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2017年度金融統計數據:全年人民币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44萬億元,比2016年多1.63萬億元;M2增速創曆史新低,同比增速回落至8.2%。
2017年12月末,廣義貨币(M2)餘額167.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别比11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個和3.1個百分點;狹義貨币(M1)餘額同比增長11.8%;流通中貨币(M0)同比增長3.4%。
哈羅?哈羅!!
你怎麼沒有一點反應?
你對這些數字沒有感覺麼?
那我們就來說說M1和M2?
M0、M1、M2、M3都是用來反映貨币供應量的重要指标
各國對M0、M1、M2、M3的定義各有不同,但均是根據流動性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以此類推。
我們重點說說我國M0、M1、M2的含義,為了便于理解,對各層次貨币範圍會選取要點,而不詳述和細分。
M0=流通中現金,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币。
M1(狹義貨币)=M0 企業活期存款 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是的,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标 。
M2(廣義貨币)=M1 企業定期存款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通常所說的貨币供應量就是指M2,M2與M1的差額是準貨币。
那是因為,我國在劃分M1和M2是按照是否反映現實購買力來區分的。M1主要反映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而M2即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
中國是儲蓄率很高的國家,居民存款的很多用途不是消費,也不是現實購買,是做保值升值需要,居民儲蓄的傾向高,而消費傾向低。
所以雖然居民的活期存款有較強的流動性,但出于存款的目的多在于儲蓄及投資,所以計入M2,而不是M1。
因為企業活期存款基本上是周轉生産使用,是現實的購買力,所以企業的活期與居民的活期存款區别對待。
餘額寶底層是貨币基金,投資貨币市場,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等,按照定義,餘額寶既不屬于M1也不屬于M2。
應該屬于M3
但以往貨币基金贖回是T 2,目前餘額寶已是T 0到賬,流動性發生了根本改變,所以不負責任地說,餘額寶應該納入M2。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的說法也側面印證了這點。
當然M1和M2的劃分也會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不能一棍子打死。
綜上所述,M1代表流動性強的資産,你想買買買随時可以買買買,M2包含居民儲蓄和企業定期存款,不是随時可以提取出來,代表的是未來潛在的購買力。
如果M1增長速度過快,就有可能從需求方角度導緻商品和勞務市場的價格上漲。
因而,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除去M1的因素,則表明儲蓄理财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央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币政策。
兩者比較地看,當M1過高M2過低,則說明企業活期存款多,投資意願強,經濟擴張較快。
此時企業也願意以更高的成本融資,儲蓄存款之外的其他類型資産收益較高,這樣人們會把儲蓄存款提出進行投資或購買股票,大量的資金表現為可随時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勞務市場普遍受到價格上漲的壓力。
高,則說明實體經濟中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在減少,錢不願意進入實體循環中,都堆積在金融體系内,活期存款大量轉變為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貨币構成中流動性較強的部分轉變為流動性較弱的部分,繼而影響實業投資和經濟增長。
現在應該對M1和M2有了初步認識了吧?
業界有一種說法,M2增速=GDP增長率 通貨膨脹 0-3%,是M2增速的合理範圍,但我不這麼認為,畢竟M2和GDP的增長基數不同,隻是階段性有效。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