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文化常識與解析

高考文化常識與解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7 19:37:29

高考文化常識考點走一波

高考文化常識雖然隻是一個選擇題,隻有三分,但對于高考的學生來說,一分就是一分,多少學子因為幾分之差與名牌大學失之交臂,所以高考中的每個分值,我們都要認真對待。

高考文化常識與解析(高考文化常識十四個知識點)1

1、祖道

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

也可以引申為餞行送别。

《漢書》載,西漢将領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

2、請谳(yàn)

古代下級官吏遇到疑難案件不能決斷,請求上級機關審核定案,稱為"請谳"。

漢 王充 《論衡·定賢》:"事之難者莫過於獄,獄疑則有請谳。"

3、服阕

是三年守喪期滿除服之意,古代有為父母服孝三年的禮制,期滿才可脫孝服。

漢· 蔡邕 《貞節先生陳留範史雲銘》:"舉孝廉,除郎中君 萊蕪 長,未出京師,喪母行服。故事,服阕後還郎中君。"

4、大漸

"大漸"是古語,自古代漢語中極為常見,是病危的意思

《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

5、不豫

天子有病的諱稱。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仁宗 不豫,久之,康複,又改元嘉佑

6、中宮

中宮,或稱皇後,也象征皇後居住的宮

君主時代在建設宮城時,大多将皇後的宮室建于子午線上,位于後宮的中心,因而稱之"中宮"。室

7、郎中

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于丞相、尚書、侍郎的高級官員。

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

8、學士

古代學士稱号,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指讀書的貴族子弟,後來演變成官名和有學問的人及文人學者泛稱。

魏晉以後,學士正式成了以文學,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員稱呼。

唐代,學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參預朝政。其中翰林學士之首,是皇帝親信顧問和秘書官,又稱"内相"。

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學士"者,就有當宰相的希望。清代大學士地位為正一品,為文職官吏之首。

9、廟号

廟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設立,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别追上廟号,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漢朝時期逐漸恢複廟号制度,從此廟号一直延用了兩千年之久。漢朝對于追加廟号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号。

劉邦是開國君主,廟号為太祖,谥号為高皇帝。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廟号者極少,尤其是西漢,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

10、铨試

通過考試進行選拔。宋 陳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至于蔭補初出官者法當铨試,今有堂除免試者。"

铨試以"身、言、書、判"四事擇人。

身,指體貌偉岸;

言,指言辭辯正;

書,指書法遒美;

判,指文理優長。

四者皆可,則中選授官。

11、绯魚袋

绯魚袋,是指绯衣與魚符袋,舊時朝官五品以上為佩魚符袋。

官服分顔色從唐朝開始: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

五品以上绯袍,佩銀魚袋;

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绯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隻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别品級。

12、五禮

中國古代禮儀總稱。

以祭祀之事為吉禮,

喪葬之事為兇禮,

軍旅之事為軍禮,

賓客之事為賓禮,

冠婚之事為嘉禮,

合稱五禮。

13、缙紳

原意是插笏于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

缙,也寫作"搢",插。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

如:缙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指古時做過官的人。

14、征辟

征辟應該是徵辟,是中國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皇帝征召稱"徵",官府征召稱"辟"。

征/徵,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