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先生是黔東南州人的緣故,我對黔東南的民族風情和飲食習慣頗為了解。黔東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侗族都是農耕民族,貴州是山區,土地多為依山而建的梯田,無法用大型機械耕作,所以耕牛對于他們的生産生活十分重要。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苗族、侗族與牛同生、用牛耕種、以牛為食,牛成了他們生存的重要保障;牛在他們眼中是吉祥物,能夠為人們驅邪避難,帶來平安幸福。牛崇拜文化貫穿在苗族、侗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牛圖騰文化還大量體現在苗族侗族的建築風格、剪紙、刺繡服飾、歌舞還有節日風俗上。
苗族牛角狀銀頭飾
苗族牛角敬酒杯
黔東南一年一度的鬥牛節
激烈的鬥牛比賽,牛王有幾十萬獎金
記得二十幾年前,我春節第一次去我先生老家時,看到滿大街餐館寫着”牛癟、羊癟“字樣,我不知道是什麼?心裡疑惑是不是牛、羊生殖器之類,像廣東的牛歡喜,但想想又不可能這種多。于是問我先生,他以前曾經在黔東南最偏遠、最落後的鄉下挂職鍛煉了兩年,所以他對黔東南原生态的飲食習慣最為了解,于是他向我詳細解釋了怎麼回事,第一次聽到牛癟時我覺得挺惡心,吐槽發明這道黑暗料理的先民真是另類的、腦洞大開的非主流,這樣的東西都能吃。誰知我先生一臉嚴肅、再三給我強調說:“牛癟是一味胃藥”。
我先生因為工作繁忙,三餐不定時的原因,有一段時期經常胃疼,所以他常念叨一定要吃牛癟治下胃病,看着他對牛癟一臉無限向往的模樣,我對牛癟的最初印象從惡心厭惡,轉變為它是一劑胃病良藥的好感。因為我們平時隻有春節假期才能回去,而春節期間黔東南的餐館大都是不營業的,不像廣東,越是春節的時候餐飲生意越旺,所以雖然回去次數多,但吃牛癟的機會卻并不多。
牛癟又叫"百草湯",牛癟和羊癟,是黔東南非常奇特的一種食品,它是在宰殺牛羊時,将其胃液取出并過濾幹淨,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時,放入适量。烹制好的牛癟和羊癟是黃綠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熱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東南少數民族視為待客上品。"牛癟"的制作工序複雜,将牛羊宰殺後取其胃及小腸裡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擠出其中的液體,加入牛膽汁及佐料花椒、生姜、陳皮、香草等,放入鍋内煮沸,文火慢熬,将液體表面的泡沫及雜質除掉,過濾回鍋加入食鹽、蔥蒜、辣椒即成,可以将牛肉放湯中一起煮食 。
牛食百草,其中許多是草藥,牛膽有消炎的功效,牛黃入藥清火瀉熱。在殺牛前,首先給牛喂些牛愛吃的中草藥,像首烏、葛根、綠豆、柴胡、土黨參、人參、當歸、防風、金荞麥等等和一些新鮮的鮮草,喂半小時左右把牛殺了。将牛剛吃進到胃還沒有消化的這些中草藥取出,放入高溫鍋加二倍水以上,沸煎三十分鐘後取出。然後用絲瓜絡多次去渣,去渣幹淨後存放在一邊備用。然後将新鮮的牛肉切絲,切好後放入鍋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鐘左右,炒熟後可以将牛癟倒入牛肉中,如果是炒幹鍋牛肉則放少些,拌後炒到半幹即可以了。同時加鹽等配料,要吃時還要放些石菖蒲、藿香、川芎等為五香料即可。
牛癟有湯鍋與幹鍋之分,即火鍋湯汁的多少。湯鍋牛癟比較鮮嫩,而幹鍋牛癟香味更濃郁、熱烈。牛癟既是一味獨特的美食,還具有消炎解表、治療炎症和感冒等功效。
牛癟火鍋,幹鍋的容易接受
牛癟湯鍋,癟汁多,一般人較難接受
前段時間我們回老家辦事,我先生的二哥專門請我們去吃牛癟,這是一家隐藏在居民樓的牛癟私房菜館,來往的客人都是本地的老熟客,外表是居民宿舍,沒什麼裝修,也沒什麼服務員,我因為好奇特意去廚房看老闆如何炒制牛癟,他先是下鍋放油爆炒辣椒、姜、蒜,再下切好的牛肉絲,再下癟湯,放五香配料,焖煮,加鹽調味再起鍋。
牛癟火鍋所用牛肉是這種小耳黃牛,散養吃百草,肉質上佳
牛癟私房菜館,老闆老闆娘正在清洗食材
生意很火爆,有工人專職切牛肉
切好的新鮮的牛肉、牛雜、牛血
牛肉、牛雜按斤出售,50元一斤,熟客可以打點折
炒牛癟火鍋要用到的配料:姜、蒜、牛膽汁、花椒、石菖蒲、茱萸等
牛癟火鍋用到的配料,圖中三奈是石菖蒲
石菖蒲有開竅醒神、化濕開胃、安神定志的功效,有濃郁的五香味
正在焖煮的牛癟湯鍋
焖好的牛癟幹鍋,外觀隻是有點微綠,很易讓人接受,牛肉嫩滑好味
牛癟湯泡飯,生津開胃
如果初次去食牛癟火鍋,最好選擇幹鍋牛癟。幹鍋牛癟隻是外觀有點微綠,沒什麼特别的異味,讓人很易接受,吃時入口微苦,食後喉嚨微甘,牛肉嫩滑,香味濃郁,加上配料石菖蒲的濃香,讓人不由改變對中華黑暗料理的看法,食後返尋味。
藥食同源、美味又養胃的牛癟火鍋,親,有機會去試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