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對于中東地區來說注定是不平常的。1月3日,美國襲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已經走到了擦槍走火的邊緣。
▲蘇萊曼尼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處于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的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夥伴。
巴列維王朝統治後期,伊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脫節,導緻社會階層矛盾日趨尖銳。當時大量西方文化的湧入沖擊了傳統伊朗穆斯林的生活方式。1978年,一場旨在反對巴列維王朝和美國的伊斯蘭革命爆發。
革命成功後,伊朗從一個君主國變成政教合一的國家。由于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态的根本對立,從此美伊關系從盟友走向了對抗。
▲伊朗伊斯蘭革命
在伊朗這個以波斯人為主體的國家,他們的宗教領袖不是波斯人,而是其國内的第二大民族阿塞拜疆族。
▲伊朗第一任宗教領袖霍梅尼
伊朗全國有8000多萬人口,其中主體民族波斯人占65%,占全國約20%人口的的第二大民族—阿塞拜疆族m,人口大約有1500萬。而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的阿塞拜疆,全國才近1000萬人口,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口比阿塞拜疆全國人口還多出數百萬。
▲阿塞拜疆族(紅色)分布圖
伊朗境内為什麼會有大量阿塞拜疆族?伊朗和阿塞拜疆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又如何呢?
伊朗境内的主體民族波斯人和第二大民族阿塞拜疆族的曆史淵源,從古代波斯文明誕生起就産生了緊密的聯系。
公元前7世紀,伊朗高原南部的雅利安人建立了以拜火教為信仰的波斯文明。随着伊朗高原地區發展,波斯人曾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個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的日益強大使得波斯文明逐漸走出伊朗高原,并影響到了它所占據的地區。
▲曾經鼎盛的波斯帝國
而伊朗高原北部靠近高加索山的部分地區,因自然原因外洩的天然氣遇火燃燒,形成了類似于火焰山一般的火焰。因此,該地名被命名為阿塞拜疆地區,即受火庇佑的土地,這也是今日阿塞拜疆的由來。
受當時強大的波斯文化影響,阿塞拜疆地區的居民信仰拜火教。古阿塞拜疆語正是在波斯語的基礎上産生的,并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阿塞拜疆語。
▲波斯的拜火教
公元7世紀,起源于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對外擴張的步伐。公元663年,阿拉伯帝國占領了波斯。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成為了包括阿塞拜疆地區在内的整個波斯的主要宗教。
随着阿拉伯帝國實力的衰落,當阿拉伯人逐漸退出後,塞爾柱人、蒙古人也相繼占領了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南部。在反抗阿拉伯人、塞爾柱人和蒙古人的鬥争中,阿塞拜疆的民族意識逐漸形成。
▲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
雖然阿塞拜疆地區的民族意識形成,但因為阿塞拜疆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因此成為了外來勢力争奪和征服的對象。這一地區的人們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沒有形成強大的政權。
為了求生存,阿塞拜疆人需要選擇一個強大的政權作為可依附的力量。其中,與自己語言、文化更相近的波斯人聯合是最佳選擇。
1502年,波斯人建立起包括阿塞拜疆地區在内的薩法維帝國。鼎盛時期的薩法維帝國包括整個伊朗高原,波斯灣巴林島和中亞的一部分。長達兩個世紀的聯合,讓原本就語言文化相近的兩個民族逐漸融為一體。
▲鼎盛時期的波斯薩法維帝國地圖(藍色)
17世紀後期,薩法維帝國統治者殘暴昏庸導緻國内矛盾日趨尖銳,無休止地鬥争使得帝國逐漸走向衰落。1760年,國内政變終結了薩法維帝國的統治。但随後的統治者卻始終無法止住帝國頹勢。
随着帝國衰落,波斯的領土也面臨被俄國和新興殖民帝國——英國蠶食的危險。尤其俄國自誕生起就面臨着深居内陸,海岸線緯度高,常年結冰的掣肘。向南索要出海口成了曆代沙皇的夢想。
▲俄國向南,則必須翻閱高聳的高加索山脈
19世紀,為了争奪高加索山和裡海沿岸地區,沙皇俄國和波斯之間爆發了俄波戰争。在俄波戰争中,孱弱的波斯已經無力抵抗沙俄的入侵。
▲俄波戰争
沙俄的入侵也引起了英國的擔憂。為了阻止俄國獨占波斯,在英國的幹預下,波斯與沙俄簽訂《古利斯坦條約》(1813)和《土克曼恰伊條約》(1825),被迫将阿塞拜疆地區的北部地區割讓給沙俄,南部大部分地區依然留在波斯境内。北部的阿塞拜疆人就變成了“俄國居民”。
▲沙俄吞并波斯領土圖
這兩個條約的簽訂,使阿塞拜疆民族從此陷入了南北分離的狀态。其中,沙俄占領的北阿塞拜疆成為了今天阿塞拜疆共和國的雛形。波斯境内的阿塞拜疆族聚居地,成為了今天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區的雛形。
然而,俄波戰争後,俄波兩國都陷入了一系列社會危機。其中,波斯因列強的入侵,社會經濟衰落,多次爆發人民起義。最終,1921年下級軍官巴列維發動政變,建立起巴列維王朝。
▲伊朗巴列維王朝
20世紀30年代,巴列維王朝依舊面臨着嚴峻的内憂外患。内部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外有列強觊觎。巴列維王朝希望通過改革擺脫半殖民地的地位。此時,希特勒鼓吹雅利安人優越的理論給了伊朗改名的理由。
1936年,波斯将國名改名伊朗,即雅利安人的土地。這就是今天伊朗國名的由來。
而獲得俄波戰争勝利的俄國情況也未見好轉。俄國雖然通過擴張的方式獲得了大部分領土,但由于封建農奴制度得到了最大的保留,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此外,俄國内部還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
除了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之外,其他民族除了接受經濟剝削,也面臨着民族壓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交織讓俄國接二連三地爆發革命。
▲伊朗民族分布,淡藍色為阿塞拜疆族
1904年,為争奪中國東北地區,日本和俄國之間爆發了日俄戰争。日俄戰争最終以俄國的失利告終,戰争的失利讓俄國的社會矛盾空前激化。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爆發。在俄國革命的鼓勵下,高加索山地區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但因為鬥争經驗不足,阿塞拜疆獨立運動遭到了俄國政府的鎮壓。
