樣;别人品德優良,他深感佩服。這不僅僅是口頭上說的,而是确實能容納他。因為他能保護天下百姓,确實對我們有好處!相反,如果别人有才能,他心生嫉妒而排擠打擊;别人品德優良,他設法阻擾,不讓君主知道,實在不能容人。用這樣的人,不僅不能保護好天下百姓,而且還會帶來危害!”

有仁德的人會把這種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們驅逐到邊遠的四夷之地去,不讓他們與自己同住在中原。遇到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重用,是輕慢;遇到惡人而不能貶斥,貶斥了而不能遠逐,是過錯。喜好他人所厭惡的,厭惡他人所喜好的,叫做違背人的本性,災難必定會降臨到身上。

因此,君子有修身治人的大原則:一定要靠忠誠信義獲得天下,而驕傲放縱就會失去天下。人創造社會财富有條基本規則:從事生産财富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産的人速度快而消費的人速度慢,财富就總是充裕的。仁德的人是靠施散财富于人民來提高自己的身心修養,不仁德的人是靠自身的權利、地位去發财。沒有一國之君喜好仁德,而臣下不講求道義的;沒有講求道義的人,其事業不能善始善終的;沒有國庫裡的财物不是屬于國君的。

孟獻子說:“擁有馬匹車乘的官吏,就不要計較喂養家禽家畜之類的小利;喪祭禮儀上可以用冰的卿大夫,就不要再飼養牛羊牟利;擁有百輛兵車的諸侯之家,就不要任用搜刮民财的家臣。與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還不如有盜竊公物的家臣。”這就是說,治國不要把财富當作國家利益,而要把道義當作國家的利益。做了國家君主卻還在想着聚斂錢财,那一定是有小人在唆使。君主還把這些小人當好人,并讓他們處理國家大事,結果是天災人禍一起來到。此時雖有賢能之人,卻也無可奈何。這就叫作一個國家不應以财富為利益,而應該以道義為利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