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19:23:40

李紳的《憫農》應該家長給小孩唐詩啟蒙必背詩句吧。我将駱賓王《詠鵝》,孟浩然《春眠》,李白《靜夜思》與這首《憫農》并稱為"家長炫耀神器"。相信各位小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曆,家長一言不合就會讓你在親友面前表演背唐詩絕技。家長會根據唐詩背誦的數量以及熟練程度來評判一個孩子是否聰明。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1

教科書編寫的專家們通常按照孩子的接受水平,在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安排兩首《憫農》供孩子們學習和領會。然而李紳的《憫農》一共三首。那這第三首《憫農》究竟是什麼樣子,教科書又為什麼不講這第三首《憫農》編寫進去呢?筆者就為各位說說這三首《憫農》詩背後的故事:

我們熟悉的李紳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李紳六歲時喪父,随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曆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谥号“文肅”,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2

《憫農》差點要了作者李紳的性命。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3

當年,李紳回到故鄉亳州,此行之目的則是探親訪友,這時他遇到了浙東節度使李逢吉。李先生是打算北上赴長安述職的。兩人是同榜進士又是詩友,兩人便攜手登上亳州城東觀稼台。李逢吉是官迷,他随口說了:"何得千裡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台"這樣一句詩,大緻就是說我李逢吉要是升官能像登台那麼快就好了。而李紳看到的則是另一番景象,于是則有了第一首《憫農詩》。李逢吉則稱好詩,但是李紳好像還有話沒有說完接着又說道:"春種一顆栗,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逢吉一聽覺得不對勁呀,這是在說朝廷的不對,意思不是說國家收的稅收的太重了嘛。兩人下了台,李逢吉就希望李紳将這兩首詩抄下來送給他。李紳一想字太少了總共才四十個字,于是又寫了第三篇的《憫農》詩:

隴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梭織女,手織身無衣。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資。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4

李逢吉一聽這是在罵皇上荒淫無道,沉迷女色了,他心裡盤算着是打算到京都參李紳一本。他上奏皇上說:"翰林院學士李紳,不僅擅離職守而且寫詩辱罵朝廷,寫詩發洩對朝廷不滿,詩就在我手上。"唐武宗立刻召見了李紳,武宗拿起那張寫了三首詩的紙,質問李紳。李紳此時并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也沒有體察出其中的危機。對于單純的李紳來說他沒有想那麼遠,僅僅就說這是自己看到的真實情況,沒有任何的謊言。也許唐武宗也算是英明的皇帝,并沒有處罰李紳,還讓李紳坐了更好的官位。試想換了一個皇帝,李紳還能這麼幸運嗎?這個大概誰也不好說吧。就是這三首詩也差點要了李紳的命,他的生死也完全在一瞬間。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5

《憫農》到底有幾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顆栗,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憫農》是毫無異議的李紳的作品,而這第三首也是在近代在敦煌石窟的的資料的整理與考據之中而得出的結論。但是将近一百年過去了,這些也沒有得到學術界和大衆的普遍認知。筆者不想搞枯燥的考據,因為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筆者僅僅想為大家簡單剖析一下這第三首《憫農》:

隴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梭織女,手織身無衣。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資。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6

衆所周知,李紳是中唐和白居易,元稹齊名的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新樂府運動就是秉持着樂府詩歌反映民生,反映百姓疾苦的現實主義詩歌運動,語言也較為淺俗與實在。前兩聯大概就是"賣鹽的喝淡湯;買棉被的睡草席"的意思。講的就是種田和織布的人沒有飯和衣服穿。後兩聯給出了解釋:統治者們總是聲色犬馬,總是壓迫着底層的人民,導緻了他們生活的貧困。最後他告訴皇帝不要總是貪戀享受,就可以讓國家和人民富裕。他将貧困全部歸因于統治者的賦稅。

第三首《憫農》偉大之處

身為官僚的李紳以一種悲憫與人道主義意識寫出了農民階級的不易。最難的可貴的是他明明知道寫這樣直指自己"老闆"的詩歌可能輕則丢掉官位,重則丢掉性命。李紳依然要寫,他知道作為知識分子的良心他必須要為天下百姓登高一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是儒者的心,儒者的責任!三首《憫農》寫的就是李紳那顆赤子之心,一顆讀書人的良心。

憫農其一李紳的手勢舞(李紳的憫農三首是反詩)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