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人口聚集和經濟運行的基石。
“十四五”時期,大批城市将工業尤其是制造業視作重中之重。“制造業立市”“制造強市”的提法,地方“十四五”規劃中比比皆是。
那麼,哪些城市算工業強市?是常青樹上海、深圳,是老牌的天津、青島,還是後起之秀合肥?
我們用數據說話。
衡量城市的工業實力,有許多統計數據,比如工業總産值、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速,工業占GDP比重,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加值、企業數量、企業利潤等等。
其中,工業總産值指工業企業報告期内生産的,以貨币形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産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也就是全部工業産品價值的總和。其中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複計算,數值最大,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生産發展狀況。
工業增加值,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内以貨币形式表現的,從事工業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國内生産總值(GDP)的組成部分,可以比較确切地反映生産的規模和速度。
簡單來說,按生産法計算,可以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産值-工業中間投入 本期應交增值稅”。當原材料、能源消耗等中間投入更少時,增加值會更高。
規模以上工業,通常簡稱為“規上工業”。1998年,國家統計局将工業統計範圍劃分為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兩部分。而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标準經過兩次調整,當前的标準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
考慮到數據的準确、一緻、完整、時效和可用,本文主要采用工業增加值及其GDP占比衡量城市的工業規模和實力,并使用規上工業總産值、增速等數據輔助分析。
以24座萬億GDP城市為統計對象,分析發現,中國城市工業已進入萬億元時代。2021年,上海、深圳工業增加值雙雙突破1萬億元。
上海、深圳、蘇州是實力最強的三座城市。21世紀以來,三位工業“大佬”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小。
佛山、泉州、東莞、無錫等地級市的工業底色亦十分濃厚,不管是工業總産出還是工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都十分出彩。而福州、濟南、合肥、西安這四座省會城市的工業實力在24座城市中排在末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比發現,24座萬億GDP城市,上海、深圳率先進入萬億元工業時代,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部分城市工業增加值位于3000-6000億元的區間,隻有西安的工業增加值不到2000億元。
而論工業對經濟總量的貢獻,佛山、東莞、泉州的經濟最依賴工業,工業占GDP比重超過50%。大部分城市進入“後工業經濟”,GDP中工業占比介于25%-50%。而西安、北京是典型的服務業城市,工業占比不到20%。
綜合來看,24座城市中,深圳、蘇州、甯波、佛山、天津、無錫、泉州、東莞、重慶的工業底色最為濃厚。這9座城市的工業增加值和工業GDP占比都位于前12名。9座城市中,以蘇州為首的普通地級市占了大部分名額,它們來自江蘇、廣東、福建三個省份。
其中,天津是唯一一座北方城市。這座老牌工業城市,近年來處于經濟恢複期,經濟總量掉出前十。不過,深厚的工業底子保住了天津北方“工業第二城”的位子,工業增加值位列第九,在北方城市中僅次于北京。
未來四五年,天津重押工業,并率先定位為“制造強市”,提出制造業占比25%的目标。這一目标不難實現,2021年天津制造業占比已達到24.1%。
其中,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發展起來的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行業,是天津工業的中堅力量。
高端裝備業的明星項目莫過于空中客車天津總裝線項目。自2008年引入天津,截至2021年年底,空中客車已在中國總裝并交付555架A320系列飛機,預計今年将交付天津總裝第600架A320系列飛機。數量穩步上升的同時,種類也有新增,2021年空中客車天津總裝線交付了第一架A350飛機,并計劃今年具備生産交付A321飛機的能力。
2009年在天津成立的康希諾生物(6185.HK)則是生物醫藥行業的明星公司。該公司生産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今年獲批用于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康希諾創新疫苗産業園建設項目還于今年被納入了天津市重點項目庫。
重慶工業近年來受汽車行業拖累增長放緩。特别是2018年,在GDP突破2萬億之際,工業增加值增速僅為1.1%,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0.5%。這主要因為,在“6 1”支柱行業中,唯汽車制造業出現下滑,且降幅高達17.3%。
重慶是我國幾大汽車基地之一,該市主政者曾在2013年提出“做中國底特律”的目标。當時是重慶汽車業的黃金時代。特别是2015年和2016年,重慶攀上巅峰,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汽車産量超過300萬輛的省(市)。
然而,巅峰之後便是滑坡。2017年,重慶汽車産量下滑35.89%至172.64萬輛,遠高于全國3.8%的平均跌幅。到2019年,重慶一年隻生産了138.3萬輛汽車,三年内産量腰斬。
陣痛期之後,重慶汽車開始複蘇。2020年,疫情之下,重慶汽車業逆勢複蘇,産量增長12.7%。2021年持續增長,特别是新能源汽車産量比上年增長了252.1%。在電子、裝備、汽車等行業的帶動下,2021年,重慶實現工業增加值7888.68億元,比上年增長9.6%。
