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旭去世了。
歐陽奮強起先是不敢相信,可是等到接過助理遞過來的報紙,不免悲從心來。
恍惚間他回憶起半年前,在北京,他見過一次陳曉旭,兩個人還一起在飯店吃了一頓飯。
這些年,陳曉旭在廣告業做得風生水起,那天歐陽奮強看陳曉旭隻是臉色有些蒼白,但是精神狀态不錯,以為隻是疲憊。
全然不像是身患癌症的樣子。
那天,兩人相談甚歡,可是沒想到卻是最後一次見面。
幾天後,陳曉旭的葬禮如期舉行。追悼會上,家人、朋友還有衆多的圈内人士,都紛紛趕來送陳曉旭最後一程。
扮演王熙鳳的鄧婕更是早早來到了現場,身穿黑衣,臉上帶着說不出的悲傷。
面對媒體記者的鏡頭,鄧婕表達了對陳曉旭離世的哀思和震驚:
“當時她出家就已經很讓我震驚了,現在這麼突然地離開,更是震驚。”
葬禮現場的氣氛是極盡的哀婉和懷念,可是直到葬禮結束,有一個人卻始終沒有出現,那就是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
甚至有人說,為了躲避參加陳曉旭的葬禮,歐陽奮強還把手機關機了,徹底失聯。
消息傳出來,各種猜測甚嚣塵上,大家紛紛指責他冷血、無情,卻始終沒有見他出來解釋。
隻是在後來大觀園的追思會上,歐陽奮強卻一身缟素地出現了,還給陳曉旭寫了四個字:“曉旭,想你。”
想你,可是卻未出席葬禮。
其實在半年前和歐陽奮強吃飯前,陳曉旭就已經知道自己身患癌症了。
那是在一次體檢的時候,陳曉旭意外得知自己罹患了乳腺癌,而且病情十分嚴重。
其實在衆多的癌症中,乳腺癌算是比較容易治療的了,身邊很多人都勸說陳曉旭趕緊治療,因為治療越早,活下來的希望越大。
可是陳曉旭拒絕了。
陳曉旭為什麼拒絕治療?
因為做手術,意味着她要切除自己作為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陳曉旭不能接受。
她雖然長得像南方溫婉的女子,可是她骨子裡的性格卻還是東北女子的那種執拗。
她說:
“如果用西醫給我治療,那我就選擇死亡。這治完了又化療,這人就不成樣子了,我不願意那樣。”
不做,絕對不做手術。
父親無奈地說:“她這人太愛美了,不願意最後弄得七零八碎的。”
她從來是一個敏感而又驕傲的女子,又怎麼可以接受這麼樣一個不完美的自己?
可是不接受手術,這病怎麼辦?
陳曉旭這時候做了個決定,不治療,出家。
她不能接受亂七八糟的自己,她太看重自己的儀容儀表了,她不能讓自己潔白的羽毛有一絲的污穢。
所以她要像黛玉那樣,質本潔來還潔去。
也要像黛玉那樣,從生到死,“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這個決定做得很突然,完全沒有和家人商量。
隻是在那天,陳曉旭把公婆還有父母請到了家中,和丈夫郝彤一起,撲通一聲給他們跪了磕了三個響頭,接着郝彤告訴了他們一個震驚的消息:
“初六這天,曉旭就要出家了。”
婆婆一聽就哭暈過去了,父親陳強接連拍着大腿:“你怎麼不提前和我們商量,怎麼不提前和我們商量呀。”
陳曉旭隻是淡淡說:“我沒有‘出家’,我是‘回家’了。”
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在長春興隆寺出家,法号妙真。
而或許是因為愛情,或許是為了陪伴,在陳曉旭出家後的十三天,郝彤也剃了度,法号開誠。
出家這一年,陳曉旭42歲。
這時候的她,乳腺癌已經惡化,并出現了骨轉移,不能正常行走,得靠拐杖和輪椅輔助。
