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有多難,隻有做的人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不用心,粉絲全都能感受到。一個用心的運營人,自然對概念掌握得更好,對問題的認知更加透徹。那……如何運營才叫用心,才會走心呢?
寫文章不等于編輯文章
對于一些運營者而言,“寫文章”的步驟就是:上網搜刮十五篇,每篇裡面摘兩句。拼拼湊湊成文章,一鍵上傳全搞定。
如果這種“應付”的态度叫寫文章,那我估計,“應付”都不好意思。
寫一篇文章,我們不誇張地說,至少應該包括六個部分才算完整:内容、标題、引導語、排版、配圖、轉化。
1. 文章基礎内容的編輯:還包括前期選題立意和資料收集的過程。
2. 标題優化:至少應該列出10個左右标題(最好由小組成員分别提出,更好地發散思維,相互啟發),分析各個标題的吸引程度,擇優或再提優秀标題。
以上,每一個部分都做完善,才算是寫好了一篇成型的文章。否則,你隻是在自欺欺人地編輯文字,除了浪費時間,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群運營不等于群内運營
目前,群的運營通常有兩種狀态:
1. 一天緊盯24小時,有人發廣告,踢!偶爾遇到自己了解的問題就回答兩句,一不小心一天就重複了20次。好不容易找到個好話題,要跟大家讨論一下,發現根本沒有人理自己,全身尴尬癌都犯了。
2. 做事情的間隙快速浏覽群内375條聊天記錄,晚上精心挑選幾個行業動态,加上理解和點評,第二天八點準時推送。
可這種群運營的狀态真的健康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真正的群運營,絕對不是“空隙時間”可以做好的,而是一個能夠循環推進健康生态系統。從用戶獲取到人工維護,再到群的自生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1、 獲 取 用 戶
這個階段肯定是需要人力去主動推進。一是靠人脈推薦,二是根據社群定位去各個平台挖用戶。
2、 建 立 機 制
你的群裡,誰是管理員?誰負責泡在群裡聊天?誰負責發紅包?為你千辛萬苦組建起來的群設定相應門檻,制定規則,才能更好地管控手裡的群。
3、 提 供 價 值
每天發什麼内容、做什麼互動?不管是基于友誼還是興趣建立的群,都需要明白一點,就是“能為用戶帶來什麼”,給他們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數據分析不等于看一眼閱讀量
作為一名微信公衆号小編,時刻關心文章閱讀量肯定是好品質。
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多看一眼閱讀來源,多看一眼圖文分析,多做一眼數據對比,那你離成為優秀小編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所以說,數據分析關鍵在于分析,不是看一眼就完事。而是通過這一眼能看到第二眼、第三眼,得出的結論對接下來的運營工作有指導。
新媒體矩陣不等于複制粘貼
“新媒體矩陣”?
不就是在各個平台申請個賬号,把推送的文章複制粘貼,發到頭條、搜狐、簡書和一點資訊平台上。
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那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現在各個自媒體平台的用戶屬性都不盡相同,如果你隻是簡單地複制粘貼一遍,基本沒有什麼幫助。另外,現在各個平台的原創保護機制日漸完善,這種複制粘貼很可能會因為搬運的非原創而受到懲罰。
Ps:這裡關于“原創保護”的問題要說明一下。由于現在原創保護的判斷是與全網的文章進行對比,所以,即便一篇文章是小編的原創,但并沒有在該平台首發,該平台依舊認定這篇文章是非原創。
基于上面所說的内容,我們要想運營好新媒體矩陣,就得思考些問題。比如:首發平台、标題調整、賬号引流…….
現在有“高産新媒體人”會在不同的平台發布不一樣的内容,當然,如果條件不允許,至少可以把上面提到的細節考慮一下。
其實,新媒體運營做得好不好,有的時候就在于你能否在細節上讓自己“多看一眼”。靜下心把基礎内容思考明白,未來才能更好地做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