相較之下,福州、濟南、合肥和西安的工業實力較為薄弱。這四座城市分屬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都較低,不到3000億元。不過,工業實力稍遜不等于經濟實力差。事實上,作為省會城市,四座城市早已轉型為服務業城市,工業對GDP的貢獻不到1/4。
四座城市也有各自的特殊之處。合肥勢頭兇猛,工業快速增長,2021年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15.7%,其中規上工業增速更是高達19.6%,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列前三。
西安則比較危險,是過早“去工業化”的典型代表。24座萬億GDP城市中,隻有北京的工業GDP占比低于西安,但北京GDP已突破4萬億,西安隻有1萬億;前者工業增加值大概是西安的3倍。
換言之,西安當前的“服務業城市”形象,主要緣于工業部門實力太弱。
在此前發布的《57城科技創新榜2021》中,研究團隊指出,西安是科研強市,技術創新的弱旅。西安科研資源之豐厚,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但科研成果在本地的轉化效率較低。
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1年全國技術流向情況表》,西安輸出的技術交易額為1553.03億元,在副省級城市中僅次于深圳,是武漢和成都的兩倍多;但西安吸納技術交易額較低,僅占輸出額的38.5%。這一比例在副省級城市中墊底。
西安亦不滿足于此,2017年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口号,從高端科技創新要素、科技産業園區建設、科技創新平台發展、引入産業資金、産業體系完善、企業上市等多方面推動科技産業發展。
那麼誰才是最強的工業城市?
綜合各項工業數據和公開信息,公認的入圍者有三個,深圳、上海和蘇州。
深圳,是唯一一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同時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4萬億元的城市。回溯過去二十餘年,2000年深圳工業增加值還不到1000億元,不到上海的一半。2006年起還被蘇州趕超,直到2014年才重回第二。此後,深圳與上海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小,到2021年兩座城市攜手破萬億元。
上海,既是工業中心,亦是科技創新、金融、物流和供應鍊中心,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等領域快速發展。上海工業增加值多年來保持第一,2021年以微弱優勢高于深圳,不過規上工業總産值略低于深圳、蘇州。
蘇州,憑借着工業實力締造了最強地級市的神話,2021年規上工業總産值亦突破4萬億元,僅次于深圳,排在上海之前。在三座城市中,蘇州經濟最依賴工業,GDP中超過40%由工業貢獻。
有道是“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工業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不能隻看到眼前的“第一”,更應該發揮領頭羊作用,為工業高質量發展出力。
2005年前後,上海與深圳工業占比相繼見頂,此後逐年下降。目前,上海工業GDP占比約為1/4,深圳工業GDP占比約為1/3。蘇州工業GDP占比則于2004年達到最高的62.1%,到2020年仍舊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
也就是說,三座城市的工業占比早已見頂,逐年減少。按照發達國家經驗,見頂之後,工業部門會出現兩種變化。
其一,工業,特别是其中的制造業升級換代,向高質量發展。這種變化在三座城市裡也已經産生,在國内外市場、政策及企業效益等因素的影響之下,上海、深圳、蘇州早已開始工業轉型,例如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接近40%。
其二,與工業相關的服務業占比将越來越高。工業企業内部,研發設計、物流、銷售、法務、技術服務、金融租賃等環節嚴格來講屬于服務業。
不過,由于在統計中一般以工業企業為最小單位,企業内部所有活動都計入工業部門。換言之,如果嚴格按活動性質統計,上海、深圳、蘇州的工業GDP占比将更低。
而就算在當前統計标準下,随着工業升級換代,工業企業的産品附加值往往會向“微笑曲線”兩端移動,其研發設計、售後服務、金融租賃等環節龐大到足以拆分成子公司,這些活動就會計入服務業部門,結果就是工業占GDP比重越來越低。
這時候,比起規模總量,我們更應該關注其中高端産品占比、技術複雜度的提升,以及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這既包括當前依賴度高的高端産品,如芯片、科學儀器制造,也包括未來産業的提前布局,如核聚變技術的商業化、氫能利用。
另外,“微笑曲線”中制造環節占比過高的問題目前已受到廣泛重視。特别是《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實施後,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研發支出不再作為中間投入,而是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計入GDP。在新的核算體系下,研發支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不過,研發支出投入充其量隻是産業創新的資金支持,離商業化成果還差好幾個環節,這中間仍有多個壁壘尚待打破。
而“微笑曲線”右端品牌與服務環節,在工業部門未受到相應的重視。這既拖累了工業部門的效益,也不利于工業企業在國際市場競争。一方面,企業應加大相關投入,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工業(制造業)相關服務業的發展。
參考材料:
1.國家統計局、廣東省統計局網站“統計知識”欄目
2.牛播坤:制造業見頂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南方周末研究員危昱萍 南方周末實習生熊思幔 設計 鄧麗萍 石登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