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訂閱雷科技頭條号☝
OPPO 和 VIVO 兩家公司在國内手機市場應該是一類特殊的存在:
它們所屬公司最初都不是以手機為主營業務;
沒有非常大的企業背景,不是什麼世界五百強;
相對諾基亞三星等有塞班産品經驗的國際廠商而言,涉足智能手機領域的時間都并不長;
但今年它們甚至擠進了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名。
盡管這兩家公司熱度伴随着争議,但這并不能否認它們在這一領域的取得的成功。然而同時,我們也發現,雖然他們在國内市場表現亮眼,但卻并沒有像華為那樣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不禁讓許多人感到疑惑。
今天,雷科技(微信ID:leitech)就帶你深扒 OV 兩廠。
2011 年,由沈炜負責業務的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更名後),成立了智能手機品牌 VIVO。它和 OPPO 明顯的不同是,其基因更為純粹,是專門為智能手機時代而生的一個品牌。在此之前,步步高的功能機使用的是經典品牌,即大家非常熟悉的步步高音樂手機,該品牌曾冠名過 2010 年快樂男聲、2009/2011 年快樂女聲。
雖然曾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但現在的 OPPO 和 VIVO 是兩家獨立的公司。雖然他們的高層都是源自曾經的步步高集團,但如今也早已分道揚镳很多年了。如果非要說現在兩家公司有什麼關系,估計也就是競争對手的關系了。
(圖片來源于:clubic)
2、品牌定位:都針對年輕受衆群體
OPPO 和 VIVO 這幾年打造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一直都是年輕化的、流行性的,其推出的産品也都是具備一些更能夠吸引年輕群體的 USP(獨特性銷售主張),啟用的品牌/産品代言人也都是擁有年輕粉絲群體的明星。
例如:OPPO 主打影像,因此其推出了旋轉攝像頭、VOOC 快充等概念;VIVO 主推音質,故其将 Hi-Fi 的概念引入了智能手機行業,将手機與發燒級音樂相結合,由此帶動小米、樂視等一批友商更加關注手機音質。
3、産品特點:都突出某一垂直性優勢,當然低配高價也算
正如上面所言,針對年輕群體,VIVO 和 OPPO 都在産品中突出了自己的特定優勢。此外,這兩個品牌的産品都非常專注實用性強的賣點。例如現在的手機屏幕分辨率在不斷提升,但是續航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OPPO 的 VOOC 閃充技術恰好彌補了這一空白,給手機重度使用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
與此同時,網友們對這兩個品牌大為诟病的原因,主要還是性價比太低。“低配高價”、“國際大廠”這些标簽,基本是為這兩個品牌量身打造。不過,這也并不妨礙它們蠶食國内手機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于:meremobil)
OPPO 和 VIVO 為什麼能在國内市場異軍突起?
上面回答了為什麼筆者要把這兩個品牌放在一起談,那麼這點就是分析這兩個品牌為什麼能夠在國内市場迅速地站起來,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打敗蘋果,腳踩三星。筆者認為不外乎下面三個原因。
(圖片來自于:Strategy Analytics)
1、注重市場調研,深谙用戶營銷心理
如果要從國産廠商中選出營銷最得三星真傳的公司,筆者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給 OV 投上一票。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在品牌營銷方面 OV 可以說就是中國的“三星”。我們知道,三星每年都要斥資其他廠商 N 倍的預算進行品牌推廣,而 OV 在國内市場的投入也并不低。
OV 之所以成功,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其對國内消費市場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研究的對象是絕大部分樣本(顯然硬件發燒友和互聯網用戶不在此行列),篩選出能夠攻破國内消費者心理防線的功能賣點。
洗腦大江南北的“哪裡不會點哪裡”
反觀三星,最近幾年對國内市場的研究做的不如 OV 接地氣,雖有深入在線視頻等新興渠道,但其廣告創意有餘,賣點不足。比如 Galaxy 系列,大衆起了一個接地氣又有逼格的翻譯“蓋世系列”,三星偏要把官方翻譯定為不知所雲的“蓋樂世”。(手動一臉懵逼)
