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對我剛發的文章不是很理解,我想可以舉一個例子來幫助大家了解這個公式的作用。
目前臨床上對肥胖的評估主要用到兩個概念。體重指數(BMI),腰圍;但是,這都是間接的指标,其實體内脂肪的比例應該更有意義,但是體内脂肪的含量或比例獲得比較困難,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所以,科學家就想出了兩個簡化的計算公式,也就是我文章提到的。
我舉一個例子來具體說明:某男性 ,40歲, 身高170cm , 體重80kg , 腰圍95cm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的平方= 80 ÷1.70 ÷1.70= 27.7
這個結果說明這個人是超重的,接近肥胖
那麼他的體脂是多少呢 %?
公式一:1.2 × BMI 0.23 ×年齡-10.8 ×性别-5.4
(男=1 女=0 基于BMI )
即1.2 × 27.7 0.23 ×40-10.8 ×1-5.4=26.24
公式二:64 −20×身高/腰圍(米) 12×性别
(男=0 女=1 基于身高腰圍)
即:64 −20×1.7/0.95(米) 12×0=28.2
臨界 肥胖
男 21-25% >25%
女 31-33% >33%
根據上表的結果,這兩個公式計算的結果都提示這個人就屬于肥胖。
所以,不同的評價标準可能有不同的結果,我覺得也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可以做一個參考。
如果這個人經過飲食控制和鍛煉後,如果體重下降了,可以再做一個評價,進行前後對比,這樣可能更有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