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蘭亭序》書法,符合傳統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柔相濟,線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的楷模。欣賞《蘭亭序》,會獲得一種非凡的藝術享受。
這篇序言疏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蘭亭集序》在骈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
下面我們列出文章中的成語,以飨各位:
1、群賢畢至:指賢能者齊集,濟濟一堂,都會聚在這裡。畢:全。
2、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陡。嶺:山。字面意義:高大險峻的山嶺。崇山峻嶺:形容山高大、險峻,十分陡峭。
3、茂林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
4、放浪形骸: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體、形迹。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豪爽。
5、情随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變化。
6、遊目騁懷:遊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7、感慨系之:感:感觸;慨:慨歎;系:聯結。有所感觸,慨歎不已。
8、俯仰之間:一低頭,一擡頭的工夫。形容時間極短。
9、絲竹管弦: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琴瑟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10、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農曆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11、惠風和暢: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适。
12、寄興寓情: 寄:寄托;寓:含;興:興緻。指作品中寄托飽含了作者的興緻與情懷。
13、天朗氣清: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14、修短随化: 修:長;化:造化,舊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說法指運氣、命運。人的壽命長短,随造化而定。
15、一觞一詠: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詠:吟詩。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敬請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