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
前文: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本文: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鸠,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概述:
前文用比喻類比的手法,說明先王之道的功用,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就如同那高樓、疾風、車馬和舟船,是我們應該好好加以利用的,不憑借先王之道,僅憑自身的力量,我們是不可能有福的。本文,荀子進一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先王之道是我們學習的基礎和可靠的保障,否則必然招緻禍患。
射幹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鸠,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解析:
蒙鸠,即鹪鹩,又名斑鸠,巧婦鳥。發:古字“髮”fà,草也。地理書雲:山以草木為發。把“發”直接譯為頭發望文生義了。苕:蘆葦的花穗。
荀子告訴我們,我們崇尚的學問基礎一定要牢固,才能經得起曆史風雨的考驗,否則是靠不住的呀。
譯文:
南方有一種斑鸠鳥,善于用草将羽毛編織在一起建成鳥巢,但他們喜歡把鳥巢維系在蘆葦花穗的位置。大風吹斷蘆葦,鳥蛋破碎,雛鳥摔死。不是鳥巢編織得不好,而是鳥巢附着的位置不對。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解析:
射幹:yègàn,又名烏扇,一種草本植物。這一句荀子是說,啟蒙教育的根基起步必須要高,是真正的學問。打個比方,我們學習數學物理知識,基礎都是從公理和定理起步的。
譯文:
西方有一種草木叫烏扇,草莖僅有四寸長,它長于高山之上,可以俯臨萬丈深淵,不是它的草莖能夠一直長到這麼高的地方,而是它本身就紮根在高山之上。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解析:
蓬:飛蓬,二年生草本植物。蘭槐:又名白芷,一種香草,古人稱其苗為蘭,稱其根為芷。漸:浸也,染也。【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潃:xiǔ,去衣而汗晞也。有人解釋為發臭的淘米水,有人解釋為尿液。《本草綱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可見炮制白芷以白為上,故此取淘米水之意更妥。
羸弱的蓬草依靠筆直的麻杆就可以挺直,芳香的白芷浸泡在臭水裡就會變臭,好壞優劣是可以轉換的,就看你跟誰學,學什麼!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孟子和荀子的學說一個是先驗主義,一個是經驗主義,但孟母看來是贊成荀子的,否則怎麼會有孟母三遷呢?
這裡荀子已經為下文“學莫便乎近其人”打下了伏筆。
譯文:
蓬草生在麻林中,它們順着麻杆往上長,自然不用去扶它們,也是筆直的;蘭槐的根莖白芷本來是香的,為了炮制得更白,如果在淘米水裡浸泡的時間長了,自然會發臭,君子避之唯恐不及,老百姓也不願意服用它,不是它本身的質地不好,而是被浸泡壞了呀。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解析:
鄉:【前漢·食貨志】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裡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遊:古“遊”字,謂無事閑暇總在于學也。又友也,交遊也。士:四民(士農工商)士為首。指有學問的人。
邪:不正也。奸思也,佞也。僻:【正韻】陋也。中:四方之中,不偏不倚。正:守一以止也。止于何處?先王之道也!
譯文:
所以君子一定會慎重選擇自己的長居之地,一定要和有學問的人交往,就是說,要遠離那些不三不四粗陋不正的小人,而接近那些中規中矩行有所止的君子。
#文言文# #經典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