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郡
武帝元鼎四年置。莽曰右隊。
戶十一萬八千九十一,口四十七萬五千九百五十四。有鐵官,在黾池。
縣十一:
弘農 故秦函谷關。衙山領下谷,爥水所出,北入河。
盧氏 熊耳山在東。伊水出,東北入雒,過郡一,行四百五十裡。又有育水,南至順陽入沔。又有洱水,東南至魯陽,亦入沔。皆過郡二,行六百裡。莽曰昌富。
陝 故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荥陽,西虢在雍州。莽曰黃眉。
宜陽 在黾池有鐵官也。
黾池 高帝八年複黾池中鄉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萬家為縣。穀水出穀陽谷,東北至穀城入雒。莽曰陝亭。
丹水 水出上雒冢領山,東至析入鈞。密陽鄉,故商密也。
新安 《禹貢》澗水在東,南入雒。
商 秦相衛鞅邑也。
析 黃水出黃谷,鞠水出析谷,俱東至郦入湍水。莽曰君亭。
陸渾 春秋遷陸渾戎于此。有關。
上雒 《禹貢》雒水出冢領山,東北至鞏入河,過郡二,行千七十裡,豫州川。又有甲水,出秦領山,東南至钖入沔,過郡三,行五百七十裡。熊耳、獲輿山在東北。
講解及圖示:“弘農”即“弘大農桑”的意思。弘農郡設立于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是漢代司隸所轄的七郡(河南、河内、河東、弘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之一。王莽時曾被稱為“右隊”,是所謂的“六隊郡”(河東 、河内 、弘農 、河南 、颍川 、南陽)之一。
西漢時的弘農郡,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市、南陽市西部,以及陝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在魏晉至唐朝,弘農郡的地域範圍雖然有所縮小,但是其位置始終處于長安、洛陽之間。因此,一直是曆代軍事政治要地。漢代弘農郡的治所設在弘農縣,即秦之函谷關。
弘農郡的地理位置如下圖所示:
西漢司隸的地域範圍
弘農郡在司隸七郡中的相對位置
西漢末的弘農郡下轄11個縣:
1.弘農縣。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徙函谷關于新安縣(今河南渑池縣東),以故關置弘農縣。治所在今河南靈寶市北。
2.盧氏縣。以秦博士盧敖得道于此命名,一說以境内有盧氏山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盧氏縣。
3.陝縣。因地處陝原得名。西周時周、召二公曾以陝原(即陝陌)分界而治。戰國為陝邑,秦置陝縣,漢屬弘農郡。治所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陝縣老城。
4.宜陽縣。因在宜水之北得名。治所在今河南宜陽縣西四十八裡韓城鎮。
5.黾池縣。即渑池縣。治所在今河南渑池縣西十三裡。
6.丹水縣。因丹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淅川縣西六十五裡寺灣鎮。
7.新安縣。治所在今河南義馬市西石河村(上石河、下石河)。
8.商縣。治所在今陝西丹鳳縣西五裡古城。
9.析縣。因析水得名。治所即今河南省西峽縣。
10.陸渾縣。本春秋陸渾戎地。治所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二十六裡陸渾村。
11.上雒縣。治所即今陝西商州市。
根據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統計,弘農郡轄區共有人口475954人。
弘農郡各縣的地理方位如下圖所示:
西漢弘農郡屬縣地理方位圖
結合周邊地形來看,弘農郡的地緣結構如下圖所示:
西漢弘農郡屬縣地緣結構圖
由圖可知,弘農郡的戰略地位,突出體現在從其境内經過的兩條交通線路上。其一是南北“崤道”,連通關中平原與洛陽盆地,在這條要道的咽喉之地設有新、舊兩個函谷關。其二是“武關道”,連通關中平原與南陽盆地,上述的上雒、商、丹水、析諸縣都位于這條要道上。此外,弘農郡東南通往荊州,西南毗鄰益州,北接河東郡(山西南部),也都具有重要的地緣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