《紅樓夢》編劇之一的周嶺回憶說:“到了離世前的最後一個月,曉旭瘦得脫了相,都可以看見骨頭了。”
後來陳曉旭去世以後,也是周嶺給大家的發的信息:
各位兄弟姐妹:
現在在正式通告曉旭真的走了。
五月十三日晚七時
在深圳享年四十二
周嶺是最了解陳曉旭的人之一,他曾在一次采訪時說,再也找不到像陳曉旭這樣的林黛玉了。因為她真的很像黛玉,輕飄飄地來,又輕飄飄地走了。
這話說的特别對,她這一生,仿佛就是與黛玉隔着現實的映照。
黛玉是美的,她也是美的。
黛玉一生是短暫卻純粹的。
她也是。
有人曾說,如果她沒有演過黛玉,或許可能會活得長久一點,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黛玉其實是她的宿命。
早在她出生的時候,這個宿命就已經注定。
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做了一個夢,夢中有個老先生說,你的女兒應該叫做陳也芬。
這個也字,是草字頭加個也是的也。
父親陳強找遍了新華字典也找不到這個字。
後來問了一個南方的老先生,老先生說,這個字是南方的一種小草,命途單薄,如同林黛玉的命,要悲痛一生,不好。
父親聽罷,給她改名陳曉旭。
可是名字雖改,但命途卻早難改變。
陳曉旭的父親陳強是京劇團的導演,母親則是一位舞蹈老師,所以從小陳曉旭就是在藝術的熏陶下長大的。
父親本來想要她學習京劇,可是她卻跟着母親學了芭蕾。
14歲的時候,由于一些原因,陳曉旭沒有在芭蕾上繼續深造,而是加入鞍山話劇團。
也就是在這裡,陳曉旭遇到了她第一任丈夫,比她大十歲的畢彥君。
1983年,紅樓劇組開始在全國海選演員。
那一年陳曉旭18歲,畢彥君把海選的消息送到了她的手上:
“中央電視台籌拍《紅樓夢》,全國征選寶、黛、钗。”
也就是在那一刹那,陳曉旭決定,我要去選林黛玉,因為我就是為了林黛玉而生的。
她和林黛玉太相似了。
一樣的内斂,一樣的驕傲,一樣的喜歡詩詞歌賦。
一樣的有着一顆文藝敏感而又躁動的心。
她給劇組寄去了一封自薦信。
信中附有一張照片。
照片的背後,還有她自己寫的一首詩,《我是一朵柳絮》: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8天後,這封信寄到了紅樓劇組。
當時的導演王扶林每天都要看幾千封自薦信,女孩子們都很漂亮,可是他卻有種千篇一律的審美疲勞,但是陳曉旭的自薦信卻讓他眼前一亮。
信怎麼樣先不說,單看那照片上那扶風弱柳的女孩子,還有照片背後的那首小詩,王扶林就覺得這女孩子就像是從書裡出來的林黛玉。
她太适合了,先叫來看看吧。
兩天後在面試的現場,潘欣欣問了她幾十個關于紅樓夢的問題,她都對答如流。
或許是出于刁難,潘欣欣故意問她:
“那你知道妙玉的判詞是什麼嗎?”
這真的太難了,潘欣欣也沒想到她能回答,可是隻見陳曉旭不慌不忙地說:
“欲曾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泥淖中。”
潘欣欣服氣了,再無問題。
接着就是和導演的見面了。
第二天下了大雨,陳曉旭打着傘就來了。
王扶林一看面前的女孩,臉色蒼白瘦弱,一身淺綠色衣褲,手裡的傘還是濕漉漉的。
就像,就像是剛從《紅樓夢》裡出來一樣。
王扶林一見傾心,就算她演不了林黛玉,也要在劇裡有個角色。
可是這次隻是面試,還不到試鏡的時候。
王扶林就和陳曉旭商量:“選演員錄像要過段時間才開始,你可以在北京等嗎?”
