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浩浩一家來說今天是個開心的日子,住院将近半個月的浩浩今天被醫生通知說可以出院啦。
浩浩是在一歲時哭鬧出現呼吸急促,并且伴随口唇青紫的症狀。随後浩浩被送進醫院的急救室裡,在醫生的進一步檢查中,浩浩被确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
可當時因為浩浩的體質問題,沒有達到手術标準,所以在症狀好轉後,便被醫生通知說暫時出院,但是在出院後需要密切觀察浩浩的身體情況,稍有不适及時來醫院就診。
而在浩浩剛剛過完3歲生日的沒幾天,浩浩又因玩耍時不慎摔倒後情緒過于激動導緻浩浩又出現了一歲時發生的緊急症狀被送往醫院的急診室。
醫生便立即為浩浩制定了手術方案,經過四個小時的根治手術,浩浩順利地下了手術台,術後浩浩的病情恢複得較好,并且也達到了出院指标。
醫生表示,浩浩雖然出院了,但是為了讓浩浩的病情得到有利的好轉,術後的護理也是不能放松警惕的。
在學習術後日常護理的同時,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是如何導緻的呢?
據調查顯示,先天性心髒病為目前小兒最常見的心髒病,發病率為0.6%~0.8%。
先天性心髒病是母體在懷孕期間胎兒的心髒血管發生異常而導緻的心髒畸形。而胚胎發育的關鍵時期是第3~8周,如果此時在任何因素的影響下,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使心髒的發育異常,則可導緻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生。
導緻先天性心髒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大緻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則是以遺傳為主的内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胎兒的父母中存在先天性心髒病的基因,通過染色體進行隐形遺傳而導緻胎兒的心髒出現了異常現象。
而第二類則是以感染為主的外在因素,如風疹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薩奇病毒感染。
當孕婦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其胎兒發生先天性心髒病的機率較高。同時,高齡産婦由于卵子的老齡化,也是引起胎兒發生先天性心髒病的主要因素。
那麼在孕檢時沒有檢查出心髒出現畸形的患兒,在出生後的哪些表現需要家長多加注意的呢?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呢?
寶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家長就要留意了。
當寶寶出現呼吸急促,吃奶比較費勁,經常餓得尋食,但是在吃奶時力氣又較小,經常吃幾口就累得滿頭大汗,需要休息一會再吃。因為吃奶困難,所以導緻營養不足體重長時間不增時,便要立即想到此病的發生。
如果在給患兒體檢時發現心髒有雜音,則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如X線、心電圖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等,其中超聲心動圖檢查對先天性心髒病類型的鑒别具有重要意義。
當新生兒出現心髒雜音時,并不一定是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的患兒症狀可至3~6個月後出現。若小兒生長發育良好,雜音在6個月後逐漸消失則可能不是先天性心髒病,但是不排除其他疾病的自然痊愈。
有些嬰兒雖然聽不到心髒雜音但經常出現口唇青紫或者心髒擴大,同時發生肺炎,并反複出現心功能不全,仍應考慮先天性心髒病的可能性。
那麼,對于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生,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進行治療呢?
治療先天性心髒病的方法應該怎麼選擇呢?
在早期的治療中,根據心髒異常結構的改變來決定是選擇手術治療還是介入封堵治療。目前先天性心髒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介入手術、小切口手術、胸腔鏡手術、鑲嵌手術等,這些微創手術治療先心病,具有以下幾種優點。
首先無需在胸背部開刀,即可使導管達到病變部位。也不需要打開心髒,使術後的恢複期延長,僅在腹股溝部留下一個針眼大小的切口(3毫米左右)。由于創傷小,痛苦小,手術後幾天傷口便能愈合。
而且在治療時,不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患兒僅需不插管的基礎麻醉就能配合,稍大一點的患兒僅需進行局部麻醉即可。這樣不僅避免發生麻醉意外,也不會對患兒的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介入治療出血量較小,所以在手術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輸血,從而也避免了輸血帶來的不良反應。
最後相比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的手術時間相對較短,住院時間也較短,術後恢複快。
而手術治療的傷口較大,不美觀,且手術後的恢複時間長。年齡較小的患兒大多數不滿足介入手術指征,多數需要開胸手術治療。
小型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在一定時間内有自愈的可能,可暫時不必手術,但需加強日常護理,預防感染,定期随訪。6個月以内的患兒應母乳喂養,這有助于增強患兒的機體免疫力。
不管是患兒在早期接受哪種手術的治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根治的效果,那手術治療後需要注意什麼呢?家庭護理方面需要注意哪些?
