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科幻神作《三體》的影視化作品,終于要和觀衆見面了,确定6月開播。
提到《三體》的影視化,觀衆很容易想到兩部作品,一部是張靜初和馮紹峰主演的電影版《三體》,另一部是即将和觀衆見面的劇版《三體》。
對于劉慈欣的這部科幻神作,無數原著粉絲并不希望它被影視化,因為要拍出大劉筆下《三體》的宏偉故事和人性考驗,恐怕目前華語影視行業,單獨某一方的力量還沒有這個能力。
若非集華語影視化行業全部的力量砸到這部《三體》之上,恐怕某一方資本拍出來的作品,大概率會毀掉《三體》這部神作在國民心中的神聖感。
電影版《三體》在2015年開始拍攝,出品公司遊族影業想要一口氣拍完《三體》三部曲,但看過原著的觀衆都知道,第二部《黑暗森林》和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科幻程度都太高,很難實現實景拍攝。
如果要将整部《三體》的内容體量融進一部電影裡,恐怕特效場景要占全片的70%以上。
而特效又是最燒錢的,沒有雄厚的資本,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鍊輸送,電影最終很難順利降生,流産的幾率很大。
電影《三體》的出品公司,在2016年遭遇了上層人事變動,公司整個組織架構大幅調整,如今又6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依然還是毫無音訊。
由此,大家應該早就預料到,電影版《三體》已經流産。
既然電影版《三體》已經等不來了,那麼劇版《三體》能夠期待嗎?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畢竟,劇版《三體》呈現的内容,僅僅隻有原著的第一部,不涉及《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目前華語影視行業的網劇水平,還是能夠期待将其影視化呈現的。
再加上劇版《三體》的出品公司是企鵝影視、三體宇宙、靈河文化,背靠鵝廠,技術實力還是夠的。
隻要鵝廠能做人,不要為了一丁點利益,不要用商業片的思想來打造這部劇,劇版《三體》的收視率基本上還是穩的。
至于口碑,在雄厚原著粉的基礎上,口碑必撲,應該是必然的結果。
但大家還是應該認清當今華語影視行業的事實,口碑撲的劇,不一定不能看,下飯還是可以的。
從官方公布的信息來看,劇版《三體》隻有24集,這個集數比較敏感,如果再少一點,恐怕劇版《三體》就真的沒法看了。
出品方把集數壓縮得如此低,說明劇情不可能注水,但也意味着某些角色的刻畫可能會不夠豐滿。
而原著的第一部《三體》,是後面兩部作品的基石,特别是葉文潔、史強、汪淼這三個核心角色沒有刻畫好的情況下,後兩部就别指望拍了。
從這個集數也能看得出來,鵝廠大概率是不會拍後面兩部了,投資大不說,可能還賺不了錢。
其實這個預告,劇方很早就發出來了,甚至已經發了半年之久了。
既然劇版《三體》終于要和觀衆見面了,小影也特意又回去重溫了原著和劇版預告片。
發現了兩個問題:
1、劇版《三體》的預告片大規模地使用了原著中的一些術語,甚至開頭第一句話就在問:“你的人生經曆過重大變故嗎...”。
如果劇情也是這樣大規模的使用原著中的術語,不知道會不會讓人覺得劇版《三體》沒有消化原著的精髓。
翻拍一部經典,最重要的是拍出它的“神”,而不是“形”,《三體》讓觀衆最震撼的不是科技而是人性,以及人性在宇宙法則下的渺小。
希望劇版《三體》能夠讓觀衆感受到原著中關于“人性思考”這個層次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原著術語。
2、賈玲在拍攝《你好,李煥英》時,對現場的道具都非常認真地指導,提到了那個年代的鋼筆很少,都是當寶貝一樣,而不是一大把鋼筆直接插在筆筒裡。
這隻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細節,小影在翻看網友看過劇版《三體》預告之後的評論,發現了一條提到了IBM PC機。
那一幕是葉文潔按下紅色按鈕,向太陽發射信号的時間。原著中葉文潔第一次向太陽發射電波的時間是1971年,8年後的1979年,葉文潔收到了三體人的回應。
而IBM PC是80年代之後才開始發布和生産,所以,劇照中出現在紅岸基地的IBM PC,确實并不符合原著時間線的設定。
隻是一處細節,就能看得出來制作團隊的用心程度,想到這裡,開始有些擔憂該劇的品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