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視頻/郭星宇 姜開林 李修竹 劉華章 楊先敏 王雲濤
從浏陽市出發,沿浏東公路向東行駛40分鐘,就到了官渡鎮。九曲浏陽河,官渡第一灣,小鎮位于浏陽河上遊,湘贛交界之南側。官渡古稱“居陵”,元朝初年為浏陽縣治,相傳元代有一騎馬官吏,到此呼渡過河,因船夫行動遲緩,官吏一氣之下,策馬過河,故改名“馬渡”,明代後改名“官渡”,沿用至今。小鎮交通便捷,大浏高速、浏東公路、官張、官東公路及鑫湘大道穿境而過,素有浏東重鎮之稱号。
官渡集鎮。
近年來,官渡鎮黨委、鎮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三區一中心”定位,突出五個打造——打造産業強鎮、旅遊強鎮、文化強鎮、生态強鎮、幸福官渡,縱深推進“建設湘東明珠、打造全景官渡”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官渡路徑”。
秋天的官渡鎮。
産業興則鄉村興。圍繞鄉村振興,官渡鎮堅持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的發展目标,聚焦于産業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發展,不斷延伸産業鍊、提升價值鍊、打造供應鍊。打造了官渡嗦螺、紫薇苗木、煙花爆竹等産值破億的特色産業鍊條。
紫薇花開。
多年來,官渡鎮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産,以産業振興帶動就業增收。在這座田園小鎮,坐落着國内首個“嗦螺産業集群”,目前已形成了嗦螺養殖、研發、生産、銷售全産業鍊。官渡嗦螺成為産業鍊價值破億,年需求量超200萬斤的富民産業。竹聯村村民彭鸾抓住發展機遇,發展“稻 螺(魚)”生态種養,每畝增收達2400元。
田園風光。
農耕文化展覽館。
農業高質高效發展,離不開産業的品牌化發展。在新雲山村,沙性土壤中生長的藠頭成為當地的品牌符号。因為堅持有機栽培、品質穩定,2013年,藠頭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後來當地注冊了“車花牌”商标。如今全村種植藠頭300多畝,畝産可達1.3萬元。
特色農業。
依托特色農業,立足地區特色,官渡鎮以“全景、全域、全季”旅遊為目标,把各村的山水風光、民俗文化、特色産業等元素串成線、連成片,實現“一村一景”,推動農業與文旅産業深入融合。讓一山一水保持原味、一橋一路都有風味、一街一坊充滿韻味。
鄉村美景。
以嗦螺産業為例,嗦螺養殖不僅為百姓增收添福,也為小鎮帶來了人氣。近年來,“田螺小鎮”成為官渡鎮新的網紅打卡地,吸引着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至此品嗦螺、遊古鎮、賞鄉景、享農趣。2021年帶動周邊消費3000餘萬元,吸引遊客20萬人,成為鎮域經濟新增長極。
官渡古鎮景區。
陽春三月,大溪河流水潺潺,兩岸花香撲鼻。官渡人深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在發展産業的同時,着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積極探索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科學方式,嚴格落實河長制,做好水塘溝渠清理,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植樹32.5萬株。以“綠水青山”煥活“金山銀山”。
大溪河。
為了守護好“湖南省文明村鎮”這張名片,官渡鎮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在竹山村,文藝、跑協、兒童之家等貼近群衆生産生活的志願服務隊伍,為群衆提供精準、便利、高效、多元化的志願服務活動,豐富群衆生活、調解鄰裡糾紛、塑造文明鄉風。将鄉風文明建設融入到廣大群衆的日常生活中,在全鎮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風氣。
龍舟賽。
幸福生活。
圍繞打造“幸福官渡”的目标,近年來,官渡鎮緻力于民生的改善。一方面, 通過“治水、治房、治垃圾、治風”,促進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另一方面,全力補齊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四大民生短闆。其中,2020年投入3000萬元,高标準建設官渡鎮芙蓉學校,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日子越過越甜,百姓個個笑開顔。
古鎮風光。
浏陽河畔的這座千年古鎮,曆史上曾是湘鄂兩省的通衢,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如今,乘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這座小鎮已然成為一顆閃耀的“湘東明珠”。未來,官渡鎮将繼續推動産業優化升級,盤活文化資源,打造文旅品牌,在時代的浪潮中展現官渡風采。
[責編:李梓延]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