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看着手中的簡曆,
問面試者:“你畢業兩年,為什麼會有三年工作經驗?”
回道:“加班......并且,隻有一年收入!”
你這麼努力,為什麼生活還如此艱辛?
因為沒有方向的努力,越努力越艱辛。
有沒有“男(是個人都)怕入錯行”的悔恨?
有沒有“身無長處”的焦慮?
有沒有“知識無用”的苦惱?
别隻顧着埋頭幹活,
還要擡頭看看天。
如今,
知識和技能,藍領和白領,
哪個更吃香?
你真的需要了解一下!
IT行業自嘲“碼農”,
金融行業自嘲“金融民工”,
從銀行櫃台經理、保險營銷員,
到電話接線員、鍵盤工作者、行政文秘等等,
都有被智能機器取代的焦慮。
相反,一線技能型人才的“職業含金量”卻日益提升。
據媒體報道,
2019年6月,北京月嫂均價是14727元/月。
而當年北京應屆生平均工資僅為5610元。
這不是特例;
在杭州,外賣騎手可以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證書、
享受政府培訓補貼、城市積分落戶加分;
在廣州,90後汽車裝配工評上了助理工程師,
27年工齡的技師評上了高級工程師……
當然,月嫂、騎手等談不上是技能型人才的全部,
還有更多中高端技術領域的專才和大國工匠。
但毫無疑問的是,
廣泛意義上的技能型人才正在受追捧,
直接原因是社會剛需和供給缺口。
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
技能勞動者僅占就業人口總量的26%,
而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
還遠遠不足。
如果一類工作可以被
分解目标、可重複、可程序化,
那它的門檻就會極大降低,
人才的價格就會急劇貶值,
技能的“護城河”就會被侵蝕。
這其中,一個繞不開的關鍵技術就是
智能化在産業中的日益普及。
研究表明,
“人工智能替代率”在10%以下的職業,
如軟件工程師、保姆、藝術家、醫生、教師等,
是未來的“低危”職業;
替代率在90%以上的
電話銷售、流水線質檢員、财務類行政人員等,
将是“高危”職業。
牛津大學的研究進一步将
難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分為
“社交智慧”、“創造力”、“感知和操作能力”三類。
究其原因,
這三類技能需要正向積累和隐性知識,
往往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必須在實踐中才能掌握。
進一步講,
即使用各種人工智能設備“武裝”起來的企業,
也難以形成差異化的優勢,
因為機器設備、軟件誰都能砸錢。
此時,如何判定出高下,
就在于一個企業是否有足夠多的、
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和熟練工人。
廣義上其他行業,
醫院的主刀大夫、媒體中的老編輯,校園裡的大師等,
也是如此。
技術越是變遷,
技能人才的溢價越能顯現。
按以往經驗來看,
技能型人才受重視是常态,
不受重視才是非常态。
電氣革命後的鐵路工人、汽車流水線工人、石油工人,
信息革命後的接線員、程序員、設計師等皆如此。
全球正處在從機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轉變的“大拐點”,
全球經濟結構對人才結構的需求深遠影響,
技能型人才出現和産業的變遷在時間上發生關鍵耦合,
就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和前景,
同時傳統知識型人才也會産生一定落差。
“男(是個人都)怕入錯行”,
是很多人回望職業選擇時的歎息。
在時代的浪潮下,
我們應該多聽、多看、多思,
将知識轉化技能,
以技能升華知識,
打破人力價格的“摩爾效應”。
而藍領白領之分,
也似乎沒有那麼泾渭分明,
沒有金剛鑽,哪也攬不了瓷器活。
辛醜年 六月十四
2021-07-23
來源: 央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