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鳝,我們東北管它叫“曲蛇”。也許是因為它彎彎曲曲的像蛇一樣的緣故,故而取名叫“曲蛇”。我相信,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對蚯蚓有特殊的好感。
無私的“勤務兵”
有人說,每平方米範圍内,有機土壤蚯蚓數量是500~1000條,無公害土壤有其一半左右,普通土壤也有一兩百條。這好像是說得有點玄乎了,我的期望倒是不大,一平方米哪怕是有個十條八條的也行。可是現在,我國農田因長期偏施化肥而忽略有機肥的使用,導緻土壤結構破壞、土壤闆結、有機質下降、土壤污染的現象日益嚴重,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威脅的同時,也讓蚯蚓失去了家園,農田中偶爾能看到一條蚯蚓都感覺是很稀奇點事。正因為蚯蚓具有改良土壤的重大作用,它曾被人們譽為大地的"犁耙"和"耕耘者",大自然的"化學家",植物營養的"供應者",即便是蚓糞也有“有機肥之王”的稱号。這樣的美譽我們認為那絕對是名副其實、當之不愧的,絕對是名不虛傳。看看蚯蚓對土壤改良的巨大作用就明白了,蚯蚓能使土壤形成農業上最好的土壤結構——團粒結構。
1、蚯蚓對農田土壤的巨大作用
(1)耕翻土壤。由于蚯蚓在土壤中不斷地掘穴穿行,對土壤起到一個很好的耕耘作用。隻要土壤中有豐富的有機質,耕地的活就不用我們親自幹了。我曾做過實驗,取一個大罐頭瓶子,在瓶子裡撒一層沙土,再撒一層黑土,反複幾層,直到瓶口附近。撒上水,往裡邊放入幾條蚯蚓、入幾片菜葉,每天觀察,發現蚯蚓在土壤裡上下翻動,5-6天之後土壤就給攪亂了,分界線慢慢地消失了,這就是蚯蚓的作用之一。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土壤有了蚯蚓,它就是活的,它就是熱的,它就是有生命的!
(2)加速有機質轉化。蚯蚓屬于腐食性動物,食性很雜,主要以腐爛的植物或其他有機物為食。如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解産物都吃。對動物性食物尤為貪食,每月吃食量相當于自身重量。蚯蚓喜歡生活在肥沃的土壤裡,吃下土粒後,把其中的有機養分吸收後,再把剩餘的土粒從尾端的肛門排出。人們說蚯蚓吃土,離開土蚯蚓不能活,可能就是這個緣故。通過蚯蚓的取食消化,加速了腐爛有機物質的轉化。
(3)蚓糞是“有機肥之王”。蚯蚓排出的糞粒,無毒、無臭、幹淨衛生,其中含有機質32.4%、氮2.15%、磷1.76%、鉀0.27%,并含有23種氨基酸,蚓糞可以直接做肥料使用,是唯一對植物根系沒有刺激和灼燒感的溫和肥料,是種植業、花卉施肥的最佳肥料。目前,蚓糞作為肥料用于農業生産已經受到普遍好評。蚓糞可作為育苗基質,以摻入30%蚓糞,其固相、液相、氣相都比較理想,不僅可使幼苗生長健壯、挺拔,而且可防治軟腐病、立枯病、縮根病、馬鈴薯線蟲病等多種病害。蚓糞還有一個優于其它有機肥的特點,就是不長黴,無臭味,符合衛生要求,裝入塑料袋可長期保存,适于養花,育苗。
肥沃的黑土地是人類最寶貴的财富
2、土壤有機質的土壤讓蚯蚓很難生存
蚯蚓通過取食、掘穴和排洩等活動對生态系統的生物、化學和物理特性産生影響,這些因素也反過來影響蚯蚓本身。蚯蚓及其活動在其體内外形成衆多的“蚓觸圈”,即洞穴、滞育室、地上和地下排洩物,從而對土壤孔隙、團聚體的形成,成土作用和凋落物破碎等過程産生影響。蚯蚓抗病力很強,它們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生活環境内充滿了大量的微生物,隻要隻要土壤中有機質豐富,土壤疏松透氣性好,一般很少生病。但也不是什麼樣的土壤環境都适合蚯蚓的生存,污染重的土壤,蚯蚓很容易中毒,經激烈掙紮後很快麻痹僵硬,色澤趨白;蚯蚓在酸性強的土壤環境下還容易得胃酸症,表現痙攣狀結節、環帶紅腫、身體變短粗、轉圈爬行或不食不動等現象,最終全身變白死亡,有斷節現象;土壤通透性不好,氧氣不足,蚯蚓還容易患缺氧症,蚯蚓體弱、行動遲緩、體色灰暗無光。目前的土壤,常年使用化肥、農藥,土壤中的有機物越來越少,土壤污染、酸化嚴重,蚯蚓的生存環境嚴重惡化。
請您費點事,把稭稈交給土壤,交給土壤生物,交給勤務兵吧!
3、土壤是通過土壤生物形成的,沒有土壤生物的土壤那不叫土壤
(1)我把蚯蚓比喻為“土壤改良的勤務兵”。勤務兵的意思大家都能查到,是指舊軍隊中為軍官辦雜務的士兵,是幹雜務活的,稍有不慎就會受訓、挨罵挨打。大家可能說那你這樣比喻對蚯蚓是不是很不公平啊?是的,真的很不公平。但這是我認為是在中國的辭典裡找到的最恰當的詞彙了。讓我們好好回憶回憶,一直以來我們對待蚯蚓的态度,是不是比舊軍隊裡軍官對待勤務兵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勤的意思是勤勞,務的意思是幹正事,兵的意思就是兵,沒有啥福利待遇的兵,通過勞動換幾個銅闆,勉強糊口就阿彌陀佛的兵!如果說勤務兵的勞動所得和付出相比是九牛一毛的話,相對于蚯蚓對改良土壤立下的不世之功,人類又給了蚯蚓怎樣的回報呢?如果非要說有回報的話,那就是一把火燒剩下的沒有多少養分的根茬了!
(2)土壤是通過土壤生物形成的,沒有土壤生物的土壤那不叫土壤。蚯蚓是“土壤改良的勤務兵”,我們需要這樣的隻知道付出不圖回報的“勤務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勤務兵”。一個石頭球,通過多少億年的生物作用,才變成了我們能種莊稼的地球,我們要愛護這個地球,珍惜這個地球,保護這個地球!隻要我們把目前還沒有什麼大用處的稭稈多還給土壤一些,别太狠心地一把火燒掉它,就會喚醒無數個“潛伏”的“勤務兵”重新返回戰鬥崗位,去為我們國家的土壤修複事業忘我工作!
人間正道是滄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