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2:46:16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

明代為中國山水畫最為鼎盛的時期,

畫派之多樣、畫法之新變,

超過了宋元兩代,

更為明後的中國山水畫創作開辟了新道路。

無怪乎人們都說,

看中國山水畫就要看明代!

下面帶來100幅明代山水精品及賞析,

各位大可一飽眼福!

1、《華山圖冊》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

明 王履 紙本設色 縱34.6厘米 橫5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藏

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孤老,江蘇昆山人。《華山圖冊》是王履采藥關陝,遊曆華山後,經過多年的苦心構思和慘淡經營所創作的。全冊共66幀正頁,計圖40幅。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

《華山圖冊》局部

此圖冊頁繪華嶽諸峰奇景,真實而又全面地再現了西嶽華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觀”的自然變化之妙,并塑造出類如險峻、蒼茫、空曠、幽深、秀麗、壯偉等各異其趣的意境。筆力剛勁挺拔、渾厚沉着、墨氣明潤,濃淡虛實相生。

2、《秋林草亭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4

明 徐贲 軸 紙本設色 縱99.6厘米 橫26.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江南秋景山水,全畫構圖平穩,筆墨清潤,山石作披麻皴,剛柔相濟,樹枝樹葉鈎點結合,追求筆墨的韻味,可明顯看出董源、巨然的筆墨意趣。

3、《峰下醉吟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5

明 徐贲 紙本設色 縱63.9厘米 橫32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此圖畫群峰突起,清麗多姿,樹木蔥茏,是一處遠離鬧市的幽靜山水勝景。此畫筆墨秀潤素雅,山石作披麻皴,皴擦并用,樹木枝葉鈎點結合,亭台、茅舍用線橫直、長短富于變化。

4、《隐居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6

明 王绂 絹本墨色 縱141.7厘米 橫70.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寫文人隐居山林之情景。左部山峰高大險峻,山下樹木蒼郁蔥茏,山腳下是一片寬闊水面,微波蕩漾,遠方山水平靜,秀潤幽雅。

5、《北京八景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7

明 王绂 卷 紙本墨筆

《北京八景圖》共八幅,各自獨立,每幅景名依次為《金台夕照》、《太液清波》、《環島卷雲》、《玉泉垂虹》、《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西山霁雪》。凡屋舍、橋亭、人物、煙雲、流水、無不精緻有神;整個作品風韻别緻,有宋元山水畫的遺意。

6、《山亭文會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8

明 王绂 紙本設色 縱219厘米 橫87.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绂(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九龍山人、鳌叟,江蘇無錫人。此圖描寫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畫上重巒疊嶂,山勢險峻,樹木叢生,煙霞環繞,頗為壯觀。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聲,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間亭台樓閣隐現,這是一處可遊可居的幽雅勝境。近景古樸山亭中已有幾個文人在那裡論詩作畫,山下還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趕來應約赴會。山水勝境為文人雅集提供了優美環境,文人雅集又為山水勝境增添了詩情畫意。

7、《湖山書屋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9

明 王绂 紙本墨筆 縱27.5厘米 橫820.5厘米 遼甯省博物館藏

此圖以近十尺的長度,生動地表現了湖山清野曠遠的景色,意境幽澹,頗具自然之趣。遠山近水,山巒起伏,逶迤不斷,漁舟勞作于浩瀚的湖水之上,各類林木裝點于峰谷之中,蔥郁繁茂,葦塘輕描淡寫,甚有生趣有太湖人家甯靜閑适之氣味。

8、《潇湘秋意圖》(部分)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0

明 陳叔起 王绂 紙本水墨 縱25厘米 橫441.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1

局部

《潇湘秋意圖》先是陳叔起為貢思慕畫,拟将《潇湘八景圖》合為一圖即《潇湘秋意圖》卷,尚未完成即去世。此圖共用四段,其中前三段為陳畫,最末一段由王續成。此卷雖為二人合畫,古樸幽雅,運思深遠如出一人之手,觀其畫湖面寬闊,山巒起伏,煙波竹樹浩渺無涯,其間漁村潇寺,沙渚雁集,一派洞庭秋意如置身潇湘雲水間。

9、《洪崖山房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2

明 陳宗淵 卷 紙本水墨 縱27.1厘米 橫106.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平遠法構圖以及富變化的筆墨,描繪了洪崖山房及其周圍某物。平遠法的構圖,“披麻兼“解索皴”法的運用。體現了明初“前吳門”文人畫的特征。

10、《友松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3

明 杜瓊 紙本設色 縱29.1厘米 橫92.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杜瓊(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稱東原先生。吳(今蘇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層巒秀拔,兼擅人物。《友松圖》畫用竹籬所圍的幾間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并坐,屋外樹木茂密,庭院外幾棵蒼松掩映,相對處山巒重疊,樹木蔥茏,流水曲徑,一派山澗美景。畫面既有清雅優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麗的庭園趣味。此畫工寫兼施,賦色清雅和諧,淡而不薄,輕重适宜,整幅作品用筆秀逸灑脫。