在患兒經過手術治療後,家庭護理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對病情的恢複起到重要作用。那麼家長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是在出院後繼續服藥,出院時服藥的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的處理醫生或者護士會一一告知給家長們,回到家中隻需遵醫囑服藥即可。因為每個患兒出現心髒病變的位置不同和接受手術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在用藥量和用藥時間上也會有一點的差别,因此家長們需遵醫囑給患兒服藥以避免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
在孩子每次服用藥物之前對孩子的心率及脈搏進行測量以外,還需密切關注孩子其他的不良表現,如出現反複的發熱、嘔吐、煩躁不安或者腹痛的表現時則需立即就診。
而少量的積液可通過藥物及飲食的控制促進吸收,個别的則需行急診導管引流管。
對于切口較大的患兒在傷口處結痂自行脫落後可擦身或洗澡,且不要用刺激性的肥皂,不要用力摩擦切口處皮膚。若發現切口有紅、腫、脹痛的感覺或有流水,出現發熱時,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有無切口感染。
同時要加強正确姿勢的培養,出院1年内,盡量平卧位,不宜側卧,以免影響胸骨的正常愈合。家人要注意糾正兒童不正确姿勢,尤其是動脈導管末閉手術後。
因為動脈導管末閉手術是采月左後外側切口,切口較長,兒童術後不敢活動,怕痛導緻走路愛斜着身體,左肩低,右肩高。此時家人應鼓勵病人多活動左臂,走路姿勢要端正。
并且休息的室内環境應保持空氣的流通,冬天應定時打開窗戶,以加強空氣對流。夏天也需注意孩子的出汗情況,盡量保持傷口幹燥、勤換衣物以避免傷口感染。有持續青紫的患兒,應避免室内溫度過高,導緻患兒出汗、脫水。
對于飲食方面需加強對患者的營養,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但是原則上需限油、限鹽、限量,所以稍大一點的孩子可适當地補充瘦肉、雞蛋等含蛋白質較高,而含脂肪較低的食物。對青紫型心髒病患兒須給以足夠的飲水量,以免脫水而導緻血栓形成。
因此在攝入水分和飲食方面需注意,過度的水分攝入和進食過飽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髒的負擔。
術前心功能三級以上、心髒重度擴大和重症動脈高壓的病人心髒恢複需要較長時間,出院後不要急于活動。随病情恢複增加活動量且避免劇烈的運動,而适當練習擴胸運動可使血液流通并可有效地幫助傷口恢複。
門診複查時間與介入手術一樣,一般按照醫囑時間在出院後1、3、6個月和1年通過門診挂号随訪,之後根據病情恢複情況再決定後續的複查時間。有特殊情況需在主刀醫生的建議下決定。
最後是患兒的心理方面,家長需幫助兒童在病人和正常人的角色轉變中做到有效疏導,并且在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接觸,來增加患兒的自信心。因為在通過和同齡人的玩耍和溝通中可以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孩子對家長的過分依賴。
多多鼓勵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能提高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适應能力,也可以使孩子的性格方面變得更加開朗與樂觀。
雖然目前在針對先天性心髒病的患兒,通過手術治療和術後的護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恢複,但是在沒有發生心髒畸形的患兒中,怎樣可以做到有效預防呢?
“治療不如預防”,由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先天性心髒病是由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或者兩者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所以在預防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生時,我們應特别注意孕期特别是早期的保護。
首先,孕婦的生活環境中盡量避免有害物質的出現,如果在空氣比較差的環境下,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呼吸道的安全,避免過多的出門。出門後也要注意防護,盡量戴口罩來避免有毒物質進入體内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有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期間抽煙和男方經常在室内抽煙,也會導緻孕婦吸入大量的二手煙從而導緻胎兒畸形,出現先天性心髒病的幾率增加。因為香煙裡面的物質,比如尼古丁、丙酮等都會對胎兒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而患有慢性病的孕婦,如糖尿病也會導緻胎兒心髒發生畸形的幾率增加。
在孕期糖尿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胎兒嚴重畸形發生率為正常妊娠的7到10倍,這其中胎兒心髒畸形比較多見,也是圍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外,也會增加巨大胎兒、胎兒生長受限、流産和早産、胎兒窘迫和胎死宮内的風險。
所以在患有糖尿病的情況下,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血糖在正常的範圍内再進行受孕,從而降低胎兒出現心髒畸形的幾率。
在懷孕期間的孕婦應盡量保持良好的心情,愉悅的身心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創造更好、更有利的環境。
最後,孕婦要特别注意飲食習慣和均衡營養,特别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和飲食不規律。營養一定要均衡,營養均衡才有利于保持免疫力,抵抗疾病。
在臨床上,先天性心髒病的治愈率較高。因此孕婦應當按時産檢,而新生兒按時體檢,一旦發生寶寶有心髒出現異常症狀時,應盡早到醫院就診,把握最佳治療時間。而經過手術治療後,家庭中的護理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關鍵點。
參考文獻:
【1】相開放, 渠川铮, 張瑞英. 先心病介入治療與手術治療的對比分析[J]. 甯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1.
【2】張奧禹. 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病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J]. 2022(8).
【3】于建敏. 護理程序在小兒先心病介入術術後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 2018, 28(021):19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