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3:57:41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如何成功運營企業)1

人的一生,不是你經曆的一生,而是你體驗的一生。

我從 1993 年畢業到現在,有差不多二十五年的工作經驗,是一個比較喜歡折騰的人。在阿裡的時候,我是一個 FGM,是在銷售領域的一個垂直職能閉環裡;在美團點評,我是一個 BGM,是在一個完整業态的閉環裡,從人到事,到 PR、GR,到市場,從技術産品到業務,你都得了解。

我創業了兩次,這個時候,你是一個 CEO,你是在整個大的競争環境裡面,去做這個事情。

今天,我将把整個過程當中傳統的、互聯網的、創業的、職業的等各個環節的一些經驗綜合起來,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交流,從上帝視角來看一下公司運營 ——人事道術合一,即從人道、人術、事道、事術等4個維度的框架,去認知一個企業。

如果大家每一個維度都能想得特别清楚,而且每次做決策前,都能夠把這4個維度的問題先梳理出來,排出優先級,結合公司資源,作出最終決策,你就不會出大的錯誤,犯緻命的問題。

當然,這些方法論,你們可能聽起來覺得,好像就那麼回事,但對我來說,每一個方法論,都是通過血的教訓打出來。

人總是這樣,你跳了坑,你才知道那是坑,我告訴你那是坑,你不會覺得,你還是會跳,很有意思。

人道:重構企業組織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如何成功運營企業)2

一個企業從人的道的角度講,涉及的就是怎麼搭建人的框架的問題。

在過去,你肯定會搭出一個科層制的框架,從 CEO 一路到底層員工,搭一個金字塔,但今天中國企業的競争非常混亂,這套框架已經非常不适用。你有沒有本事從初建第一天,或者你任 BGM 第一天,你能夠讓這個組織去中心化,把它打碎掉,這非常關鍵,也非常難。

到今天,我們企業規模相對也比較大,但我們的層級隻有三層半,上面這半層就是創始人,下面就隻有三層:總監、項目 leader、執行者。我們沒有人力資源系統,連個軟件都沒有,為什麼?

因為要打破一層一層的組織,科層制最大問題就是逐層腐敗,逐層降效,而打碎之後以任務去組織的時候,由于它是不斷靈活變化的,就不太可能沉澱下來,讓這灘水變死。

我覺得大家回去都要思考一下,怎麼樣重構你的組織結構?

如果我們這麼重新去搭一個企業叫「平台到個人」, 具體而言,會涉及4個維度的問題:

平台利己:任務導向

如果從平台(企業)利己的角度上看,一定是 manage 整個的競争環境,我要通過任務去達成目标,讓我在競争當中取得領先優勢。

個人利己:選拔leader

如果從個體利己的維度去看,你會發現:重點要解決的不是簡單的任務,而是要解決憑什麼這幫兄弟跟着你幹。

所以,leader 的選拔極其關鍵。leader 是凝聚一幫團隊,不光是任務導向,完成一個目标。更重要的是說,我能夠讓這些人長久地凝聚在這個平台上不離開,同時他一直充滿鬥志。

你們去看,阿裡的園區到晚上十一二點仍然是燈火通明,一個接近二十年的企業做到今天,仍然能夠做到這一點。我覺得阿裡留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 leader,在個人利己角度上做得非常好,它讓每一個人變成這個企業的主人,你要獨立去思考。

平台利他:組織價值觀

利他,是我體會最深的。

什麼叫平台利他?

就是一家企業能夠考慮到,怎麼讓所有的員工願意在企業裡發展,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有兩種流派,即兩種組織價值觀:

  1. 先事後人,先讓企業具有足夠多的競争力,人才自然會被我吸引過來。
  2. 因人設事,先看組織有沒有足夠多來做這件事情的人,然後再因為這樣的人和小團隊,去設定這樣的事情,殺進去。

阿裡在我所經曆過的企業裡面,對人對組織的重視度是最高的。當它決定要做一個新的事情時,它要做組織盤點和人才梳理。中國今天的競争非常殘酷。任何一個跑道裡沒有十幾個對手,你都不覺得這是一個跑道,你自己都會覺得很孤僻,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行了。

這個時候,是先事後人,還是因人設事?

我個人的體會是,哪一個方式讓資金效率變得最高,你就采取哪個。

為什麼?

因為從平台這個維度上看,企業競争的本質就是資金的效率。

舉個例子:外賣到今天,打得非常慘烈,他們到底在競争什麼?在早期,他們是靠用戶補貼起來的,對不對?

