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無論是數九寒天,
還是炎炎夏日,總感覺手腳冰涼;
比别人更怕冷,穿再多也無濟于事;
吃了稍涼的食物,準會拉肚子……
很多人都被“體寒”所困擾。
中醫所說的體寒是種什麼“寒”?
哪些人更易被寒氣纏上?
日常如何調理才能驅寒?
一起來看↓
中醫說的體寒是什麼“寒”
自然界的寒熱是一個溫度概念,它的本質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運動。
人體的寒熱也與之類似,中醫認為,機體由“氣”構成,這團氣“動則生熱,靜則生寒”。身體有寒實際上是氣機偏于靜止,活力不足的表現。
體内的寒氣從哪兒來
到點不睡覺
保暖不到位
飲食偏寒涼
身體太勞累
調理體寒做好6件事
1. 護好薄弱部位
人體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需要多加保護。
腹部對寒邪的抵抗力較弱,穿衣服要護住腹部,睡覺時蓋好被子,避免着涼出現腹痛腹瀉。
寒邪可從下肢沿着經脈到達腹部。如果不注意下肢保暖,尤其是腳部,則會給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
頭部和背部是陽經循行的部位,正邪在此交争,易出現頭痛、發熱等現象,平時應注意頭發吹幹再出門,夜裡睡覺避免頭背受風。
2.多吃溫熱食物
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如苦瓜、鴨梨等瓜果,盡量不吃冰淇淋等。北方可适當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羊肉等;南方可吃一些雞、鴨等甘溫的食物。
還要注意補充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鐵元素。可以适當多吃些魚、蛋、瘦肉、大豆、奶制品、全谷類、發酵食物等。
3. 曬太陽
不要在陰冷潮濕的環境停留太久,每天曬曬太陽,能激發身體陽氣,達到驅寒效果。
4. 堅持鍛煉
慢跑、快步走等有氧運動會讓全身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減輕體寒症狀,長期堅持可逐漸改變寒性體質。
體質虛弱不适合運動者可以每天泡泡腳,用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泡20分鐘。在泡腳的同時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5. 推揉腹部
身體的寒以小腹為中心,隻要想辦法保持小腹溫暖,寒氣就無藏身之地了。
6. 艾灸驅寒
艾是純陽的植物,艾灸是改善體寒體質的不錯方法。建議平時艾灸豐隆(位于小腿外膝眼和外踝連線的中點)、足三裡(位于外膝眼直向下四橫指處)、三陰交(位于小腿内側足内踝上方四橫指處)、神阙(位于臍窩中央)等穴位。
驅寒食療方:改良版冬陰功湯
番茄炒出湯汁,加入等量的冬陰功湯調料,泡椒2個~3個剁碎放入湯汁中,然後放入豆腐、蝦、魚片、口蘑、金針菇、海鮮菇等,煮熟後擠入青檸檬汁。此湯辛香酸辣,可以驅散寒邪、溫暖脘腹、暢通血脈、調暢氣血,而且可幫助消化,溫而不滞。
責任編輯 鄧清元
來源 浦東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