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習慣,習慣又怎麼産生的?
從根本上說,習慣不過是一些特定細胞之間頻繁互動的結果,互動的頻率是關鍵。當大腦發現某些細胞互動非常頻繁,便會給這些細胞打上“習慣”的标簽。
從原始時代的基因描述,為了增強人類的生存能力,大腦必須節省能量,從而産生習慣潛意識的行為特點。
習慣養成之初,大腦需要撥出一部分寶貴的能量來協助,就像蓋房子一樣,在蓋建的時候耗時耗工,但一旦建成便可一勞永逸,隻需要不時地對其進行維護和保養。習慣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優點。
當然習慣也有缺點,就是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大腦意識很難及時發現,所以就容易發生不良後果。比如你駕車行駛在平坦的公路上,時間長了人就會容易放松警惕,發生事故的概率就大。比如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
當然我們也要防範他人利用我們的習慣來對付我們。
所以習慣也并不是絕對的好,但總之,好習慣對一個人的正面影響很大,養成好習慣,善莫大焉。
至于養成習慣需要多長時間,不是21天,也不是30天。有專家說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要的時間平均是66天。也有說養成行為習慣要1個月,身體習慣3個月,思考習慣6個月,僅供參考。
二、認識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習慣
培養習慣不能人雲亦雲,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習慣。比如早起的習慣,有的人早起工作效率更高,但有的人就習慣晚睡,他們在晚上工作效率更高。你的朋友習慣吃素食,你的體質就不一定适合全素食習慣。
另外認識自己除了體質,也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比如社交的習慣,有的人很外向,會主動跟很多人聯系交往,但有的人就比較内向,就可以建立鍊接少、但深度鍊接的社交關系。
你可以從大五人格、MBTI、霍蘭德、九型人格等傳統測評人格分類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培養适合自己個性的好習慣。
當然還需要提示的是,不要有固定式思維習慣,我們的身份感一旦形成,容易固步自封。比如我性格天生不太好,我長的不漂亮,我就是一個會計。
而是我們要有一個成長型思維、開放性心态,相信自己作為人在刺激與回應直接我們有選擇的自由,相信自己有改變的自由意志,相信自己有意志改變習慣,相信自己是可控的。
三、養成習慣要靠動機、意志力?
首先談談動機。動機很重要?動機是行為改變的真正驅動力?回報、激勵等真的可行嗎?
有動機卻還是無法改變的5個原因:
當然沒有動機肯定是不行的,隻是光有動機,很難成功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
再談談意志力。意志力很重要?意志力存在嗎?我們都知道糖果實驗,證明延遲滿足對個人的發展影響。
不過,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意志力會被消耗減弱。當然,也可以通過途徑,增強意志力。
沒做的事情恰恰會擾亂意志力,會受到情緒左右,消耗情緒。不安全感會減少意志力。環境變化同樣會影響意志力。
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血糖水平都會影響意志力減弱。微習慣恰恰就是在以上五方面對意志力消耗極少的。
所以,養成習慣不能隻靠動機、意志力,而是要靠系統機制。
四、為什麼要培養微習慣?
微習慣就是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強迫自己做一件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
習慣與記憶、邏輯一樣,都是我們行為的基礎。行為越容易簡單,越有可能成為習慣。簡單改變行為。
微習慣可能是改變的最小單位,但也是最重要的單位,他們是螺旋式上升的無數同心圓中最中間的那一個(應用微習慣、思維模式、固有正反饋循環機制、對自我效能感的自然提升)。
微習慣有很多好處,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可以立刻開始改變,不需要擔心會失敗,簡單能夠更容易持續,不需要強烈依賴動機或意志力也能做到。
五、微習慣行為養成步驟
培養習慣,沒有标準的指南手冊,因為每個人不一樣,環境等也都不同。
培養習慣與執行目标計劃一樣,忌諱拖延,明日複明日。從今天開始。
1、明确願望。确定你的動機和目标。人的大腦有時候會有一個錯覺,就是我們一旦确定了一個目标,那個當下的多巴胺興奮分泌會讓大腦以為目标實現了一樣,我們要理性理解願望、成果、行為的區别。
另外就是要思考動機,有做這件事、這個習慣的必要嗎?為什麼?有多重要?我們要做,一定要有強烈的内在動機,也就是驅動力。
假如這個習慣是你被動接受、受他人要求要培養的,必然動機不強,執行中很可能就會打折扣,結果很難如願。
2、列出行為集群,搜索多種行為選項,要具體化,要樂觀積極思考。