某一個平台補貼一塊錢,和另外一個平台補貼一塊錢,能夠帶來幾個新客,能夠帶來幾個老客複購,能夠帶來多少流水,能夠帶來多少毛利……這個最後算出來是不一樣的,同樣是一塊錢投入,就會影響企業競争誰能堅持到最後,這就是資金的效率。

所以,企業競争最重要的不是打赢對手,而是等對手犯錯。

也就是說,從本質上講,不是對手被人滅的,而是對手自己把自己滅了,而滅的最重要核心就是資金效率。

資金效率由誰來決定的?

本質上是由人決定的。所以,你要随時随地對腰部甚至對頭部的這些幹部進行質量梳理,這變成一個核心。

再比如:我們招聘時,選的往往是中等偏上的人,而不是當下就能産生價值的人。

個人利他:知人心、識人性

凡是企業涉及到人,往往是藝術,而不是技術問題。憑什麼每一個員工,順境逆境,都願意跟着這個企業往前走?

我覺得就六個字,知人心、識人性。

舉個例子:一個企業的一個員工,無論他是中層管理者還是一個員工,他今天回來開心和不開心,臉色是發光還是臉色灰暗的,你會關注嗎?

這個事情看似不起眼,但極其關鍵,當你面對你的直接下屬或者隔一層的時候,你能不能知道這個員工、這個幹部在想什麼。

當創始人關注 VP,VP 關注總監,總監關注他小的 team 時候,整個組織在人文關懷上,會去補制度的漏洞,會去補企業發展過程當中,會出現的低潮期。

這就是從人的維度上,去中心化的過程。

事道:要研究競争對手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如何成功運營企業)3

怎麼去看中國企業的競争?我搭建了 2 個思考維度:

第一個維度:競争強弱

在中國,創業企業的競争殘酷到什麼程度呢?競争導緻的猜疑鍊會改變競争本身。

什麼叫猜疑鍊?

當你身處這個行業的時候,你有五六個競争對手,他們在做什麼?

七成時間做企業,三成時間猜疑對手:他們招了幾個人,開了多少業務,有沒有挖我的人,有沒有很惡劣地搞幾篇文章來吐槽……

這就叫「猜疑鍊」,而且在大家猜疑過程當中,競争變成劇烈的競争。

舉個例子:團購從千團大戰、百團大戰、十團大戰,到最後雙雄對決,這個過程中就發生了猜測。比如在團單裡,突然發現,用戶對電影票的折扣特别敏感。于是,A企業選擇從外部去找到電影票的供給,接入我的平台,但是B企業會選擇自己幹電影票。

也就是說,當猜疑鍊發生的時候,每家企業沉澱下來的能力,會産生變化。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對競争的判斷意識,要研究競争對手,否則,你很快就被競争對手給滅了。

第二個維度:行業拐點的遠近。

很多企業高管的決策基于事本身,但頂尖企業家的決策是基于行業的。行業拐點很遠的時候,你不需要去跨邊界,但是行業拐點很近的時候,跨邊界變成了一個組織必須去理解的問題。

綜合以上兩個維度,如果從競争強弱和行業拐點遠近兩個維度去思考。

你該如何匹配資源和戰術?

我的思考如下:

(1)行業拐點遠 競争強=對位競争力

當一個行業拐點看起來比較遠,而你的企業競争力很強,在這個維度裡,最重要的是對位競争力——即如果你這個行業裡面有三家競争對手,你作為 CEO,一定要對另外兩個CEO的前世今生、決策習慣、思維邏輯、他過去出的正确的招與失敗的招等等,研究非常透。

每一個對位決策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決定了你在每一個環節對标的時候,你勝還是他勝。

整體而言,一個企業的關鍵能力有 3 個:

  1. CEO 的能力;
  2. 有兩點:一是将技術和産品合二為一的能力;二是 marketing 的能力,即 PR 品牌;
  3. 地推能力:就是地面執行部隊與用戶觸達的能力。

那麼,在對位競争時,企業出招往往會出在哪裡?

挖人,因為對攻是人對攻。所以,大家要深刻了解對位競争,每天都必須要去想:他是90分,你是70分,20分的差距怎麼補。要知道,對位競争裡比得是短闆,而不是長闆,你長闆再長沒有用。隻有你都不短,這家企業才有可能熬到最後,你才有叠代的可能性。

(2)行業拐點遠 競争弱=組織進化力

當行業拐點比較遠,競争比較弱的時候,你應該做什麼?

企業要形成整個組織的進化力,比如:企業決策千萬不能是個人決策。

我們的方式是讓合夥人每一個人完整地講述他自己的思考,然後再綜合這樣的輸出,一起去做一個至少風險沒那麼大的決策。

(3)行業拐點近 競争強=灰犀牛

當行業拐點越來越近,競争非常強的時候,你的決策應該是什麼樣的?

