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走進博物館,世界幾千年甚至億萬年前的發展與變遷都觸手可及。武漢的博物館有很多,科技的,文化的,曆史的…但遺憾的是,之前100多座博物館卻沒有一座自然博物館。
不過現在這個空白被填起來了:6月29日,以大河生命為主題的自然博物館——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建成試運行,這也是全球首座以大河為主題背景的博物館!
在這個奇妙的地方,我們可以從亞洲逛到非洲,從歐洲穿越到美洲,還可以追蹤三疊紀時代的小恐龍腳印化石,一睹世界罕見的印支虎、黑猩猩、渡渡鳥、鴨嘴獸、海獺、白獅、北極熊、北極狼、北極狐等動物的風采……
雖然試運行當天,隻對外開放了幾個小時,而且場館内很多設施都還沒完全布置好,但看完後小編依然隻想說:太真實了,簡直是現實版的博物館奇妙夜!
五大闆塊,3000多件标本藏品
海陸空動物的超時空聚會
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建築面積2.89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8萬平方米。
展廳分為三層:一層為大河滄桑,大河珍靈展示區,藏品庫房和标本修複室;二層設置大河沉思、大河探秘、貝林文創展示區和咖啡廳;三層為臨展廳、科普空間和辦公區。進去之前,一定要拿好導覽手冊,不然很有可能找不到出口。
(奇幻之旅,在星光熠熠中開啟)
常設展覽為“大河之旅 生命之歌”,以大河為背景、以生命為主題,3000多件古生物和動植物标本,細細道破生物的進化曆史和生物進化的機制。
展館布置得很用心,每一個标本都盡可能的在它們生活環境中呈現出來。進入展廳,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太真實了。栩栩如生的标本,出現在各種場景中,穿過沙漠,走進叢林;行走在動物世界中,切身感受着它們的進化和演變……
(敢信嗎?這些不是活物,都是标本!)
這是一場海陸空動物的超時空聚會。
巨大的古生物化石,震撼得讓人挪不開眼球。
沙漠中的羊駝怡然自得地曬着太陽
鳥兒展開翅膀,下一秒将要飛起來了
走過叢林,不注意就會錯過隐藏在樹上的精靈們
還有各種稀有昆蟲,密集恐懼症的經過這個區域要注意了。
各種生活場景再現,标本制作非常細膩,零距離的觀賞,效果更加震撼。
如果不是标本上面标記的紙條,差點要以為這些動物都向自己撲過來了。
鎮館之寶奪人眼球
每一件标本都獨一無二的記錄了生命的過程,除了栩栩如生的标本以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相當耀眼。
= 矽化木 =
進入展廳,一段長長的木頭格外引人注意。
不要看它“擺放随意”,來頭可是一點都不簡單:這是出土于新疆奇台縣的矽化木,為侏羅紀時期的高大喬木石化而成,樹形保存完好,木質結構清晰,總長37米左右,根部最大直徑2.7米,極為壯觀,是中國博物館展出的最長的矽化木。
= 巨犀化石骨架 =
在矽化木的隔壁,有一架巨大的巨犀化石骨架,長8.8米、高4.2米,生前體重或超過20噸,真骨骼化石占比90%以上。
(圖片來源:貝林大河生命館)
這也是迄今為止有記載的完整度最高、修複裝架最大的巨犀化石骨架。
= 白獅 =
在尼羅河展區,白獅一家快樂地玩耍着。
通體白色的獅子是非洲獅的另一種色型,屬于食肉目貓科豹屬,主要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野外數量極少,由于顔色過于醒目,不便于僞裝,生存十分不易。
= 虎貓 =
我們還可以看到最難描述的貓科動物——虎貓,一種非常漂亮的野貓,屬于食肉目貓科虎貓屬,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
(圖片來源:貝林大河生命館)
被生物學家評為“最難描述的貓科動物”之一,是因為虎貓身上的花紋實在太複雜多樣了,既有虎的條紋,又有豹的梅花斑,還有獵豹的實心點。
= 印支虎 =
還有悲情的印支虎,這是虎的一個亞種,屬于食肉目貓科豹屬,是種群數量下降最快的虎亞種,目前已極度瀕危。
因為試運行的原因,還有不少鎮館之寶沒有拍到,比如有海洋小醜之稱的“北極海鹦”、塔斯馬尼亞的魔鬼—袋獾、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大象—非洲草原象、中國唯一的一隻金剛猩猩……
這些在博物館正式運行的時候,大家都将會在場館中看到。隻能等待大家自己去尋找了。
“零距離”觀賞
“沉浸式”體驗
與其他博物館不同的是,在自然博物館内,大家幾乎是“零距離”觀賞标本。展品就在身邊流連,觸手可及。
為觀衆參觀博物館的方式提供了更多更新的選擇,但是也對觀衆文明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穿行在同比例制作的各類珍奇動物标本之間;一幅精美的曆史自然畫卷将為你打開!
三樓有一個主要針對4-16歲兒童及青少年開放,兼具功能性,體驗性且寓教于樂的“科普空間”,正式運行時會開放。
展廳中,還有視頻影音和互動台幫助大家了解自然的發展。
大自然的奇妙不是幾句話幾行字能夠說清楚的,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自然的偉大。小編就不一一羅列了,還是留着大家自己探索會更精彩。
來源:湖北經視 |編輯:楊金金 |主編:餘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