1917年,卷入一戰的俄國的社會經濟全面惡化,俄國再次爆發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終結了沙皇統治,建立起資産階級政府,随後的十月革命則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十月革命
但新生的蘇維埃依然面臨着國内封建和資産階級等反動勢力和與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兩面作戰的壓力。為了退出一戰,蘇維埃政權同德國、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其中就承認了包括了阿塞拜疆在内的外高加索國家的獨立。這是阿塞拜疆的第一次獨立。
▲蘇維埃政府同奧斯曼簽訂《布列斯特和約》,承認阿塞拜疆獨立
後來,同盟國敗局已定,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借機收回了外高加索地區。1922年,包括阿塞拜疆在内的外高加索三國以新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了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即蘇聯。
包括阿塞拜疆在内的外高加索三國在加入蘇聯,民族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斯大林的錯誤的民族政策,更是為蘇聯解體和以後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沖突埋下了隐患。
其中納卡地區的劃分,為以後亞阿沖突埋下了隐患。該地區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但沙俄時期,它的管轄權給了阿塞拜疆地區。
蘇維埃當局先是在1921年以民族自治為由将其劃給亞美尼亞。1923年,又把它劃給了阿塞拜疆。這一地區的劃分權不一,為日後的亞阿戰争埋下了隐患。
▲納卡地區示意圖
斯大林的錯誤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後來,雖然有蘇聯領導人嘗試對這一系列政策進行調整,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20世紀80年代,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席卷了蘇聯。在一系列危機的聯合打擊下,蘇聯走向了解體。
1991年10月,一個以阿塞拜疆族為主體的阿塞拜疆共和國正式脫離蘇聯獨立。
阿塞拜疆獨立給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機會。他們曾經不遺餘力地鼓動阿塞拜疆合并伊朗北部地區。但收效甚微。此外,伊朗也無力合并北方的阿塞拜疆共和國。
▲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地區
首先,外部環境使得伊朗無力合并阿塞拜疆地區。雖然蘇聯解體,但是俄羅斯依然在外高加索地區擁有絕對的影響力。為了保證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安全,俄羅斯不會同意伊朗合并阿塞拜疆。
此外,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伊朗陷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重重包圍之中。如果合并阿塞拜疆,伊朗将與俄羅斯站在對立面。這就使得伊朗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因此,外部環境是不允許伊朗合并阿塞拜疆的。
那麼,阿塞拜疆為什麼又無法合并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區呢?獨立後的阿塞拜疆國土面積隻有8萬平方公裡,人口不到1000萬。在絕對實力面前,阿塞拜疆遠在伊朗之下,阿塞拜疆為無力合并伊朗的阿塞拜疆族聚居區。
▲國土面積狹小的阿塞拜疆(紅色部分)
阿塞拜疆的主體民族和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族因為長期的分離帶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龃龉也使得他們之間無法合并。
在蘇聯時期,阿塞拜疆共和國因有着豐富的裡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了蘇聯境内的一個富裕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之後,豐富的油氣資源給阿塞拜疆帶來了巨大的财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阿塞拜疆首都巴庫
反觀伊朗在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備受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國家經濟發展日趨困難。雖然阿塞拜疆的經濟發展狀況好于伊朗,但人口較少的阿塞拜疆是無法消化大量來自伊朗的本民族貧困人口。
在政治上,兩個國家不同的政治體制也是難以合并的障礙。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在伊朗,宗教領袖掌握着伊朗生活的方方面面。
▲伊朗女排,由于受伊朗政治影響,伊朗女子運動員必須嚴格遵伊斯蘭教交規
阿塞拜疆和伊朗雖同屬于伊斯蘭教國家,但是阿塞拜疆由于受俄羅斯政治體制的影響,在政治上已經建立起一個世俗化的國家。
▲阿塞拜疆女排,世俗化的阿塞拜疆女排無需遵守伊斯蘭教教義
長期分離帶來的文化差異也讓雖然同宗同文的兩個民族無法合并,長期受俄國文化影響的阿塞拜疆,與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族産生了心理隔閡。沙皇俄國在領土擴張的同時也采取民族同化政策,阿塞拜疆地區的居民被要求學習俄語和俄國文化,接受俄羅斯的生活方式。
在百年間,阿塞拜疆共和國的居民雖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但是他們的大多數人已經接受了俄羅斯文化。俄語的痕迹在阿塞拜疆共和國境内随處可見。
▲巴庫街頭的标識(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語用俄語字母書寫)
而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族在長期的融合中,已經與波斯文化融為一體。此外,伊朗的最高宗教領袖等多個重要職位都由阿塞拜疆族擔任,這就使得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族對伊朗的向心力更強。
長期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分歧使得伊朗和阿塞拜疆合并已不可能。但兩國關系自建交以來一直發展順利。也許,對于陷入外交相對孤立的伊朗來說,發展同鄰國阿塞拜疆的友好關系,是伊朗突破外交孤立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雄鷹
編輯:Thomas (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