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0:01:56

香港自由行,到了餐廳一坐下來看菜單?啥,這是啥?這又是啥?香港的菜單上寫的都是什麼啊?明明都是中文字,但你未必看得懂香港菜單。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

脾是消化器官,是内髒。而髀是指大腿,也指大腿骨。因此,吃雞髀,是指吃雞的大腿,也就是雞腿了。在香港通俗的寫法會将腿寫成髀。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2

豉油就是醬油,在粵語地區稱為豉油,在福建地區稱為豆油。香港餐廳最出名是豉油雞,而一些餐廳又會簡稱為油雞,因為豉油雞的烹調方法是以豉油把雞浸熟,所以叫豉油雞。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3

豬潤就是豬肝,肝的諧音是幹,所以香港人一律将豬肝叫豬潤,有水為财潤之的意思。在香港深水埗地鐵站B2出口的維記咖啡粉面,從1957年開業至今,賣的豬肝面很出名,TVB的怒火街頭就是那裡取景。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4

油炸鬼就是油條,大家都知道油條的典故是因為宋朝的炸秦桧開始,所以在南方,福建叫油炸粿,廣東叫油炸桧,叫着叫着就變成油炸鬼了。香港的油條比較粗哦!粥店一般都有提供。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5

批就是派,也就是西式餡餅,英文是Pie,香港人直接音譯過來變成批,因為廣東話“批”跟Pie同音,但若普通話就叫就不倫不類,所以很多内地遊客看不懂就在這裡。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6

窩夫,又是一個讓人丈二摸不着頭腦的名詞,其實又是英文直接翻譯廣東話。其實就是松餅,英文叫Waffle,香港的雪糕窩夫不錯吃。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7

再來一個英文toast翻譯的中文,叫多士,也就是烘面包,普通話叫吐司,這個大部分人若按中文念,基本都懂。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8

“奄列”,其實,這是英文Omelette的粵語音譯,也就是煎蛋餅。#香港定制旅遊# 在很多酒店的自助早餐都可以看到,在香港的茶餐廳,一般會放火腿或者鹹牛肉或午餐肉為餡料,一份奄列配一份沙爹牛肉面再加一杯奶茶,就是正宗的港式早餐。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9

以前香港的西餐廳有供應頭盤,主菜,咖啡的西式套餐,但價格十分昂貴,所以香港的茶餐廳就效仿這種做法,推出低成本的套餐,同樣有頭盤,主菜,咖啡,這種經常的套餐,就叫做常餐。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0

ok,既然懂得啥是多士了,那麼奶醬多士就容易理解了,也就是吐司加上煉奶跟花生醬,卡路裡超高,但卻成為香港下午茶最多提供的款式之一。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1

上世紀的60年代,日本的泡面進攻香港市場,噱頭是三分鐘即食,以及一個小人兒的商标,一下子,這種面就叫公仔面至今。在香港,餐肉雞蛋公仔面成為茶餐廳最經典的菜式,一個餐蛋面一杯凍奶茶成為老饕的經典口頭語。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2

當英國人将香草,也就是英文vanilla的香料制品帶來香港的時候,中國人一頭霧水,這到底叫啥來着?哦?!vanilla。。。雲。。呢。。拿。。嗯,這名字不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雲呢拿雪糕就是香草雪糕,ok?!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3

将腸粉包裹油條,然後切成小段,淋上豉油,灑上芝麻就是炸兩。在香港嗎,通常在吃粥時吃炸兩,所以炸兩主要在粥店或大排檔售賣。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4

看到冬甩,千萬别用普通話講,因為廣東話讀出來,就是doughnut,也就是甜甜圈。這個貝克漢姆的名字一樣,Beckham的音譯成廣東話就是碧鹹,鹹的拼音,在普通話叫xian,而在廣東話叫ham。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5

草莓的英文strawberry,直接音譯,不解釋。這就是香港的可愛之處,他們不會特意想出一個跟英文意思相近的中文,而是直接将英文翻譯成中心,這樣外國人也容易融入香港,容易了解廣東話,所以在香港的老外幾乎個個廣東話都很不錯就是醬紫的緣由。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6

蛇果到底是啥???這種原産美國的蘋果,它的英文名字是reddelicious,香港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英文翻譯成中文,叫“紅地厘蛇果”。。。然後。。。繼續簡化。。。叫做“蛇果”。。。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7

孖,在普通話拼音讀ZI,在方言拼音讀MA(媽)。意思是雙生子,早晨孖寶意思就在香港的茶樓,上午的雙份特價,星期一至星期五兩份共15元港币,其餘是17元港币。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8

清朝末,大量的外國人居住港澳地區,因此有了超級市場的雛形,從洋酒到罐頭,從玩具到水果,甚至土産零食到糧油雜貨,因為剛開始是洋人開的,於是中國人就将英文store漢化叫士多。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19

後來中國人開的士多越來越多,大家一般在老闆的姓氏後加士多,於是就有了王記士多,陳記士多,徐記士多。

去香港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香港的這些菜牌)20

寫到這裡,是不是感覺音譯的節奏有點跟不上?兩地的文化就在了解中而了解。例如這兩個字:窩心。在北方,窩心表示委屈或憋撅,但在香港來說,窩心的窩卻是英文warm(暖)的音譯,所以是暖心,意思跟北方完全相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