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文科生,我挺不好意思的,說實話,我讀過的書并不算多,就連四大名著都隻是粗略涉獵,也僅僅隻能應付一下考試,從未認真研讀過。常常都是,讀幾次便擱置了,沒有毅力堅持讀下去,且不說《三國演義》這類我沒有些許興趣的書,就連我略微感興趣的《紅樓夢》都沒讀完。很多名著你問我看過嗎?我可以回答看過,可大部分都是淺嘗辄止,知道個大緻人物及情節,再深入的内容就沒有了。
都說讀書能開眼界,長見識,可越讀書,越覺自己的無知,也許自己窮盡一生去研讀都未能達到書中十分之一的境界,更何況是淺嘗辄止呢?畢業兩年了,雖然每年都依舊堅持買書,但靜心坐下來讀的書卻少了,看快餐文化背景下的小說多了,看的名著典籍卻少了,可真正有價值的還是那些不怎麼吸引人名著典籍。
看書的确是一個枯燥的過程,肯定沒有手機上刷視頻吸引人,尤其是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典籍。說來慚愧,想當年,如果不是為了考試,我想我連翻都不會翻。央視推出一檔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央視出品,質量上都是有保證的,這檔節目用表演的形式演繹典籍,讓典籍中的文字活起來,這是一種創新,能讓人在觀看表演的過程裡更加了解這些典籍,吸引現代人閱讀典籍的興趣。
看到演員演繹的時候,真的挺振奮人心的,讓人不得不感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僅僅是演員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讓人熱淚盈眶;撒貝甯與古人穿越古今的對話,古時思想與現代思想的碰撞也常常會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令人深思,每期節目看得都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淚目。尤甚是第一期《尚書》伏生進入圖書館時,明清時期的宋應星與袁隆平交流雜交水稻心得的時候……真的是眼淚控制不住地流。
節目裡有一句話:“兩千年後的人還讀書嗎?”聽到這句話後,我不免心生愧疚。那時的人們讀書,要跋涉千裡聽先生講書;戰火不斷,更需讀書人舍命去護住那些典籍,而今,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想讀什麼書都可尋到,更不必跋涉千裡,足不出戶就可遍覽群書,可在如此便利的環境裡又有多少人去翻閱那早已蒙塵的典籍呢?伏生,宋應星……這些名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與其去看那些唱唱跳跳的選秀節目,撕逼作秀的綜藝節目,不如多看看這樣具有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節目,這才是我們當代中國人應當推崇的節目啊!這才是現代青少年,乃至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追逐的文化産品。
偶然看到這個節目的介紹,便跑來看,算是彌補自己未曾讀過這些書的遺憾。很感謝這個節目,讓我認識及了解那些典籍中的人物,就是賺了我不少眼淚,但它真的激發了要持續讀書的決心,雖然踐行起來很不容易,但讀書這件事是沒有止境的。
圖片均來自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