陳曉旭連連搖頭:
“不行,我是瞞着團裡出來的,下午就要坐車回鞍山了。”
王扶林沒辦法,隻好說:“那先把你的照片和詩歌存檔,你先回家等消息。”
就這樣,陳曉旭來了沒試鏡,就又回去了。
可是沒和試鏡通知一樣,幾天就收到消息,陳曉旭這一等,就是一年。
1984年春天,也就是面試一年後,陳曉旭終于收到了中央電視台《紅樓夢》劇組的培訓合同。
就這樣,她進入“大觀園”。
開啟了紅樓夢。
最終成就那個獨一無二的“林黛玉。”
可是陳曉旭的“紅樓夢”并沒有這麼簡單。
劇組的要求十分嚴格,甚至可以說是苛刻。
他們隻是一群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可是導演卻要求他們學習琴棋書畫。
因為劇中的人物會,他們也必須會。
否則,他們的表演就缺少了那一份氣質。
王扶林還自費請來了紅學專家做顧問。
給他們上課,解析人物的形象。
甚至為了貼近時代,連清朝時候的宮廷禮儀,他們都要學習。
後來他們還在圓明園舉辦了兩期培訓班。
王扶林給演員們下發了四個任務:
學習《紅樓夢》的相關知識,深入分析角色的内心世界,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還有就是培養彼此的感情。
培訓期,也是考察期。
王扶林會根據學習情況,給演員們定角色。
而當時的陳曉旭并不是林黛玉的第一人選。
她的鼻子太大,而且太愛玩,太鬧。
有一次她和後來飾演史湘雲的郭霄珍開了一個玩笑。
她假裝劇組人員給郭霄珍打了一個電話,說要她去北京的展覽館面試。
等到大家看到郭霄珍穿得漂漂亮亮出了門,全在背後笑了起來。
劇組所在的八大處距離展覽館很遠,等到郭霄珍回到劇組,天已經黑了。
大家看着一臉疲憊的郭霄珍去了哪裡,郭霄珍假裝說去看了個親戚。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笑得直不起腰來。
這時候郭霄珍才知道,這原來是陳曉旭在背後搞得惡作劇。
還有一次,大家結伴一起去逛街。
八大處最近的地鐵站走過去要小半天,回程的時候大家實在是走不動了,陳曉旭眼珠子一轉,想了個主意。
她假裝肚子疼,讓同伴去攔劇組的車。
不一會兒,一幫人就坐上了回劇組的順風車。
還有一次,因劇組夥食太差,她餓急了,偷吃用來做道具的點心。
不光自己吃,還帶着其他演員一起吃。
王扶林又好氣又好笑。
大家都挺喜歡這樣的陳曉旭,可是她這樣愛玩愛鬧的性格卻并不适合演林黛玉。
有一次,導演王扶林試探性地問她:“其他角色你有喜歡的嗎?”
陳曉旭是這樣回答的:
“如果您讓我去其他角色(的組),觀衆會說你讓林黛玉演了别人。”
她的表情是那樣笃定,好像除了她,别人都不可以,或者說演不好黛玉一樣。
王扶林最終還是點了頭,他要的其實就是陳曉旭這股執拗的勁兒。
事實證明,王扶林的決定是對的。
在之後幾十年的影史中,再沒有一個比陳曉旭像黛玉的演員了。
因為無論是後來北影版的陶慧敏,還是李少紅版的蔣夢婕,她們都是在表演林黛玉,而陳曉旭卻是真的把自己當成了林黛玉。
她能夠把黛玉演到了觀衆的心尖上,靠的不是演員的形似,而是靈魂上的神似!
