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思宏(廣西大學)
在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長江邊上的一個小村子裡,有這樣一家養老院,在一棟改造後的三層自住小樓中,三個年過六旬的老人,照料着最小75歲,最大93歲的8個老人。“養老院”同時還是附近老人的“活動中心”,白天有人打牌,讀報,晚上有人跳廣場舞。(5月23日 紅星新聞)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人口老齡化的整體趨勢下,中國城鄉老齡化出現倒置。鄉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别高出7.99、6.61個百分點。而與城市老人相比,不适應城市生活的農村獨居老人生活水平較低、缺乏收入來源、缺少人員照顧等問題的出現,使得農村養老面臨困境。農村養老困境如何破局,成為我們應當持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究其根本,鄉村養老資金缺乏,年輕勞動力流失,社會化農村養老服務行業缺失是出現農村養老困境的主要原因。
收入低,養老保險水平不高,缺少親人照顧等因素使得部分農村獨居老人“老無所依”。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31元,年輕勞動力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而獨居老人作為農村居民的一部分,因身體狀況等原因不宜進行傳統農業、手工業的生産,失去了主要收入,就會導緻其可支配收入可預見的減少。當前我國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雖已初步建立并覆蓋,但其整體養老保險水平并不高。年輕勞動力進入大城市打工,子女本應照顧老人,卻出現角色缺失的情況。種種因素相加,使得農村獨居老人養老變得困難重重。
另一方面,社會化農村養老服務行業的缺失使得部分農村獨居老人“老無所養”。報道中提到,在“小作坊養老院”附近鎮上的“福利院”,隻收“五保戶”,國家免費贍養。而縣城的民辦養老院,人多,床位多,價格高。放眼全國,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但像“小作坊養老院”這樣的組織卻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也缺乏統一的社會化、行業化的運營管理與社會支持,養老困境依舊得不到統一解決,難題依舊存在。
在筆者看來,農村養老困境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破局。一是加大農村地方特色産業發展,将農村獨居老人脫貧融入産業發展目标中。二是提高農村養老保險水平,讓農村獨居老人“卡裡有錢”。三是構建社會化農村養老服務行業體系,實現“社會化養老”,加大對于養老機構的扶持與監管力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