對于這種态勢,當年老馬(馬雲)講過四段論,競争往往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這就好比一頭巨大的灰犀牛,它過來的時候你發現很慢,形不成行業的威脅,但是沖到眼前的時候,它基本上把整個原行業全沖垮掉了。

所以,當你面對灰犀牛的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認為它不會發生,并且始終要有一支小分隊在不斷嘗試跟灰犀牛相關的業态。

比如:在美團點評,幾乎現在你們看得到的那些所謂的創業機會,在這個企業裡面,都有小分隊在研發。快速試錯,快速地決定要往前走還是關停,連充電寶也試過,發現不行就關掉。

(4)行業拐點近 競争弱=黑天鵝

從來都不覺得它會發生,但它會突然發生,改變整個行業格局,這就是黑天鵝,出現在行業拐點近、競争弱的維度裡。比如:在共享的行業裡,滴滴是黑天鵝,摩拜、ofo 是黑天鵝。

這些黑天鵝事件是決策層比較難判斷的,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輸入夠不夠。2018年将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元年,這種類似黑天鵝的創業機會,随時随地會出來。

線下仍然占有用戶體驗 70% 的市場份額,線下仍然有所有各種行業巨大的重構機會。

人術要重視外功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如何成功運營企業)4

我這裡講的人術,最重要的是從說和做兩個維度,即我說你聽、我做你看、你說我聽、你做我看。

在今天中國的創業環境裡,向内溝通已經不是企業決定性的能力,向外發聲的能力更重要。如果你不擅長組織整個公司的能力向外發聲,你的競争力會減小一半。

所以,我們非常非常重視 PR 和 GR 的能力,因為 PR、GR 不是簡單地去打口水仗,我覺得這是我自己最不齒的一點。

PR、GR 最重要的是:你要向行業,向政府,向所有跟你相關的用戶、客戶去诠釋、解釋今天你做的這件事情,跟他們的相關性。

中國的競争,往往會經過這幾個階段:多進四、四進三、三進二,最後決戰,兩雄對壘。其中,決定企業生死的是兩個階段是多進四與四進三。

這期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本身的内功和外功,外功就是向外溝通。

事術要重視節奏和閉環

怎樣了解一個企業的運營(如何成功運營企業)5

所謂事術,就是我們在事情上怎麼去落地。推動公司發展,你要組織出一些節奏化的東西,三個月、一個月,或者幾天為一個節奏。

而且,節奏當中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個閉環,核心就是三闆斧

1. 策略定型

過去是聚焦戰略,現在大家都覺得企業的競争是無邊界的,開始要不斷地在用戶的鍊條上做延展。

沒有對錯,但策略一定要定型。

2. 組織保障

這裡有兩種組織方式:

  1. 閉環式。比如:原來的美團做團購,無論是酒旅還是外賣,從産品研發一直到 BD,每一個都是小的事業部,而這個事業部擁有做這個事情的所有資源。
  2. 中台化。就是把所有後端可複用的資源用中台組織起來,如果這個業務偏銷售,就銷售型的人來組織。

如果偏用戶體驗,就運營的人來組織,但後端的數據平台、商品庫等會在底層,變成一個大中台。哪一種組織形式更好?

這要完全取決于行業的競争态勢。如果對跑得快要求非常高,我覺得閉環是值得的,但如果打到一定的程度,比如:三進二、二進一的時候,中台的形式更有利于集團化作戰。

3. 制度護航

制度最關鍵的就是獎懲。我們從阿裡開始一路過來,非常深刻地理解一個企業的組織就是一個二七一:20% 的人是 Top,10% 的人一定是養庸的,70% 裡面七上七下,可能一部分是合格的,一部分是偏不合格的。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非常好的獎懲,讓那些優秀的人覺得我應該做得更好,讓那些不合格的人逐步被淘汰的話,你前面的策略定型和組織保障都瞎扯。

小結勢起人成

一件事情成和不成,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

我的結論就四個字:勢起人成。如果這個跑道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平的勢能,你進去要麼是小成,要麼基本上就非常難成。所以,你要熟悉中國整個大的經濟脈絡,中國跟美國,中國跟全世界創業的規律,以及這個行業的拐點。這些判斷,極其關鍵。

另外,一家企業的成功,最後還是要靠人,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那 10% 和 20% 的人決定的。

企業跟企業競争,不是簡單的執行力的競争,而是思考和理解能力的競争。

作者:呂廣渝,公衆号:找幹貨

本文由 @找幹貨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