于是,電視劇史以及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黛玉就這麼樣出來了。
從外形上看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那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兩靥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再看内在,也是“菱花鏡裡形容瘦,忘不了新愁與舊愁”,陳曉旭自帶的那種憂郁氣質簡直是和林黛玉無縫貼合。
更别說林黛玉擅長的琴棋書畫,才藝雙絕了,她也都是表現得活靈活現。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
有一場戲,黛玉要彈一曲《高山流水》,向寶玉傾訴心聲,情到濃時,弦斷人驚。
可是,陳曉旭不會彈琴呀。
歐陽奮強出了個主意,要不然到彈琴的畫面,就用手替好了。
陳曉旭不願意,她還是那麼完美主義,既然不會彈琴,那可以學呀。
她找了一個音樂學院的老師,學習彈琴。
可是老師說,你連譜都不認識,要學有所成起碼要三年以上的時間呀。
陳曉旭說我不用識譜,你教我應該彈那幾根弦,我記住就好了。
沒多久,居然能彈出樣子來了。
老師服氣地拍拍她的肩膀,說:“你可以出師了。”
就這樣,陳曉旭成了林黛玉。
林黛玉也成了陳曉旭。
可是就像是歐陽奮強曾經說過的那樣,一部紅樓夢,它不僅僅是夢,也是魔咒,我們誰也逃不出去。
他的話,可能想說的是紅樓夢的角色困住了演員本身,讓演員被角色給代表了,限制了演員之後的發展。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這句話在陳曉旭這裡,竟然變成了林黛玉不但成就了陳曉旭的角色,還成了她的命。
陳曉旭之後還出演過《家春秋》裡的梅表姐,可是當電視一放出來,觀衆們齊齊搖頭,不行,不行,你這個演的還是林黛玉嘛。
後來她還陸續表演過其他一些角色,可是觀衆看了都搖頭,還是不行,總有點林黛玉的影子。
或許是真的中了黛玉的魔咒,陳曉旭的命運也一樣都是波瀾起伏。
事業上是這樣,感情上也是如此。
她和男友畢彥君結了婚。可是兩個人的性格卻不合适。
每次吵架,她都不說原因,因為她覺得如果丈夫真的懂她,不說自明。
和黛玉一樣作,一樣傲。
可是畢彥君卻覺得你有什麼問題就痛痛快快說出來,為什麼要遮遮掩掩的呢?
最終兩個人不歡而散,離了婚。
而後來她也遇見了生命中的另外一個人,郝彤。
郝彤是剛畢業的北電大學生,想要拍攝一部電影短片,找到了陳曉旭。
本以為陳曉旭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郝彤也隻是抱着試試的想法。
可沒想到的是陳曉旭竟然答應了。
而且隻是象征性地收取了一部分費用。
郝彤有才,陳曉旭有藝,兩個年輕人很快就從朋友發展成了戀人。
後來郝彤承包了一家廣告公司,可是錢不夠,于是拉了陳曉旭一起,承接了下來。
老闆本來不太相信郝彤能夠搞得下來,可是看到陳曉旭,二話沒說就簽了合同。
用老闆的的話說:“誰能不相信林黛玉呢?!”
那時候,廣告業正是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陳曉旭和郝彤站在了行業的風口上。
很快,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在做生意方面,陳曉旭很有天賦。
她的點子很多,總能精确抓住客戶的心理,所以在給客戶提案的時候,往往能夠很快通過。
“名門之秀,五糧春”,這句著名的廣告詞就是就是出自她之手。
公司在陳曉旭的良好運營下,很快走上了正規。
員工從剛開始的幾個,到後來的幾百個,營業額也從剛開始的幾萬到後來的幾百萬。
1996年,陳曉旭從原先的廣告公司脫離出來,和郝彤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世邦廣告公司。
由于之前積累下來的口碑,他們的知名度一下子就打開了,不但年營業額達到了兩億,還連續四年榮獲了央視評選的“優秀廣告代理公司”。
而陳曉旭也榮獲“2006年十大傑出女性人物”。
從1996年到2006年,短短十年的時間,陳曉旭從嬌弱無力的林黛玉蛻變成了商業界的女強人。
名譽、地位、财富,該有的,她都有了。
她本應該風光無限,可是這一切,在她确診乳腺癌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由于拒絕治療,她的病情很快變得越來越重,甚至一度隻能借助輪椅行走,有時候在醫院看到那些身體健康的義工,她就會說“我真羨慕他們呀。”
是啊,比起那些名譽财富,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呢?
