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8:09:02

自夏朝以來,就有“家天下”的說法。從王位世襲制代替禅讓制開始,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在王位世襲制之下,一個朝代所有的君主都來自于同一個家族。同時,君主的特權不隻屬于君主個人,也惠及他的家族。君主的宗親們,許多可以受封為王爵,一方面享受榮華,一方面組成一個為皇帝治理天下服務的“輔政系統”。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從秦王晉王到肅親王)1

東漢以後受封王爵的一般統稱為藩王,實際稱号有王、國王、郡王、親王等。從晉代到明代,王爵的封号基本都來源于春秋時期的分封國名稱,例如:“齊、楚、燕、韓、趙、魏、秦、晉、吳、越”等。但到了清朝,這些封号變成了“禮、睿、恭、莊、慶”等寓意吉祥的字。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種變化又暗示了什麼呢?

一、封号的意義與滿清的特殊性

清以前,王爵的封号基本都來源于春秋時期的分封國名稱。曆朝曆代這樣做,其實是有意模仿最早的分封建國制度。甚至,封号也會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相關國的地位的實力,而具有高低貴賤之分。比如,在大部分的曆史中,“秦、晉、齊、楚”都是最尊貴的封号。接下來是“魯、趙、魏、梁、燕、代、陳、韓、宋、吳、越”等,這些封号就比前面幾個低一檔次。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作為封号,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身份認同感,無形之中,是對“華夏正統”的一種宣誓。以舊時大國的名稱為封号,也是一種榮譽和地位的象征。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從秦王晉王到肅親王)2

區别于中原政權,滿清在當時則是一位“客人”。所謂“入主中原”,滿清政權和傳統的中原政權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他們沒有分封建國的曆史,也不會對“齊、楚、燕、韓、趙、魏、秦”具有認同感和歸屬感。

往更深的層面說,入關前的後金政權農業并不發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算不上一個封建制國家,處于半封建半奴隸制社會,甚至反而更像一個奴隸制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對人口的重視超過土地,對分封傳統的重視自然就不足。

二、名稱轉變中的權力變化

明初的藩王與清朝的王爵是有很大差異的。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從秦王晉王到肅親王)3

明初設立藩王時,朱元璋說:“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設立藩王的目的是為了遏制功臣,拱衛王室。如甯王、燕王、晉王、代王、秦王受命執掌邊防軍隊,享有一定程度的軍權。此時的藩王尚能列爵治民,分藩錫土。他們的封号大多反映了他們的封地和地位,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權力,也給予了他們造反的空間。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從秦王晉王到肅親王)4

不過,靖難之役以後,明成祖采取了許多改革措施限制藩王的權力,到明仁宗時期,藩王們基本就不具有任何實權了。但又因世襲爵位,最終難免導緻坐吃山空的局面,給明朝的财政造成了很大壓力。

三藩之亂之後,清朝徹底消除了藩鎮制,也不再有分封到地方的王。同時,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除了不濫施封爵,并建立了一套爵位遞減的降襲制度外,又規定諸王“不錫土”、“不臨民”、“不加郡國”。諸王的府邸均建于京師(史載:“無故出京師六十裡與百官同”)。在這樣的制度,既方便控制諸王,又避免了在地方出現諸王魚肉百姓的情況,還方便諸王輔政領兵,更忠誠地為君王服務。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從秦王晉王到肅親王)5

總之,宗室“不錫土”、“不臨民”,諸王不封到地方,傳統的以地方強國為封号的方式就失去了意義。故而封号轉向标榜宗室地位的尊崇,更偏向禮節性,兼顧滿清傳統,如莊親王滿語“按巴淩烏”,取大方、魁梧之意;禮親王滿語“多隆烏”,取有禮、端莊之意;睿親王滿語“莫爾根”,取智者之意。這實質上是宗室權力轉變的體現,也是皇子分封制度更加科學的表現。

清朝為什麼封趙王(從秦王晉王到肅親王)6

曆史中各朝各代的小小變化,通常都是從前代的問題中吸取教訓,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圍繞切身利益,做出的意味深長的改變。仔細閱讀曆史,推敲其中的細節,體會它給我們的小小暗示,我們通常能從中認識到古人深刻的政治智慧,感受到曆史規律的永久魅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