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鐘的
在#大觀園塑像吓哭小孩#登上微博熱搜後,有媒體記者實地探訪北京大觀園景區,發現諸多槽點:門票價格與故宮淡季持平;黛玉閣、寶玉齋都是茶樓;園内空地成中老年人健身場地;展出的奏折複制品有明顯水漬,等等。
據資料介紹,北京大觀園景區原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基地,由梁思成的學生、著名建築設計師楊乃濟規劃設計,結合多位紅學家的研究興建而成。盡管此大觀園并非曆史建築,但其采用中國古典建築的技法和傳統的造園藝術手法建造,本身就屬于精雕細琢的藝術精品。
電視劇《紅樓夢》對文學名著的經典演繹,至今仍然印刻在很多觀衆的心中。保留作為其拍攝基地的大觀園,并将其打造成對外開放的景區,具有普及古典建築文化、幫助人們更深刻理解《紅樓夢》這部傑作的作用。在其開放以來,也确實吸引了海内外大量觀衆前往參觀遊覽,還獲得了3A級旅遊景區的認定。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結合古典藝術與現代智慧的景區,在開放中卻散發出濃濃的“土味”。建築以外,能夠體現大觀園特質的,大概就是售賣蘇繡、字畫等質量不明的工藝品,展出部分文物複制品,除了這些,大觀園好像跟普通公園沒有兩樣。而先前那些呆闆、生硬的人物塑像,非但沒有給景區加分,還十足地破壞了讀者心中對《紅樓夢》人物的美好想象。
其實,大觀園景區最合适的定位,應将其打造成紅樓文化主題公園。因為《紅樓夢》是基于作者曹雪芹想象的小說,在現實中很少有小說中的實體對應物。大觀園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缺。何況,從一開始起,大觀園就不是拍完戲就拆除的臨時建築,而是凝聚了一代藝術家智慧與汗水,它完全有資格代表紅樓文化,做好紅樓文化的當代演繹。
放眼世界,類似基于虛構文學搭建的主題公園,已有較多成熟案例。類似狄更斯主題公園、哈利•波特主題公園,在歐美國家比比皆是。遊客不僅能夠直觀地看到文學作品描寫的建築,更能獲得參與感,甚至“進入”小說情節。這些主題公園以精緻的展出、成熟的運作,吸引大量遊客,并由此實現了文化的對外傳播。
近年來,國内主題公園建設方興未艾。然而,國内主題公園的賣點常常是大型的遊樂設施,卻很少與文化搭界,或者僅僅是披了件文化的外衣,實際上還是以遊樂設施吸引遊客。一些文化體驗類項目,頂多停留在讓遊客穿上古裝拍照的水平,談不上有引人入勝的文化體驗。
大觀園的命運也基于以上原因,因為缺乏挖掘和展示紅樓文化的能力,在對外開放上缺乏更細緻的規劃,失去了其該有的味道。可大觀園不應該以發揮一座普通公園的功能為追求,否則,紅樓文化何以傳承,當年發動大量藝術家修建這座園子的意義又在哪裡?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遊客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存在庸俗的一面。相應地,一些曆史文化景區也出現了庸俗化傾向,景區規劃總是繞着狹小的格局打轉,這也許跟部分戲說古裝劇對觀衆造成的影響有關。但是,大觀園景區本身不是曆史遺迹,在開發和保護上沒有那麼多的限制,完全可以跳出條條框框,争做傳統文化現代傳播的先鋒,用精緻的傳統之美改變人們對古代文化的片面印象。
像這樣的仿古特色景區,國内還有不少。為了更好地傳承古代文化,讓遊客獲得浸入式的體驗,保留和開放這些仿古特色景區依然很有必要。需要強調的是,仿古特色景區不能隻有仿古的架子,不能搭了戲台而沒有文化唱戲。(王鐘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