随着病情的加重,陳曉旭隻能躺在床上了。
父親每天都在床前照顧她,有一天陳曉旭對父親說出了五個字:“爸,我想往生。”
她真的再接受不了這個不完美的自己了。
就像是林黛玉那樣,得不到完美的愛,情願死。
所以當她接受不了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時候,也不想再活了。
她愛林黛玉,她也活成了林黛玉。
她曾經在曾經在接受《藝術人生》的采訪時,表示說:
“我還是喜歡他們說我是‘林黛玉’。”
因為她喜歡林黛玉的那種幹淨純粹。她自己也就像是林黛玉那樣,無論是表演還是經商,她一直都保持着一顆純淨的心。
可是這命啊。
我們終究無從選擇。
林黛玉強忍着心痛,香消玉殒。
她也是強忍着無限的留戀,飄然而去......
死生之事,終究不可以強求。
除了徒留一歎,更多的我們隻能從影像記憶裡懷念。
陳曉旭的去世,讓陳母一直無法接受。
那時候,他們住在新新家園,電路不好,燈總是一閃一閃的。
母親就指着燈說:
“看,快看。那是曉旭回來了!”
有時候早上起床,母親還會摸着床頭陳曉旭的照片,摸摸手,摸摸臉,眼裡滿是淚水地說
“曉旭,沒有離開。”
至于陳曉旭的丈夫郝彤,陳曉旭的父親陳強說:“或許是因為太過悲痛,為了避免睹物思人,他一直沒怎麼和我們陳家人接觸。”
有傳言說,郝彤已經還俗,隻不過人已經不知所蹤。他們在亞運村的房子也已經賣了,公司也交給了陳曉旭的妹妹打理。
還有傳言說,郝彤這兩年已經再婚,隻是不知真假,無從證實。
而那個沒有出席葬禮的歐陽奮強,後來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解釋了原因。
原來陳曉旭離開的時候,歐陽奮強正在臨沂拍戲。等到他接到消息,想要請假,可是劇組不允許,因為從臨沂去深圳,并沒有直達的飛機,要先去濟南轉機,這樣一耽擱,時間就不來不及了。
更何況,劇組正在拍戲,歐陽奮強走了,會耽誤拍攝計劃。
歐陽奮強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隻能作罷。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三天,有幾十個的電話打進來,有人詢問消息,有人要采訪,要他解釋為什麼沒有出席葬禮,一時之間,他無法應對。隻好關掉手機,拒絕采訪。
于是,有罵他冷血的,有罵他沒人情的。可是這其中的苦,隻有他自己知道。
他真的不關心陳曉旭嗎?
不是的,在紅樓劇組,和陳曉旭關系最好的,其實是他呀。
那時候,他是最後進組的,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陳曉旭。
隻是兩個人第一次見面,都不太好意思。
吃飯的時候,他也是一個人端着飯碗,也不敢夾菜,氣氛十分尴尬。
就在這時候,一隻蒼蠅飛到了歐陽奮強的頭頂,陳曉旭看見了,笑着開玩笑,:“歐陽,沒想到你也是‘招蒼一員’啊!”
一句話,引來了哄堂大笑,也緩和了大家的氣氛,讓大家很快熟悉起來了,可是緊接着問題又出現了。
歐陽奮強的性子很悶,喜歡看書,研讀劇本,完全不像個“混世魔王”賈寶玉。
王扶林很不滿意,“你這樣子一點都不像寶玉,調皮胡鬧一點都沒有,反倒像個小老頭”,于是王扶林給他一個任務——每天搞兩個惡作劇。
這可愁壞了歐陽奮強,他是悶葫蘆的性子,怎麼完成這個任務呢?
可是陳曉旭知道後,說這有什麼難的,我給你當軍師。
于是在劇組裡各種整蠱,把整個劇組鬧得是雞飛狗跳。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的友誼,就算是三年拍攝後劇組解散了,兩人也是時常保持着聯系。
所以陳曉旭後來去世了,歐陽奮強怎麼會不悲痛,而他後來在追思會上寫下“曉旭,想你”,又怎麼不是他心中最真實的寫照呢?
現在,回首看,距離87版《紅樓夢》首播,已過去了35年。
距離陳曉旭離世,也已過去了15年。
歲月如歌。
故事已結。
斯人已去。
但對于陳曉旭,她也早已不僅是一代人的記憶,更是一代人的青春!
我們始終會記得,這世間,真的有林黛玉來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