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舞雩
大家好,國學趣談欄目又和大家見面了。
鳳凰和龍一樣,是漢民族象征威權和高貴的文化圖騰。
兩種外形差異極大的物種被比喻為夫妻和諧,不得不佩服國人豐富的想象。
那麼,作為古人浪漫意淫的産物,鳳凰是不是曾經存在過,後來湮沒在曆史長河中的真實物種?
/玄鳥清甯的夙願實際上,鳳和凰不是任何現實中存在的鳥類的别稱或化身。
是因為有了“鳳凰”這個概念以後,人們才試圖從現實中找到一些鳥的形象,去附和、實體化這種并不存在于現實之中的鳳凰。
古本山海經中,“鳳”和“凰”乃五彩鳥的兩種,鳳是鳳鳥,凰則是皇鳥。
《山海經》曰: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鸾鳥,一曰鳳鳥。
其後鳳凰又以雄雌屬性相配,被看做是祥瑞的化身。
《山海經》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甯。
不過關于鳳凰的源起,我國神話研究第一人袁珂先生還是認為鳳凰乃是從夏商時期的玄鳥圖騰過渡而來。
在此之前,則當是距今約7800年前“高廟文化”出土的祭祀陶器所代表的大範圍宗教鳥類信仰。
其雲:“玄鳥再經神話化,又為鳳凰。故其子孫或‘鳥身人言’,或‘人首鳥身’,或‘鳥足’,且有‘鳳凰随焉’。”
這樣一來,當時處在周王朝邊緣的遠夷——比如北境的秦、南部的楚,就都是鳳凰(“鳥”崇拜)的後代了。
秦的大一統與楚的文化鼎盛,在華夏文化形成中的分量之重,是不言而喻的。
這也可說是鳳系文化的重要存在。
《山海經·大荒東經》雲:“帝舜生戲,戲生瑤民。”《海內經》雲:“有嬴民,鳥足。”
瑤、嬴就是秦人的先祖,楚以鳳鳥為神祖這在屈原的九歌中也曾多次體現。
而商朝時期“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圖騰地位也說明了鳳凰是獨立的至尊神祖。
所以此時的鳳不同與後世與龍配的附屬地位,它一般以五彩玄鳥的姿态出現,肩負着無與倫比的大祥瑞——天下安甯。
至于求鳳即彰顯關懷天下的仁義,又飽含禮賢下士的謙遜,其肇始自然要追溯到華夏人文的标杆“黃帝”身上。
據傳在黃帝(幫助黃帝達成帝業的則是應龍)問鼎中原以後,居然沒有鳳凰的祥瑞身影。
黃帝大為不安,對問賢臣之後,他依谏恭恭敬敬地着禮服、戴冠冕,齋戒沐浴之後,方求得鳳凰的止栖。
這又可見上古的鳳是獨立而自有其意志,絕非溫順馴良的“母儀從屬”。
《論語子罕》雲:“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可知孔聖人也一樣秉承着希求“玄鳥清甯”的夙願。
鳳鳥至,天下安,這才是鳳凰這一神獸的最初形象。
/鳳的雌化之路不過從商代晚期開始,鳳凰在禮器上的出現讓其内涵由圖騰轉向“天命”。
“天命觀”在中國曆史的發展中經曆了從“帝”到泛神再到統治者的下移過程。
正是在周代,鳳成為了通天的使者,“昔武王伐殷,歲在鹑火”,是說當歲星行于鹑火之位時,天命已歸,改朝換代便順理成章。
到了戰國時期,楚人崇鳳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帛畫《龍鳳仕女圖》和刺繡“三頭鳳”中,鳳被用來引魂升天,使其從政治的“天命”回歸到人性的“天命”。
南方(尤其是楚地)崇鳳,謂之鳳翥;北方尊龍,謂之龍騰,這就是所謂的“鳳翥龍騰”。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南北兩大圖騰在華夏大地并駕齊驅,昭示着一種祥瑞之氣。
但自始皇帝自稱祖龍開始,代表中原文化的“龍”的地位漸漸超越了鳳。
皇帝稱龍,後妃稱鳳,與“雄曰鳳,雌曰皇”相比,就出現了雌雄颠倒的現象。
由此,鳳的性别從雄性變為了雌性。
/朱雀之疑不過比起這個,另一點疑惑更令今人感興趣。
那便是自古相傳的四方神獸朱雀到底與鳳凰是何關系?
