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4月5日的上午說起,我和往常一樣來到了醫院,然後有一個患者帶着口罩在掃碼之後進了我的門診,我就問他,您哪兒不舒服?他回的第一句話就是,“大夫,我能摘掉口罩嗎?”
當然,望診為四診之首,他就算不說我也是要讓他摘下來的。他摘下來口罩,口角明顯向右歪斜,我讓他伸出舌頭,倒是沒有看出偏斜,然後又問了他什麼時候發病的,他說兩周前晚上在院子裡配了一點辣菜喝了點酒,第二天嘴巴就歪了,其他都沒問題。而他的CT影像上隻有一處腔隙性腦梗死,且不是引起病人現有症狀的主因,根據這個病人的描述和症狀,這應該首先考慮是口僻,也有的地方叫吊線風,西醫稱為面神經麻痹或者面神經炎。
隻不過故事如果就這麼多,那今天的文章就隻是個簡單的門診診療記錄而已。讓我真正感慨的是此人的診療經過:先是就近在鄉醫院看了病,醫生告訴他這是腦梗死,很嚴重,會偏癱的,結果輸液一個星期了也沒見好轉,半邊臉的肌肉倒是更沒勁了,吃飯都成問題了,實在沒辦法才到我們醫院就診。
這讓我着實無語,因為不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面癱和腦血管意外都不是同一個病,這都2022年了,怎麼還有人能把口僻和中風傻傻分不清楚,差點耽誤了治療。
從人民衛生出版社《神經病學》目錄中就能看出來,面神經疾病和腦血管疾病不屬于一類
西醫就不說了,因為分得比較細,從各種名稱上就能區别出來。主要還在于中醫,因為一般的腦血管病在中醫稱為“中風”,而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等面神經病變在中醫叫口僻或者吊線風。大衆一般覺得這個名字太難叫,一般都統一稱呼為“面癱”。
可能是因為很多人患上口僻大多是因為吹風受涼、感冒等情況,而且該病在治療期間一般醫生也會有面部不能受風受涼之類的囑咐。可能多少跟“風”字沾了點邊,很多人就把這個病和“中風”聯系在一起了。
吹風一時爽,面癱心惶惶
在我大學時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内科學》中風病部分的鑒别診斷條目裡也有與“口僻”有關的鑒别要點:口僻俗稱吊線風,主要症狀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後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時伴流涎、言語不清。多由正氣不足,風邪人中脈絡,氣血痹阻所緻,不同年齡均可罹患。中風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體癱瘓或偏身麻木,病由氣血逆亂,血随氣逆,上擾腦竅而緻腦髓神機受損,且以中老年人為多。
說人話就是:口僻主要是因為受風受涼或者感冒等其他感染、炎症導緻,主要症狀隻是單純的口眼歪斜;中風主要是由于高血壓、高血脂導緻的腦出血或者腦血管阻塞導緻,主要症狀不僅有口眼歪斜,還會有肢體活動不利(一般見于一側),嚴重者還會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情況。
關于“吊線風”這個俗稱,我當時剛學中醫也不是特别明白,當時老爹告訴我,以前工匠做活要用吊線校準,校準的時候一般會眯起一隻眼睛,那表情可不就像是犯口僻了麼,我頓時恍然大悟。
具體的吊線校準圖片我是找不到了,不過這個圖應該能說明個大概(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有一些基本功不怎麼紮實的醫生也會把這兩個病給弄混淆。最後會碰到有一些中風科普裡會把口僻也當例子,這個不是嚴謹不嚴謹的問題,而是完全就不能相提并論。
既然說起“中風”,我們不妨來說說自古以來對這個病的認知。我國傳統醫學對中風病的病因病機及其治法,曆代醫家論述頗多,從病因學的發展來看,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唐宋以前多以“内虛邪中”立論,治療上一般多采用疏風祛邪、補益正氣的方藥。如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正式把本病命名為中風。認為中風病之病因為絡脈空虛,風邪人中,其創立的分證方法對中風病的診斷、治療、判斷病情輕重和估計預後很有幫助。而這段時期,“中風”多是按照張仲景的說法,以本體虛弱感受外風所緻。
張仲景的《傷寒論》與《金匮要略》為後世辨病辯證提供了一個最原始的大框架,其六經辨證法至今廣為運用
唐宋以後,特别是金元時代,許多醫家以“内風”立論,可謂中風病因學說上的一大轉折,從這個時期之後,“中風”一病基本上都開始偏向于“内風”一類。
到了明代,李中梓将中風病明确分為閉證和脫證,這一标準至今中醫内科學在對中髒腑辯證中依然在沿用。清代醫家葉天士、尤在泾、王清任等豐富了中風病的治法和方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中風病治療法則,而王清任更是創立了一套逐瘀湯,在後世治療血管瘀阻病證有着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他的補陽還五湯也是治療腦血管疾患後遺症病後體虛患者的代表方。晚清及近代醫家張伯龍、張錫純等人進一步認識到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沖犯腦,至此對中風病因病機的認識及其治療日臻完善。
《醫林改錯》雖然背上了“越改越錯”的罵名,但是其中所載方劑不少卻成了經典
簡而言之,唐代之前,醫家所說“中風”還包括内外風所緻病症(個人猜測面神經疾病應該也算在其中了),而且更偏向于外風所緻疾病。從唐代以來,“中風”一詞才開始接近我們現在所說的中風,而後又經過幾百年發展,曆代醫家的補充和完善,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中風病,大體相當于西醫所說的腦血管意外疾病。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的發展就不難發現,現在中醫所說的“中風”,已經跟口僻基本上沒什麼關系了。
好了,話題說到這裡,按理說應該結束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拓展一些東西。雖然我在前面說中風“以中老年人為多”。但我在上一篇文章裡也說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局限性,就目前看起來,我們現在生活中的很多不良習慣也使得中風開始年輕化,在現代的年輕人當中,熬夜、酗酒等行為越發普遍,更何況古代的酒大多是酒曲釀造,酒精濃度跟現在市面的酒水是沒法比的。再扯得遠一點,當年編撰我們教材的那些編委老師們,他們恐怕也不會想象得到人們如今的生活狀況。
如今熬夜基本上成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飯,不知不覺間壓榨着人們的休息時間
就現在看來,中風,或者說是腦血管意外的發病年齡相較于以前已經大幅度提前了。拿我們科室這幾年的病人來說,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腦血管意外患者已經開始越來越多,腦血管疾病早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這已經是需要讓人警惕的事實了。
當然我也明白有一些人熬夜、酗酒也是生活所迫(996什麼的,打工人什麼的,應酬什麼的等等我們都懂),畢竟每個人都要養家糊口求生存。但還是希望大家盡量保證自己有充足的休息時長,畢竟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老年病都開始年輕化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末了,祝願大家都能身體健康,每天都能快快樂樂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