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

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4 02:35:11

改革開放40年來,西安經濟總量(GDP)從1978年的25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7469.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0年414元增加到2017年的38536元……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西安不僅經濟總量實現了飛躍,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1

GDP:實現飛躍

先後超過哈爾濱、大連等多個副省級城市

40年來,西安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總量(GDP)從1978年的25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7469.85億元,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在副省級城市中排第9位。

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0年414元增加到2017年的38536元,年均增長1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40元增加到2017年的16522元,年均增長13.4%,廣大市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衣:“黑灰”到“時尚”

全市城市商業綜合體已有71家

80年代初,街上開始流行喇叭褲、紅裙子、“上海服裝”“香港服飾”,各種新潮服裝相繼湧現,老百姓開始追求美觀和時尚。

進入90年代,成品時裝琳琅滿目,老百姓進入一個追求時尚和講究品牌的時代。

2000年以後,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品味和多變。

80年代初,西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年服裝消費支出不足80元,到2017年人均衣着支出達到2060元,改革開放以來衣着支出年均增長9.4%。

服裝銷售市場經過了由服裝街——服裝商城——專賣店——綜合體的演變。廣大消費者進入商場不再僅僅隻是買衣服,更多的是享受時尚的現代生活。

截至2017年底,全市城市商業綜合體有71家,經營面積129萬平方米,擁有2752家商戶,全年總客流量1.93億人次,商戶銷售額(營業額)102.01億元。

食:“充饑”到“健康”

餐飲收入由4700萬元提高到333億元

80年代初,禽蛋蔬菜價格逐漸放開,蔬菜、瓜果、雞蛋、家禽、肉類擺上了貨架,粗糧食品逐漸淡出,細糧成為餐桌上的主角;80年代後期,全市實施菜籃子工程,徹底解決了副食品供應緊張的局面,百姓的餐桌悄然發生改變。

起初,人們購買糧食、副食品的場所都是專門的國營糧店、肉店、副食品店等。後來,家門口有了小菜場、農貿市場,繼而有了專門的批發市場。再後來,愛家、華潤萬家等第一批大型超市進駐西安。現在,大中小型連鎖超市遍布西安,再後來,生鮮電商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出門就能買生鮮食品了,極大方便了百姓生活。

改革開放前,西安隻有解放飯店、鐘樓飯店等為數不多的國營飯店,“下館子”吃飯是老百姓的夢想。如今,西安人足不出市,可以盡享全國和世界美食。西安餐飲業的餐飲收入由1978年的4700萬元,提高到2017年的333億元。

改革開放40年,西安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由1980年53.3%降至2017年的29.4%,下降了23.9個百分點。預示着老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住:“蝸居”到“廣廈”

從僅有6個公園到目前的103個

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2

改革開放初期,居民的房子一般以平房為主,條件好一點的單位住七十年代蓋起來的筒子樓、簡易樓。八十年代後期,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也從簡易單元房逐步改善為九十年代的兩室一廳、三室一廳,再到新世紀的小高層、複式住宅、躍層、别墅等等。老百姓住的越來越寬敞了。

改革開放初期,用水難、用電慌困擾老百姓多年,從八十年代起,以黑河引水工程、城市電網改造、城市天然氣氣化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各種大功率家用電器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市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城市用水普及率在1978年時隻有57.1%,到2007年就達到了100%;城市燃氣普及率1978年僅僅隻有0.4%,近幾年已接近9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017年為95億千萬時,是1986年的97倍。

集中供熱。全市的集中供熱在改革開放前幾乎是空白。從1985年起,先後實施西郊熱電廠、南大街供熱站、解和供熱站等大型城市供熱工程。如今,全市集中供熱才逐步普及,供熱總量從1986年的146萬吉焦發展到2017年9152萬吉焦,增長62倍,多數城區居民過上了四季如春的日子。

1978年全市僅有興慶公園等6個公園,2017年全市共有公園103個,西安越來越美、越來越綠了,人們真切地感受到花園城市建設帶來的變化。

行:“平面”到“立交”

市區道路總長度是1978年的9.6倍

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3

1990年,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裡西臨高速通車。1995年西寶高速建成,此後西閻、西藍、西銅、繞城等密集修建,又先後建成西漢、西康、西延、三星電子快速幹道、西鹹北環線等數條高速公路。

大力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2017末,全市公路總裡程達到13383公裡,是1989年的5.2倍,其中,高速公路572公裡,是2001年的3.6倍。40年來,以環城路、二環、三環路建設為代表的市區道路建設日臻完善,2017年,市區道路總長度達到4298公裡,是1978年的9.6倍。

2011年9月16日,地鐵2号線投入營運,城市公共交通進入“地鐵”時代。2013年9月、2016年11月,地鐵1号線、3号線相繼投入營運。目前,西安地鐵營運裡程達到89公裡,2017年地鐵客運量達到6.05億人次,是2011年的10.2倍,年均增長47.4%。

航空運輸同樣取得令人驚歎的發展成就。西梢門老機場,老西安人有所記憶,規模比較小。1991年9月1日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正式建成通航,是民航總局規劃建設的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2017年,鹹陽機場開通航線337條,其中,國際航線57條,國際通達性在西部地區中位列第三。2017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運送旅客4186萬人,是1988年的67.5倍,運送貨物26萬噸,是1988年的21.7倍。

遊:“田園牧歌”到“詩和遠方”

旅遊人數年均增長27.4%

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西安40年GDP先後超過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和大連等副省級城市)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收入增加了,航空、鐵路、公路交通便捷了,旅遊也成了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從海外遊、國内遊到出境遊,西安市旅遊業如沐春風快速發展。

1978年,西安接待國際旅遊人數隻有1.5萬人,80年達到了4萬人,到1985年超過了20萬人,2007年突破了100萬人,2017年達到175萬人。

90年代國内遊開始興起,近30年來,在假日遊、休閑遊、鄉村遊、自駕遊等多種模式帶動下持續火熱,2013年,西安接待國内外旅遊人數超過1億人次,去年達到1.81億人次,從1978年到2017年旅遊人數年均增長27.4%,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30.8%。

購:“三大件”到“互聯網”

西安老百姓經曆三次消費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西安總體經曆了三次消費升級。上世紀80年代初,以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為代表的“老三大件”;從80年代末期以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為代表新“新三大件”;從2000年以來,以汽車、住房、通訊為主導的消費升級。

今天,人們在盡情享受科技帶來便利和舒适的同時,也懶得總結什麼“三大件”了。因為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很難從中選擇出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大件”了,而唯一不變的就是随着收入的不斷增加,市民消費結構和質量不斷升級,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如今,西安追趕超越的步伐在不斷加快,不僅被譽為中國機遇之城、連續6年獲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唯一入選“世界十大古都”城市,還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些都為西安賦予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期待這座城市帶給大家更多的變化和驚喜。

西安日報記者王昕西安晚報記者梁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