11、《為德輝作山水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4

明 杜瓊 紙本設色 縱122.5厘米 橫3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寫金秋時節山巒層疊,林木茂密。構圖高深幽邃,繁密樸厚。山石用小披麻皴,筆法圓渾,設色以淺绛為主,突出了和煦溫暖的秋景山野閑适醇厚之美。

12、《南别墅圖卷》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5

明 杜瓊 水墨或水墨淡設色 縱33.87厘米 橫51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為明初畫家杜瓊依據陶宗儀自撰《南别墅十景詠》而譜寫的十幅插圖,每圖之上有篆書題名,分别為:竹主居、蕉園、來青軒、開揚摟、拂鏡亭、羅姑洞、蓼花庵、鶴台、漁隐等。此圖筆墨以皴染缜密松秀、墨色滋潤蘊藉見長,設色多用赭石、花青和淺青綠等淡彩,使畫面顯得清新明麗。

13、《歸去來兮圖—臨清流而賦詩》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6

明 李在 紙本水墨 縱28厘米 橫74厘米 遼甯省博物館藏

在此畫中,畫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簡筆畫法,描寫詩人席地而坐,古松為屏,溪水三面萦繞,緩緩流去,似聞水流之聲。詩人凝視遠方,深思冥想,面對殘秋的肅殺,展卷命筆,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14、《闊渚晴峰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7

明 李在 絹本水墨 縱165.2厘米 橫9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在與日本畫僧雪舟有過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間來到中國,與李在相認,并向其請教畫藝,成為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畫幅水墨淋漓,高山聳立,山石、樹木的造型均從李在而來,模仿的痕迹明顯,構圖亦有北宋遺韻。

15、《歸去來兮圖—問征夫以前路》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8

明 馬轼 紙本水墨 縱28厘米 橫60厘米 遼甯省博物館藏

此卷為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為九幅,裝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錢塘人。曾師戴進,學畫山水,直逼業師。馬轼所作此幅為圖卷中的第二幅,取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歸去來兮—問征夫以前路”詩意,描繪陶淵明棄官歸裡,以驢代步,二稚童擔書劍随行,歧途中問路,征夫為之指點。馬轼能深刻領會原作意境,故能營造出一種深幽清雅的畫面意境。

16、《譚北草堂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19

明 謝缙 紙本設色 縱108.2厘米 橫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畫是謝缙為畫家杜瓊所作,描繪的是松下茅屋,峰巒聳秀。前景蒼松遒勁,槎桠紛披,松下坡石奇逸,與虬曲蒼松相和諧,上方山巒層疊,氣勢雄奇。總觀整個畫面,氣勢雄奇,濕潤華滋,沉郁深秀,氣韻蒼厚,近乎王蒙與趙原之間,是明朝山水畫中一幅難得的佳構。

17、《洞天問道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0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210.5厘米 橫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描繪了深山大川、彌散的雲氣、挺直的青松、激蕩的水流等山中之景。山坳中的一座小門敞開着,門外似乎别有洞天。一紅衣人正埋頭向門内走去,似乎是在走向即将開悟的另一天地。此畫筆法勁秀,描寫精工,皴染淹潤,着色清淡,畫面境界有一種神秘幽渺之感。

18、《溪堂詩思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1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194厘米 橫104厘米 遼甯省博物館藏

《溪堂詩思圖》畫面上描繪的是崇山峻嶺,虬松遍布,茅堂臨溪,後倚飛瀑,中藏寺觀,得深山幽居之趣。筆墨蒼勁,布置精密,層次清晰,峰巒重疊,頗見生機,有曲盡清幽高遠之趣。

19、《關山行旅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2

明 戴進 紙本設色 縱61.8厘米 橫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戴進仿宋院體的典型代表作。其畫法師承南宋李唐、馬遠法派,但用筆疏爽,略帶寫意筆法,别具風格。近景作一山腳,幾株勁松屈曲盤桓,枝葉茂盛。幾頭毛驢款款走來,情态傳神。畫家在近景的處理上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遠山疊翠,用淡墨寫出,近濃遠淡,使作品層次富有深度。山頂之樹信筆點寫,生動自然。整幅作品頗具馬遠、夏圭遺風,但工細之中見豪放,畫面神情氣爽,秀逸典雅。

20、《仿燕文貴山水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3

明 戴進 立軸 紙本水墨 縱98.1厘米 橫45.9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戴氏這幅作品,景緻很簡略,清幽迷蒙,迥異燕氏。筆墨形式更無共同點,除屋宇和點景人物用線條約略勾勒外,山石林木,幾乎純以水墨暈染而成,從取景、布局到筆墨、意趣,都取自二米、高克恭,屬于典型的仿米雲山圖。

21、《雪景山水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4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144.2厘米 橫78.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雪景山水圖》一畫構圖奇峭,山峰走勢怪異,樹石堅硬,房屋瓊樓掩隐于山峰後面,與遠處的雲霞相接,很是俊朗動人。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濃,多次皴擦,層次加深,似先用濕筆,然後用幹筆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筆活而不亂,層次井然。

