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15:57:59

公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這一年是大明立國以來遭受最嚴峻考驗的一年。土木堡這個地方成為了明朝中央軍的墳墓,“三大營”全軍覆沒,無數文武百官戰死,連明英宗也被俘虜了。瓦剌首領也先利用被俘的英宗騙開邊關城門,兵鋒直逼北京,形勢到了萬分危急的地步,稍有不慎,大明的江山就會化為烏有。自古亂世出英雄,這次的主角是于謙,且看他是如何化解這場危機的。

土木堡之變明朝的精銳軍事力量和中央機構幾乎被摧毀,群龍無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軍事優勢,不少大臣都主張南遷,唯獨于謙等少數人反對,力排衆議,且最後守住了北京城。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1

土木堡之變 蠟像_圖

于謙是一個文官,在這之前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為何堅信能守住北京城?是盲目的自信,頭腦發熱,靠一腔熱血?那麼,于謙有條件赢下這場保衛戰,延續大明的命脈嗎?

政治方面

也先最大優勢在于他抓了英宗,你打我就是打你的主子,大逆不道之罪,說白了,就是拿英宗做擋箭牌,為自己開路。事實上,也先這張王牌也起到了作用,守關邊将面對這種情況,縮手縮腳,投鼠忌器,被也先攻下了不少城池。

于謙抓住了也先想利用被俘的英宗作為政治籌碼的弱點,提出了"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号,征得皇太後同意後,另立朱祁钰為新君,即明代宗,遙遵明英宗為太上皇,很巧妙的化解了政治上的劣勢,這樣也先手裡的明英宗這張王牌成為了擺設,也先的小算盤落空了,沒辦法隻能跟明軍硬碰硬打了。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2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_圖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沒有政治基礎的軍事行動往往無果而終,北京是政治中心,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礎,民衆認同度高,明朝的宗廟、衆多的機構都設在北京,南遷就等于放棄了北方的半壁江山,沒有了長城戰略屏障和幽雲十六州的戰略要沖,南方無險可守,很難長久堅持下去,當初朱棣遷都原因之一就是北京離長城近,政府可以快速調動軍隊抵禦侵略,控制好長城一帶,不然像兩宋一樣,一望無際的平原,無險可守,不是将士不用命,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金剛鑽做不了瓷器活,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在平原上根本擋不住騎兵,最後成為砧闆上的肉,任人宰割。

軍事方面

“英明”的朱祁鎮領導和他“機智”的秘書王振雖然敗光了明朝的一線精銳部隊,但明朝的統治根基還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朝還有大量的二線部隊,雖然戰鬥力差一點,但人數衆多,三個臭皮匠抵得上一個諸葛亮,數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質量上的差距,況且明朝的動員能力強,于謙在短時間内就組織了22萬的軍隊。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3

朱祁鎮(1427—1464)_圖

外地的勤王軍隊也源源不斷向北京開進,也先隻是長驅直入,并沒有取得周圍的戰略要點,宣府、大同都還在明軍手裡,也先要想獲得勝利,就得速戰速決,與北京的明軍進行決戰,不然很容易腹背受敵,弄不好竹籃打水一場空,全軍覆沒。

明軍還擁有武器上的優勢,火器可以很好地實施遠程打擊,遏制騎兵的進攻,另外,也先的軍隊都是騎兵,騎兵不善攻城,可以聯想到後來的後金和大明的甯錦大戰,努爾哈赤的騎兵是何其的精良,在精良的武器和堅固的城牆面前,還不是被打得人仰馬翻,連努爾哈赤同志自己都送了人頭。

地理優勢

北京作為大明的都城,城防工程是首屈一指的,周圍有護城河環繞,易守難攻,後來的曆史也證明北京城的防禦是極其精良的,李自成攻下北京是靠人從内部打開城門的,清兵攻下北京城是李自成放棄的,八國聯軍攻北京是慈禧主動放棄的等等,自明朝以來北京城真正經曆過戰火而被拿下來的次數一次都沒有,三朝古都的城防工程不是浪得虛名的。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4

北京保衛戰兵力分布_圖

人和優勢

北方的遊牧民族被稱為蠻夷,意為未開化的民族,野蠻、殘暴是這些民族的特點。城破意味着家破人亡,所以面對外族的入侵,北京城的百姓團結度是空前的,這也不難怪于謙在短時間内就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據記載,一個月内就加固了北京城周圍45裡的城牆,整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9門,特别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内側由土築改為磚砌,并構築了城壕,加強了城防。

同時,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牆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面城牆上綁上沙欄木,共設置門扉11000餘個、沙欄木長5100餘丈,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禦性能。在修建防禦工事的同時還将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了北京,解決了糧食問題,人多力量大永遠是真理。

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嗎(于謙作為文官從沒帶過兵打過仗)5

北京保衛戰地圖_圖

可見于謙提出的固守北京并不是突出他的“另類”,而是有對形勢的認真分析,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點,也先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了。

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避免了再一次出現兩宋時期戰略被動的局面,保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于謙也成為了民族英雄,于謙與嶽飛、張煌言被世人稱為“西湖三傑”,他的堅持力戰,避免了曆史的改寫。

文:飛揚

參考文獻:《明史》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