确定習慣願望目标後,然後列出有助于實現願望的具體行為。不用做出任何決定或承諾,隻思考都有哪些選擇,列出的行為越多越好。
比如我要早上6:00起床,怎麼做?定鬧鐘、把手機放在卧室外面、晚上11點前睡覺、睡前不關窗簾讓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卧室裡、購買叫醒服務、跟朋友打賭起晚一次交100元罰款、朋友圈公開并按點打卡、加入早起打卡社群互相監督等等。
記得在寫的過程中,不斷的問“這個很好,還有呢?”來擴展自己的思路。也可以征求朋友其他人的意見。
但是切忌,不要随意猜測,毫無章法關聯、直接照搬朋友經驗或者從網上找靈感。網上的信息有些是可靠的有些不是可靠的信息,你需要斟酌辨别。
3、為自己匹配黃金具體行為。
第三步,從以上行為集群裡面,找出黃金行為,符合3個标準:
可以利用焦點地圖,将行為集群羅列進去,位列右上方第一象限的就屬于黃金行為。
如果沒有,再回到行為集群找合理的行為匹配。
4、簡化事務:從微習慣開始
小改變也許沒那麼吸引人,但它是一種可持續的成功。在人們想做出的大多數人生改變中,有時采取小行為也許會比大膽的行為更有效。
如果抱有太大期望,很可能會令你很失望。比如原來你早上通常8點起床,直接第二天開始養成早上6點起床甚至5點起床,就會很難,而且很難持續。不如從7:30開始,甚至7:50開始。很有名的案例是“從一個俯卧撐開始”。
設計新習慣,其實是在設計持續性。其中的關鍵在于簡單。
怎樣才能讓行為更容易做到?有一個工具PAC小人。
人物,提升技能。
情景,獲取工具和資源。比如制作日程表策略,設置具體固定的時間點、每天做同一件事比間或性做一件事要容易、固定時間點杜絕其他幹擾、養成習慣的習慣很重要。
另外社會關系情景,可以通過工作責任感、對外界公布、協作小組,承諾機制等促進行為。
也可以改變環境,設計你的環境。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行為是環境中人的函數。B行為=f(P人,E環境)。比如如果你卧室是暗房不向陽,可以換一間早晨陽光可以照進的房間作為卧室,因為陽光可以煥醒人的睡意。
行動,讓行為變得微小:入門步驟、縮小規模。比如每天閱讀,入門步驟是翻開書,縮小規模是看一段落。
5、找到“對的”提示,善用錨點時刻讓行為立刻發生。
生活中常見的提示:比如便利貼、鈴聲。
設計“對的”提示3步驟:
(1)明确确定你的錨點:匹配物理位置地點、匹配頻率、匹配主題。比如在我吃飯的時候,我不看手機。在我下班之後,我會戴上耳機路上聽“樊登讀書”。
(2)用試驗将錨點與黃金行為匹配聯系起來。比如洗臉後刷牙,起床後疊被子,下班後整理工作桌面。
(3)利用“最後動作”優化錨點: 如果上面沒效果,就可以再精準一點,采用最後動作。比如下班關上電腦後整理工作桌面,洗過臉擦幹後刷牙。
6、慶祝成功
完成微習慣行為後,要慶祝,給自己一個獎勵。
行為設計本質是情緒設計,積極情緒助推強化行為。融入習慣的正向強化,獎勵慶祝就是最有效之一。
慶祝原則要:及時又簡單。
當然,你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慶祝方式。不同人、場景,可能都不一樣。
快速形成固定習慣,需要反複演練行為序列(錨點結合新習慣),然後立刻慶祝,之後重複7-10次。
7、排除障礙、重複和擴展
留意習慣養成的标志:沒抵觸情緒、身份認同、行動自發、不擔心、常态化等。
習慣會生長。比如開始做一個俯卧撐,2天後可以做兩個俯卧撐,10天後做5個俯卧撐,随着時間次數的重複,能夠做到的俯卧撐數量會不斷提升。
習慣會繁殖。成功會帶來成功,也會影響其他人群體。一方面小習慣不斷生長會帶來成就感,可以帶動其他習慣的積極情緒培養,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其他人比如你的家人朋友。不要試圖改變他人,而是要學會積極去影響他人接受主動的改變。
不設終點:習慣沒有終點。時間長了如果到了疲憊期,可以再加獎勵。
六、如果改變壞習慣?
培養好習慣反過來就好。
首先确定目标願望,比如戒煙。
然後羅列行為集群,找出黃金行為,從裡面選擇最容易的那個、你最确信自己能做到的那個、覺得最沒什麼大不了的那個,作為微習慣,比如原來一天抽10根,先定個小目标一天抽9根。
然後聚焦提示,一行為一個個移除提示、規避或忽略提示(消耗意志力)。比如什麼情況下想抽煙,工作的時候還是飯後?如果飯後抽煙,動機是什麼,是飯後容易犯困,吸煙提振精神。如果是犯困,有什麼提示表現?打哈欠。那就當飯後打哈欠的時候,考慮站起來喝杯咖啡、去公司運動區活動活動、眯一會或是做個冥想等等來替代抽煙。
也可以考慮削弱提示,為什麼會困打哈欠,晚上睡眠晚?那就改早點睡覺。
也可以考慮削弱動機,吸煙固然可以提振精神,但是卻是傷身體的,竭澤而漁的行為,強調吸煙的危害,包括吸煙也損害個人形象等方面降低吸煙的動機。
也可以考慮能力因素,增加時間、資金、體力、腦力、日程(發生沖突也可以),比如不帶煙。
當然也可以企業内部成立一個戒煙小組,相互監督,建立問責獎罰機制等。
每天達成目标給自己一個獎賞。
通過完成微目标,不斷讓習慣目标增長,比如10天後改成一天抽8根。随着時間推移,最後改掉抽煙習慣。
當你成功戒煙,從一天9根到一天5根,再到完全戒煙,不斷的小成功積極情緒與自信,也會激發你改變其他壞習慣或者培養好習慣的動力。
你身邊的人看到你成功的戒煙,也會對你有一個更積極的看法,也會影響其他吸煙的人有戒煙的信心,或許領導也會認為你有毅力,甚至給你晉升的機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