22、《南屏雅集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5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33厘米 橫1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屏雅集圖》是描寫元末名士楊維桢春日攜友攜妓遊西湖,在南屏山下莫景行山莊中宴飲酬唱時的情景,作于天順四年,是戴進晚年的代表作。

23、《竹爐山房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6

明 沈貞 紙本設色 縱115.5厘米 橫35厘米 遼甯省博物館藏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7

細節圖

此圖畫山巒聳立,老樹槎桠,葉竹圍繞山房,生意昂然。沈貞的傳世作品絕少,此圖是在昆陵為饋贈普照法師而作。此圖時代風格極為鮮明,與劉珏、杜瓊諸家接近,從而得以探明沈周畫風的出處,了解承前啟後的脈絡。

24、《秋林觀瀑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8

明 沈貞 軸 紙本設色 縱143厘米 橫61厘米 蘇州市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高聳突兀的山峰上,溪水從山頂上的密林間跌宕而出,在前川化為瀑布,穿過雲端,直挂而下。山腰和山谷之間,雲霧籠罩。畫中筆法秀潤,描繪精嚴,墨色清淡,賦彩妍雅,景物奇崛而布置平穩,境界寂靜而幽深。

25、《夏雲欲雨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29

明 劉珏 絹本水墨 縱165.7厘米 橫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夏雲欲雨圖》畫幅上有沈周的題詩,畫面布局結石礬頭明淨,峰巒折落有勢,山徑脈脈可通,蓊郁的樹木點明了夏景的特色。路上行人匆匆,渲染了避雨的心情。畫法為濕筆淡墨長披麻皴再加濃墨苔點,與礬頭相映發。筆道細秀綿密,墨氣風流秀逸,别具清麗幽媚之格。

26、《仿大癡山水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0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115.5厘米 橫48.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大癡,即元代畫家黃公望,這件作品即其仿黃公望山水而作。“仿”,是模仿的意思,因此這并不是對黃公望山水的對臨或複制,而是模仿黃公望的筆法、布局和意趣特征而進行的創作。畫中描繪有水流繞行的山中景緻。畫家主要以披麻皴和荷葉皴畫山石,筆法溫厚,墨色渾潤。

27、《廬山高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1

明 沈周 紙本淡設色 縱193.8厘米 橫9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憑借想象描繪廬山為他的老師陳寬作壽。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象中廬山的雄偉,開創了以山水畫象征人品的表現手法。

28、《空林積雨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2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21.7厘米 橫2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畫家在積雨郁悶之日所作。畫中描繪一平坡後的雨中樹林景色。畫面構景簡潔,坡石後的林中溪水,緩緩流淌。低屋掩映,雲氣彌漫,雨霧迷朦。畫家以粗筆而寫,墨色渾潤,淡墨渲染,使畫面顯得濕氣欲滴,陰雨連綿與畫家郁悶難解的情緒躍然畫上。

29、《祝壽圖》

明 沈周 淩本墨筆 縱189.5厘米 橫54.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沈周此一《祝壽圖》是專為八旬老母祝壽而作,圖中描繪了祥雲缭繞的蒼山景色。層雲之上,主峰突起,數峰環列。主峰山石層疊而起,突兀高聳,山上苔點繁密。整個山峰顯示出一種蒼老、穩健的氣色,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整個畫面恭敬而穩健,流露出吉祥美好的氣氛。

30、《灞橋風雪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3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153厘米 橫64.9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灞橋風雪”為古代長安八景之一,圖中描繪了平靜的灞河水從遠處山澗緩緩流來。河流近岸一坡腳平台上,幾棵細瘦的寒樹索然而立,枝葉在寒冷的空氣中瑟瑟抖動。巨峰夾江,溝壑縱深,山石疊起,遠峰聳立似屏。山上冬樹瑟縮,冬苔遍植。整個山石白雪皚皚,茫茫蒼蒼。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蕭瑟冷寂。 這件作品筆法溫和秀雅,筆墨儉省,構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筆佳作。

31、《東莊圖冊》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4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原24頁 今遺失其中的3頁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其師吳寬家的庭園景色。吳寬官至禮部尚書,是沈周的老師和摯友,多有詩文唱和。東莊是吳寬的莊園,也是江南士大夫經常聚會、吟詩、品茗的地方。

32、《滄州趣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5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29.7厘米 橫8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滄州趣圖》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将元四家的筆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長卷中。不同的筆法銜接得那樣天衣無縫,可見他對元四家筆法運用的精熟。

33、《落花詩意圖》

明代山水經典之作(明代山水100幅大飽眼福)36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35.9厘米 橫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館藏

此畫筆墨厚重,風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殘之狀。此畫用淡墨寫出枝幹,枝幹穿插自然得體。樹葉用墨渾厚,沉重響亮。整幅作品,花、枝、葉之間結構嚴密而舒展。行筆凝重簡練,實按虛起,雖為将殘之花,但卻風韻獨存。古來文人多慕牡丹高潔華貴,形諸筆墨,貴能“狀物”與“得意”相兼,沈周此圖足以為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