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組建IGBT研發團隊,2021年IGBT6.0橫空出世。放眼全球,在功率芯片領域,比亞迪算第一梯隊了麼?
提到比亞迪,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汽車品牌上。其實,在半導體領域,比亞迪也堪稱國産芯片“先行者”。特别是在功率半導體、車規級芯片IGBT的研發方面,比亞迪曾創造5年打破外企壟斷,13年追平國際一流的輝煌業績。
那麼,相比英飛淩等國際巨頭,比亞迪在IGBT芯片領域,能稱得上“趕超”了麼?
一、号稱“雙芯”之一,IGBT有多重要IGBT,又稱“絕緣栅雙極型晶體管”。作為普通讀者,關于IGBT我們隻需要知道2點:
其一、IGBT是一種承擔“開關”功能的半導體器件,通過在電子設備中的高效快速開關,完成電流類型的轉換和放電規模掌控;
其次,IGBT器件類型有很多,比如應用于高鐵領域的、航天領域的、汽車領域的,乃至工程設備領域的等等,而比亞迪聚焦的就是車規級IGBT芯片。
衆所周知,電池、電機、電控(合稱“三電”)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基礎構成,而IGBT,正是電機和電控系統的核心部件。
IGBT可以将動力電池的直流電,轉化為汽車功能單元可應用的交流電,可以通過内部功率把控決定汽車扭矩表現,以及控制高壓充電、空調控溫等等。正因為功能上的重要性,所以IGBT和動力電池電芯,被譽為新能源汽車“雙芯”。
除性能關鍵外,IGBT和電芯還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的用量很高。
根據業内統計,傳統燃油車需求芯片數量在500顆以上,而新能源汽車芯片裝載量,則更多一些。以特斯拉 Model S為例,該車使用的三相異步驅動電機,單相驅控即需要28顆IGBT芯片構成的控制模塊,三相累計共需要IGBT芯片84顆。
簡言之一句話:沒有動力電池,汽車跑不動;沒有IGBT,汽車跑不好。
不過可惜的是,電池領域,我們有甯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一衆國産廠商,領銜實現完全自主,但在IGBT芯片方面,以英飛淩、三菱電機、博世為首的海外巨頭,始終緊扼行業之喉,時而讓國産新能源汽車陷入減産、停産的尴尬境地。
二、對标英飛淩,比亞迪“差”在哪?那麼,不吹不黑地講,已經突進到IGBT6.0的比亞迪,和國際巨頭相比,還有多少差距?
1、市場表現差強人意
從性能方面看,兼具低損耗、高功率密度的比亞迪IGBT,已經能滿足當前多數新能源車型需求,而IGBT6.0的研發成功,更讓比亞迪IGBT的市場狩獵範圍拓展到特斯拉、蔚小理的高端領域。但整體來看,比亞迪在IGBT市場領域的表現則差點意思。
名義上,比亞迪IGBT已經連續三年拿下車規級IGBT模塊全球第二、國内廠商第一的好成績,但細究起來,和英飛淩的差距還是相當懸殊的。
以2019年市場表現為例,在推出比肩國際五代産品的IGBT4.0後,比亞迪IGBT市占率一度達到18%,那英飛淩是多少?58%。時至今日,英飛淩依然占據國内份額的60%-70%之間,而比亞迪則穩定在15%左右。
當然,市場差距的存在,和比亞迪長期奉行“自用優先”的發展路線也有關聯。随着比亞迪半導體的拆分上市,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比亞迪IGBT的市場表現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2、核心設備受制于人
相比市場份額的争奪,比亞迪和英飛淩的另一個差距,則更嚴峻得多。受制于國内芯片産業的整體水平,比亞迪在最關鍵的芯片設計工具EDA則完全受制于人。
英飛淩,由德國西門子半導體部門拆分而來,而西門子EDA又是世界第三大EDA開發公司,靠着這層關系,英飛淩可以毫無障礙地使用最先進的EDA開發工具。
反觀比亞迪方面,按照比亞迪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描述,一直以來,比亞迪僅能通過購買舊版設備的方式,提升研發和生産效率。而随着海外三大EDA巨頭Synopsys、Cadence、Siemens加入斷供行列,比亞迪要追趕英飛淩的研發腳步,也将更加艱難。
可喜的是,在EDA軟件開發方面,國内也開始了全方位布局。以華大九天為代表的國内EDA領軍企業,在全定制模拟電路設計和數字前後端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兩大民族品牌能否實現強強聯合,值得我們期待。
三、總結:歸結起來,比亞迪IGBT的短闆主要歸結于:市場布局慢人一步,核心設備受制外企。實際上,這不單是比亞迪的短闆,也是國内半導體行業普遍存在的短闆。
不過,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上世紀70年代所說:市場、人才、政策、經濟,四角俱全的中國,崛起将是常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