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奧運會,還是田徑世錦賽的賽場,徑賽項目中,能夠進入到最後決賽的,多數都是黑人,尤其是長距離項目,以及100米、200米這樣的短距離比賽中,能夠沖進決賽的白人或黃種人,的确是鳳毛麟角。
8月1日晚間的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組,也是最後一組出場。從起跑開始,蘇炳添就狀态拉滿。
中途跑,蘇炳添幾乎沒有任何降速。最終,蘇炳添跑出了9.83秒,打破亞洲紀錄!小組第一,也是所有選手的第一,蘇炳添完美沖進決賽!
本屆東京奧運會徑賽部分,劉虹和楊家玉兩位競走名将,都是奪金的大熱門,但需要注意的是,競走項目,除了需要體力,還需要技術。
就像劉翔能夠獲得男子110欄的奧運冠軍,打破世界紀錄,除了風一樣的速度,跨欄的技術,也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當謝震業在200米,蘇炳添在100米的比賽中,可以和世界頂級選手并駕齊驅、一較高下時,觀衆們會發自心底的敬佩。
那麼,人種的因素,真的是很大程度上決定運動成績嗎?
“速度基因”隻是因素之一著名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傑伊-古爾德博士認為:“我們所謂的種族群體之間的平均差異非常小……因此說非洲人在運動方面比其他人強,這簡直是荒謬的。”
古爾德表示,不能簡單認為“速度基因”這一點,還需要考慮到如社會、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
盡管如此,在一項對18至49歲的人群進行的調查中,有59%的人認為東非人在過去幾十年的田徑賽事中表現出色,“速度基因”确實占據着很重要的因素。
“先天不足”還需後天努力在一項對1200名18歲以上的美國人進行的調查中,調查人員發現,雖然46%的受訪者認為運動能力與基因無關,但也有43%的受訪者表示,某些種族确實比其他種族具備天生的運動優勢。
當然,Aaptiv的訓練師凱莉·蔡斯則有一個較為新穎的觀點,蔡斯認為,雖然說一些客觀因素例如身高導緻的腿長,進而決定你的步幅等等。這些已經既成事實,是你無法控制的,但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影響你的運動成績。
蔡斯的身高是1米58,但她同樣可以獲得更快的速度,她表示,雖然高個子的步幅更大,但他們也會承受更大的重量,有更多的消耗。除了步幅和身高,柔韌性和力量也都是比賽的決定性因素。
黑人人體構造的确占優但是,不同人種的構造不同,還是不可忽視的事實。
從對比上來看,一部分黑人跟骨更大,足弓更高,腳底厚實多肉,整個腳掌如同一張“弓”,會産生更好的彈跳、更小的緩沖。他們的快肌纖維在肌肉中占比高達80%,超過白種人和黃種人的70%,擁有更好的爆發力,更适合短跑。
而另一部分黑人,尤其是東非人四肢修長,髋部窄,脂肪少,更适合中長跑,例如來自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的選手,在長跑項目中的表現,相當出色。
雖然說先天的優勢,不能直接決定比賽的勝負,但不同人種人體構造的不同,是客觀事實。
蘇炳添不具備短跑“黃金身高”又怎樣?那麼,在黑人處于優勢的100米項目中,黃種人的極限在哪裡呢?
參與多部中國田徑教材編寫的北京體育大學田徑教研室教授熊西北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表示,黃種人的百米極限應當在9秒9到9秒8之間。
熊西北也認為,人種的差異并不是絕對的,還要考慮到訓練水平、訓練器材等多方面因素,他認為黃種人的百米最好成績和黑人相比,相差0.2-0.3秒是一個正常的水平。
熊西北表示,在世界短跑領域,“黃金身高”在1米8到1米9之間,而蘇炳添的身高是1米72。如果蘇炳添能有1米85左右的身高,他的成績應該還會更好。
所以說,憑借着1米72的身高,中國飛人蘇炳添能夠在強手如林的百米跑道上,成為世界頂尖選手,能夠在半決賽跑出9秒83,毫無疑問,蘇炳添就是黃種人的短跑之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