如果以造型論,二者當是一脈相承,最新的例證便是海昏侯墓《衣鏡銘》中的“右白虎兮左蒼龍,下玄鶴兮上鳳凰”。
而雖說時下網絡往往将朱雀歸于鳳鳥,但《五行大義》中卻認為鳳凰屬于朱雀的一種。
換句話說,朱雀的尊榮,尚在鳳凰之上。
以神格對比,朱雀乃天之四靈之一,四方天地鎮其一,在天,是遠古星宿崇拜;鳳凰乃四瑞之一,在地,是上古圖騰崇拜。
《三輔圖》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阙殿閣取法焉。”
《禮記·禮運》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以神職對比,朱雀所代表的南方七宿為:井、貴、柳、星、張、翼、轸;鹑火所代表的是柳、星、張三宿,可見鳳凰是朱雀的下屬。
《書·堯典》:“日中星鳥。”傳:“鳥,南方朱鳥七宿。”疏:“南方朱鳥七宿者,再天成象,星座鳥形。”
《釋天》雲:“柳,鹑火。”,《鹖冠子》中又說:“鳳凰者,鹑火之禽。”
以形象對比,朱雀其身象征的是天地之道,而鳳鳥象征的是凡間瑞獸,再往深理解,也止步于儒家仁義道德。
朱雀:五分其身,以三為上,以二為下,三天兩地之義也。上廣下狹,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風。腰廣四寸,象四時。轸圓象陰陽轉而不窮也。象征的是天地之道。
鳳凰: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颌雞喙。
不過話說回來。《鹖冠子》早在唐代就被質疑為僞書,至今雖有呂思勉先生申辯,所以是真是假也仍然存疑。
但有一點可以确定,鳳凰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朱雀的形象其實更近似于五鳳中的赤鳳一類。
我們現在一提到鳳凰往往就下意識地将他它歸于火行,而事實上,在古代,鳳凰的形象可不隻于此。
/鳳凰之變始于雞傳說中鳳凰共有五類,即五鳳。
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鸾,多黃者鵷(yuān)雛,多紫者鸑鷟(yuè zhuó),多白者鴻鹄。(《永樂大典》)
最早人們認為的鳳凰也許就是一隻羽毛鮮亮的山雞而已,沒啥稀奇的,撿到蛋甚至可以煮來吃。
《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
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淮南子》墜形訓篇章中則有這樣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鳳凰生鸾鳥,鸾鳥生庶鳥,凡羽者生于庶鳥。”
鳳凰它媽居然是飛龍, 它們這族每一代生下來的居然都是異類,這種演化的速度足以讓達爾文淚流滿面。
此外,中國古代繪畫中也很少出現具象化的鳳凰。
雖說秦漢時期玉器和瓶盆上的鳳凰都大多為圖案化的山雞,但這并不表明古人認同山雞就是鳳凰的說法,山雞是凡鳥,當然不能跟高雅的鳳凰混為一談。
有李太白的詩為證:《贈從弟冽》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雲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别鹹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變流莺啼。
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
逢君發花萼,若與青雲齊。
而如果在自然界中真要尋找一種近似鳳凰的動物,那也隻能是被認為是鳳凰之後的孔雀了。
我們能從很多描繪鳳凰的作品中見到孔雀的影子:修長的脖子,修長的腿,頭上頂着漂亮的冠羽,身後拖着飄逸的長尾巴,有人甚至說鳳凰就是被神化的綠孔雀。
的确,唐宋以後的鳳凰形象中大量摻入了孔雀的元素,不過并非來自國産的綠孔雀。
作為一個害羞的物種,綠孔雀世世代代一直藏在西南的密林中鮮為人知,倒是南亞的藍孔雀随着佛教傳入和興盛,被更多的人認識。
當然,孔雀在中國的世俗觀中過于妖豔,德行不夠,所以古人還是很小心地避免将兩者區分開來。
反倒是今人眼中的鳳凰,加上浴火重生的光環後,變得更為形象具體。
/鳳凰涅槃與不死火鳥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塑造的神鳥鳳凰并無重生這一特性。
鳳凰重生實際上是來自阿拉伯地區天方國的傳說。
當然,這裡鳳凰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鳳凰,而是指火鳳凰。
火鳳凰的故鄉在埃及,代表鳳凰的古老原詞是“Fenice”。
Fenice,漢譯費尼切,是埃及神話中的不死火鳥,相傳這種生長于阿拉伯沙漠中的美麗而孤獨的鳥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
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着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而近代有關鳳凰涅槃之論,則始于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
郭沫若以西方不死鳥(Phoenix,即菲尼克斯)的傳說為素材,通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表達了徹底埋葬舊社會、争取祖國自由解放的思想和詩人對自由,平等,和諧的新社會的無限向往。
《女神·鳳凰涅槃》
啊啊!
哀哀的鳳凰!
鳳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壯!
鳳又舞,凰又唱,
一群的凡鳥,自天外飛來觀葬。
涅槃自然并非西方傳過來的,這一詞又出自印度梵教,又作泥洹、涅隸盤那、匿縛喃。
梵語為nirva^n!a,巴利語nibba^na。
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态;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
此即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
雖說在科學的探索下,一應的神話傳說漸漸淪為浪漫而虛無的故事,鳳凰之變終究不過是臆想。但正如涅槃過後的升華,在故事的盡頭,依然會有一片祥瑞播撒人間。
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正飛向天空。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