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9日電(記者谷訓 王曉曈)一所普通學校裡有一群不普通的孩子,學校校長專門為他們開了課。
重慶市兩江新區行遠小學是一所建校僅4年的新學校,辦學之初,校長鄒賢蓮調研發現部分家長教育觀念相對落後,不少孩子調皮多動、認知能力欠佳、不擅長控制情緒……這給辦學者出了一道難題。
性格内向的小女孩茜茜8歲才來讀一年級。她的爺爺說,因為茜茜不愛說話,父母又忙于生計,就把孩子上學的事耽擱了。茜茜小小的個子,用手捂着眼睛,無論鄒賢蓮問她什麼都不回答。鄒賢蓮蹲下來,拉了拉茜茜的手,她卻把臉捂得更緊了。鄒賢蓮深受觸動:“茜茜需要我們幫助,她的家庭也需要我們的幫助。”
行遠小學校長鄒賢蓮與孩子們在一起。
有困難的孩子在行遠小學并不少見,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的小豪就是其中之一。4年前,小豪媽媽是哭着來報名的。看到小豪一瘸一拐,走不穩當,鄒賢蓮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在普通學校不安全,特殊學校才适合他。但與小豪媽媽仔細溝通後,鄒賢蓮感受到特殊孩子的家長是多麼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融入集體,于是主動承擔起這份責任。
2018年11月,一場消防安全演練結束後,鄒賢蓮在視頻記錄裡發現小豪沒有出現在活動中。“我認為這場演練是不成功的。”鄒賢蓮有些生氣地在教師群裡說,因為不僅讓特殊孩子掉了隊,而且也不利于對其他孩子的教育。于是,學校再次拉響了演練警報。這一次,老師背着小豪從教學樓跑出來,其他孩子則主動為他們留出逃生通道。
老師背着小豪參加消防安全演練。
小豪握筆困難,老師降低了對他書寫的要求,但加強了認字和組詞的培養。本來,小豪媽媽是打算長期陪讀的,但事實上她隻陪讀了一年多,小豪就能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自理生活、完成學習任務,并且還發現了數學計算能力的特長和語文閱讀的興趣愛好。如今四年級的小豪說,他在學校裡困難很少、朋友很多。
2020年6月,鄒賢蓮開設了“雁啟班”。這是一個動态靈活的班級,沒有固定的課程,隻有校長鄒賢蓮經常與孩子們聊天互動,看看他們衣服幹不幹淨、有沒有洗手,觀察他們離開學校時開不開心,在放學路隊中和同學們關系怎麼樣,有時還把他們聚起來以趣味課的方式做心理輔導。
行遠小學校長鄒賢蓮與學生在一起。
三年級學生天天因為多動、調皮,曾導緻很多家長給鄒賢蓮施加壓力,要求天天轉學,如今卻是“雁啟班”裡進步最明顯的孩子。現在,天天不僅會主動為老師分擔班級事務,而且學習成績進步很大。
“雁啟班”的小君曾寫過一首小詩:“大海是老師,我是冰,大海融化了我。”對于一些孩子而言,融入集體就是了不起的優秀,而這個過程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文中兒童均為化名)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