2、宣傳渠道廣泛,刷臉頻率極高
近幾年,國産廠商的宣傳渠道之廣,令不少國際廠商倍感汗顔。以 OV 為例,其宣傳渠道覆蓋品牌代言、節目冠名、賣場表演、校園活動、街邊廣告……真正做到“從群衆中來,回群衆中去”。相比之下,就連份額居首的華為都不如 OV 這般“接地氣”。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例如品牌代言人方面,OPPO 手機有楊幂、李易峰、鹿晗、TFBoys 等國内人氣明星,而 VIVO 更是囊括了崔始源、宋仲基等韓國明星(如果還算上功能機時代的宋慧喬的話)。
誰紅找誰代言,跟熱點的速度比筆者還快
節目冠名方面,OPPO 和 VIVO 都曾冠名過《快樂大本營》,去年 OPPO 冠名《偶像來了》,VIVO 則冠名《中國好聲音》,此外 VIVO 還在多個節目中贊助。
每周六準時被何老師洗腦
可以發現,OV 的宣傳渠道非常廣泛,但更主要還是走傳統的宣傳路線。相比互聯網手機各種 799/999 而言,OV 并不關注價格戰,其銷售對象還是傳統渠道的受衆。這類消費者不關心互聯網,但非常在意品牌知名度,且數量龐大,故為 OV 提供了生存空間。
3、講究價值觀營銷,不談硬件不拼性能
OPPO 和 VIVO 兩家公司在電視上打廣告的時候,有一點和蘋果、三星的廣告非常像,那就是從來不強調産品的硬件配置,而是注重品牌價值觀層面的構建。品牌的魅力其實就在于價值觀,這樣才能由此産生無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顯然憑借一堆大衆消費者不關心的硬件參數是沒辦法做到的。
因此,OV 至今都沒有踏入互聯網手機這一領域,也從來不會以跑分論高低,OV 非常注重品牌溢價的積累。它們并不需要靠所謂的“千元神器”走量,因為它們的品牌定位本來就和小米、魅族那些互聯網公司不是一卦的。正所謂求同存異,雖然 OV 會利用互聯網渠道推廣産品,但并不代表它們要走互聯網手機路線。
(圖片來源于:amanz)
為什麼 OPPO 和 VIVO 不能像華為一樣沖出國門?
說了這麼多,OV 國内賣的這麼火的原因都說了說,為什麼沒辦法像華為一樣把這一套搬到海外去?我們知道,華為也是國産廠商,且盤踞世界五百強多年,在通信等領域擁有突出的技術優勢。那麼 OV 和華為相比差在了哪裡?
1、品牌定位過于狹隘,形象大衆但不高端
前面說過了,OV 的定位幾乎針對年輕消費群體,也就是說它們的産品受衆在年齡區間的覆蓋度是相對固定的。而華為的産品顯然覆蓋了各個年齡段的受衆,中老年人(運營商定制機)、商務人士(Mate系列)、性能控/外貌控(P系列)、性價比達人(榮耀)等幾乎都有覆蓋。
此外,由于 OV 傾向傳統營銷方式,在到達率較高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使其品牌形象受到打折。這點在其他領域同理,諸如《小蘋果》、《最炫民族風》這類廣場舞神曲普及率高、大衆化,但它們絕對不會和高大上牽扯在一起。同時,其過度追求品牌溢價而忽略性價比,也在互聯網上導緻諸如“廠妹專用”等非議。而這些方面華為就要做得好得多。
2、企業不夠成熟,無法承擔海外市場風險
雖然 OV 在國内手機市場順風順水,但究其而言其企業規模仍然不夠大,所以它們暫時無法面對海外市場巨大的風險。如果是亞洲地區的市場還好點,但若是競争更為激烈的歐美市場,就可能還要面臨專利訴訟等問題,非常麻煩。
同時,筆者也認為,OV 或許也暫時并不想開拓海外市場。畢竟與其盲目地在全球每一塊市場分一杯羹,還不如在一塊市場深耕到極緻——就像現在這樣,一個國内第二,一個國内第三,大家同宗同源,一起“搶錢”,不是挺好的麼?
3、除賣點技術外,無産品關鍵性技術支持
華為并不是隻會愛國營銷,它有基帶、處理器等多項産品關鍵技術在手,是目前國産廠商中唯一有能力自研自産移動設備 SoC 的企業,而這些元件對手機産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之下,OPPO 的 VOOC 快充技術更像是在隔靴搔癢,其在産品上主要起到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這樣的公司,跑到技術公司遍地開花的歐美地區,競争力實在堪憂。
總而言之,OPPO 和 VIVO 這兩家企業暫時還無法像華為那樣沖出國門,這個和其品牌定位、技術積澱和産品特點都不無關系。但筆者也不認為,這兩家公司是在“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為它們還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筆者也希望 OV 認識到,與其過于關注國内市場份額,不如發展自身硬實力更為重要。
(封面圖來源于:vivo)
—————
雷科技兩周年彩蛋記!
打開微信搜索并關注公衆号:雷科技
公衆号回複關鍵字:雷科技讓紅包飛
即可搶現金紅包,手快有手慢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