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有的護士會想:什麼,護士還能不會用止血帶?别急,看看下面這些案例,你遇到過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臨床上,止血帶通常在以下三種情況中使用:
靜脈輸液;
抽血;
止血。
用于靜脈輸液
案例一
實習護士小王出科考試,抽考靜脈輸液操作。小王考試時,她排氣後紮上止血帶,然後消毒,進針。穿刺過程中,病人一直皺着眉頭,見回血後,回定,松開止血帶。
考試結束,小王得知自己僅考了80分,很郁悶,找護士長詢問原因。護士長問她,知道你錯在那裡嗎?小王搖搖頭。護士長告訴她:
第一、她紮止血帶的時機不對,應先選血管後消毒待幹。
第二、見回血時沒有立即松解止血帶,緻使回血時間過長,引起病人恐慌。
小王這才恍然大悟,小小血帶也有這麼多門道!
用于靜脈輸液時,止血帶的規範使用:
1、紮止血帶的部位為穿刺點上方10厘米。距離太遠,靜脈充盈不好,太緊可造成血管破裂。
2、第一次消毒後在待幹間隙紮止血帶,進行第二次消毒後、待幹、穿刺。紮止血帶時間為40-100秒,松緊以一指為宜。時間大于120秒使靜脈過度膨脹、攣縮,影響穿刺成功率。
3、見回血後,先松解止血帶後固定。
用于抽血
案例二
早上,新病人抽血化驗。A護士穿刺成功後,血出了一點後再也抽不出來了,便求助于B護士幫忙把止血帶紮緊,用手握住後放松,再握住放松,經過一番努力,标本血量是湊夠了,可檢驗結果卻讓人疑惑。去化驗室詢問得知:與抽血困難,紮止血帶過久有關。
有文獻指出,紮止血帶1分鐘以内,血液标本中各項檢驗指标不會發生變化,但時間超過3分鐘或止血帶捆紮過緊,會造成血流阻滞,引發溶血、血小闆激活、纖溶系統激活等,可使檢驗項目的結果産生偏差,甚至誘導誤診。
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講,止血帶紮的過緊或時間過長,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一些老年人血管彈性差,還會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出現皮下瘀血。因此,抽血時應盡量縮短紮止血帶時間。進針後,若血管充盈,應立即松開止血帶,接上采血管,血流不通暢可适當調整針頭;若血管充盈不好,可視情況紮着止血帶,但應盡量控制在1分鐘以内。
這些特殊項目要注意:血脂項目、凝血項目、血常規項目抽血時,止血帶使用将對化驗結果産生較大影響,務必控制使用時間。不應鼓勵患者反複握拳,若第一次穿刺不成功,重新采血盡量在對側。
用于止血
案例三
小王是新入職的護士,第一次出診到車禍現場,看到病人大腿上的血嘩嘩向外流,她一時吓傻了,直到同行的醫生大叫:“快拿止血帶過來!”她才慌忙找到遞了過去。
止血帶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時簡單、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過壓迫血管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目的。止血帶的材質以橡皮條或橡皮管為好,不宜用布帶、電線等無彈性的帶子。綁紮位置應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并盡量靠近傷口,以上臂的上1/3和大腿中上部為宜。小腿和前臂不能用止血帶,因該處有兩根骨頭,血管正好走在兩骨之間,起不到壓迫血管的作用。上臂的中下1/3部位亦不能上止血帶,因它可能引起神經損傷而緻手臂癱瘓。可選擇寬度至少5厘米(2英寸)的布帶,當作止血帶來使用。如果被迫使用更窄的線(電線或者是繩索)的話,必須墊上折疊多層的布料,以減少不适感,避免損傷神經或者肌肉。
使用注意事項:
1、止血帶阻斷血液流動,捆紮的時間過長會造成嚴重損傷甚至導緻肢體壞死。
2、止血帶隻能用于捆紮四肢,忌捆紮頭部、頸部或軀幹部。
3、不要遮住捆紮在肢體上的止血帶。
4、檢查血液的循環情況。繃帶包紮完畢後,應經常檢查腳趾或者手指,觀察末端是否有發绀、皮溫下降等現象。如果有應該松開,否則可引起組織壞死。
5、使用不當或使用時間過長,可造成遠端肢體缺血、壞死,造成殘廢,為此,隻有在出血劇烈,用其它方法不能止血時才能應用。
看似小小的止血帶,使用時也蘊藏着不少的學問。關于止血帶的用法你還有哪些高見?歡迎留言讨論。
作者單位: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